摘要: 圖式理論一直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內容之一,它在教學中的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通過對圖式理論的分析,展現了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理解中的應用,以期為聽力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圖式理論 聽力理解 英語聽力
一、引言
在全球化時代來臨的今天,聽力技能越來越重要。聽力不僅僅是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項目之一,也是廣大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練技能,隨著英語國際化速度的加快,對英語的聽力要求不斷提高。國家教改委針對這樣的現實,在對四六級的英語考試中,加強了對英語聽力能力的考查,因此各位學生需要認真準備聽力技能的訓練,聽力水平的提高,才能順利完成英語對話,否則只是紙上談兵,實際意義不大。老師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簡單的重復式聽力練習實效意義其實并不大,在此,通過對圖式理論的闡述,以期能為廣大老師與學生提供幫助。
二、圖式理論及其對聽力理解的影響
Schema的概念最早由瑞士科學家Jean Piaget提出,后來經過教育心理學家R.C.Anderson和Bartlett.F.C.等人的發展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圖式是指圍繞某一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的表征和貯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并不是雜亂無章地貯存在人的大腦中的,而是圍繞某一主題相互聯系起來形成的一定的知識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認為在讀者的思維活動中存在一個互相連鎖的心智結構(Schema或稱圖式),它表達了讀者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活動的經驗。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有當輸入的文字信息能夠聯系對應并激活這一結構,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解。圖式可以分為語言圖式(language schema)、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
1.語言圖式
指的是讀者先前的語言知識,即一些關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比如認識詞語和其在句中的組合形式的解碼特征。語言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基礎,聽者在能夠自如運用語言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詞匯(包括俚語、俗語在內),才能順利獲取正確的信息,否則理解率一定不會太高,聽力理解遇到障礙[1]。
2.內容圖式
指的是文章的內容范疇,它是文章的主題,因此內容圖式可以被稱為主題圖式。當我們聽一篇文章或文章的一個片段時,往往要預測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根據文章的內容或主題,聽者就能猜測出文章的大致內容。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宗教傳統、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會形成不同的圖式。假如聽者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接觸和了解有限的話,就無法在語言符號和所指之間建立起正確的聯系,從而產生許多離奇的誤讀[2]。所以,對文章主題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對這篇文章的聽力理解程度。
3.形式圖式
與內容圖式同樣重要的是形式圖式,指聽者在篇章、修辭等方面所具備的知識。聽者如果了解篇章結構方面的形式圖式知識,就有助于理解預期的建立,抓住話語的主要意思。例如在說明文體的聽力材料中(如how to make a cake)經常會出現first,second,and then,at last這些連接詞。再比如介紹人物的傳記類材料中會以時間為線索。如果聽者熟悉這一體裁的材料結構就會順著這個結構理清思路跟上材料中的信息,從而篩選出有用的信息,達到理解的目的[3]。
當聽力材料內容繁雜,語速較快時,學生往往難以應付。這時記憶與理解間相輔相成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沒有記憶中的圖式便不能理解,理解之后很快忘掉,必將影響后面的理解。整體性的材料即使有不同內容、不同事件,各事件又有子事件,但材料前后內容連貫,大的圖式與小的圖式相連構成網絡,這樣組織的信息就容易記憶。回憶時,也便于從上層圖式向下逐級檢索,遺漏的比例較小,因此學生應邊理解邊應用圖式對記憶的信息進行編輯、總結和推導性重構,使信息形成有機的統一體,以上提綱圖式體現了作者的宏觀語義結構。它簡單、直觀、層次分明,能使學生有規可循,易于理順聽力文章思路,辨認各種信息的不同來源,弄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相關主題的概念,建立吸收信息的心理框架結構,使理解和記憶輕松自然。
三、圖式理論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1.新圖式建立階段
新圖式的建立對英語聽力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聽者只有運用圖式把所有聽到的內容與已經具備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找出適當的“結合點”,并把它們融入頭腦中已有的圖式中,經過整合,就可能形成易于理解的新圖式,也就是說,圖式能夠促進記憶和理解。因此,圖式的建立是提高英語的重要途徑,因為聽者大腦中的圖式越多,對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確、越透徹,所謂要多聽、多讀就是要建立盡可能多的新圖式。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起相關的語言圖式,即此段聽力內容中所涉及的生詞、短語、語音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如果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就會使讀者在聽力理解中遇到障礙。其次要幫助學生建立起相關的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如果學生遇到比較陌生的文化背景或文體知識,教師首先應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建立相關圖式。這樣,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就不會因為缺乏背景知識或文體知識而影響聽力理解。通過這些準備活動,學生會期待了解聽力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2.圖式激活階段
聽力選擇題有的可以從選項中直接獲取重要的信息,從而推導出答案,這就要求教師在聽題之前讓學生快速瀏覽選項,并通過選項中的主要詞匯幫助學生迅速鎖定背景知識范圍并激活相關背景知識。如四選項中提到supermarket,borrow car,go shopping,pick up,store等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激活聽者頭腦中關于去超市購物和借汽車有關的圖式。首先聽者應激活去超市購物的圖式,包括:從家里出發—開車途中—到達超市—在超市選購商品—到收銀臺結賬—離開。其次,是借車的圖式:自己的沒車或車子出了故障—向他人借車—他人同意或拒絕。只有激活了相關的圖式,聽者在接下來的聽題過程中才會在激活的背景知識范圍中尋找與聽力原文中的主詞相匹配的內容,這樣就大大鎖定了預測的范圍。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聽力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
3.圖式鞏固階段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只有對經短暫記憶處理的信息及時重組、編碼,剛建立的圖式才能轉入長期記憶儲存,成為聽者知識系統的一個部分[4]。因此,在聽力內容結束后,教師應對本節課新建立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進行回顧和總結,使學生大腦中剛建立的新圖式轉入長期記憶儲存,為今后的聽力理解打下基礎。
四、結語
圖式理論是通過新圖式建立階段、圖式激活階段和圖式鞏固階段對英語聽力教學給予指導。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運用圖式理論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根據已知信息激活大腦中已存在的圖式或建立新的圖式,使極其復雜的聽力語篇變為簡單、直觀、層次分明的提綱圖式,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聽力理解語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妍.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3).
[2]李慧敏.從圖式理論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北京第一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8).
[3]王仲生,馬麗雅.談現代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3).
[4]常琳.從認知角度談聽力教學—基于圖式理論的外語聽力教學[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