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英語教學已經步入一個新的時代,它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讓師生有更多雙向交流和及時反饋的渠道。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本文從當前高校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狀出發,就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如何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多媒體網絡環境 大學生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1.引言
在當今社會中,個體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一項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出現,為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可能。教育部2004年初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并且指出“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
2.自主學習理論
自主學習在現代教育學中始終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話題,其名稱各異,如Learner Autonomy/Autonomous Learning(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獨立學習),Learner Controlled Instruction(學習者控制的教學),Self Directed Learning(自我為導向的學習)等(束定芳,2004)。不同學者對“自主學習”有著不同的定義。
對自主學習進行的較為系統的研究始于20世紀后半葉,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自主學習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語言學家Holec將自主學習理論引入外語教學領域,并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在《自主性與外語教學》(1981)中,他將自主學習定義為“一種擔負起自己學習責任的能力”。他認為,學習者自主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負責對學習各方面的問題進行決策,這種決策活動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確定學習目標;二是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三是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四是監控學習的過程;如節奏、時間、地點等;五是評估學習效果。Dickinson(1995:164)認為,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者應承擔的學習責任包括決定學什么,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進度,決定何時何地進行學習;學習方法為個人自學、自我監控、自我測試。他還認為自主的程度與學習者學習的投入程度、承擔的學習責任有關,如半自主(semi—autonomy)和完全自主(full autonomy)等。Benson(1997)則提出語言學習的自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行為和技能;(2)自主學習是一種指導自己學習的內在的心理動能;(3)自主學習是一種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控制。
3.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優勢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學習中。網絡技術在自主學習方面凸顯了它的特有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為英語教與學的自主性、交互性和協作性的實現構建了有機的平臺。
3.1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式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全是教師事先安排和控制的,學生的實際需求很少被考慮,因此教師的授課內容與學生希望學到的知識之間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距。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及學習進度,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完成學習任務,即建構主義理論所強調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即知識和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在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后,少數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按照興趣愛好進行自主英語學習。這樣,不僅課堂時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真正學到想學的東西。
3.2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自主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使師生之間的交流由于不再受時空限制而變得暢通無阻。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給學生輔導答疑、布置作業、對學生進行測試,并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通過網上課堂進行自主學習,有問題可以隨時向教師請教,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提交試卷、作業等。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帶動下,大學英語教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4.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在這個條件下,促進學生自主性的方法與途徑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4.1創建交流平臺,及時指導學生。
學生能夠在網絡上得到大量的語言學習材料,這是網絡環境的一個主要優勢,但學生要學會評價他們使用信息來源的信度和適用性。在這一點上,仍然需要教師的協調和控制,教師有一個詳細、全面的策略指導學生,哪些是他們可以選擇的,從而找到和利用正確的信息。教師可設立電子信箱與學生溝通或參加學生創建的qq群,拓寬師生書面及口頭交流的渠道。也可在校園網的服務器上增設英語聊天室,師生定期參加英語網上討論或提供BBS之類的服務,讓學生有發表意見的機會,解決師生溝通不足這一普遍問題。
4.2整合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在網絡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指定的網絡多媒體課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并制訂學習計劃和定期評測,還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原版電影、背景知識、人物傳記、外國歷史、地理知識等素材,使課堂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同時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視聽材料結合起來,使學生加深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自覺而有計劃地投入學習中。教師還應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輔助課件和多媒體自學課件,上傳到校園網,使學生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安排學習。課后學生可以從班級主頁的學習欄目或教師個人主頁中獲得教師講授的電子課件內容。
4.3明確學習目的,確定學習任務。
明確學習目的、確定學習任務是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優質高效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每次上新課前要告訴學生每個單元的總課時,如何安排,要達到什么目的;告訴學生上機學習時要學什么內容,完成哪些作業,哪些是學習重點等,同時注意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例如,針對《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視聽說教程,每個單元安排兩個課時的課堂教學。但這兩個課時完全不能處理完一個單元的內容,這就需要學生課后去機房完成所有的聽力材料。課堂上的側重點是檢查學生課后完成作業的情況及進行口語練習,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水平和表現調整每一部分教學內容的比重,不能放任學生不管,不能讓多媒體教學完全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應該讓二者有機結合,平衡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的比例關系,有步驟地推行新型教學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和網絡的作用。學生課后完成聽力,課堂上可以圍繞課文組織各種講座和課堂小組討論或者辯論。對于比較難的話題,教師還可以事先布置范圍,讓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館資料,充分準備,讓他們更有信心,更規范地使用交際語言,以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們的儀態儀表和聽力都得到很好的訓練。
4.4重視自主評價,檢測學習效果。
自主評價是學生個體對自身水平及學習行為的一種評價,是保證學習效果和對學習負責的一個重要手段。自主評價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認識,對學習任務的完成,對學習過程的控制,有助于學生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主意識,提高學習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評價主要是學生學習完某一章節內容或是某一單元內容之后及時地進行網上測試,把自己的測試成績記錄在網絡學生評價數據庫中。教師要定期上網查看學生評價數據庫中的成績,跟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教師專欄或虛擬社區等方式同學生進行實時或非實時交流,對學生在自主評價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輔導答疑,從而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5.結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數急速增加,高校大學英語教師人數相對不足,教師與學生接觸的平均時間相對減少,這使高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任務更加緊迫。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和支持,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利用已有的渠道和途徑和學生有效地溝通,引導他們充分利用課后時間,自主有效地學好英語、用好英語。
參考文獻: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Dickinson L.Autonomy and Motivation:A Literature Review[J].System,1995,23(2):165—174.
[3]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4]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試行)[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陳冬純.試論自主學習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定位[J].外語界,2006(3):32—37.
[7]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