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論述了初高中英語閱讀銜接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從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新課標要求,閱讀難度及學習要求差異三個方面分析造成該現狀的原因。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四大策略,即做好學生心理情感、閱讀興趣、習慣和技巧的銜接,從而順利幫助學生完成初高中英語閱讀課程的銜接。
關鍵詞: 初高中英語 閱讀銜接 成因分析 解決策略
一、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的現狀
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高一英語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發現許多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不能更好地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尤其是在閱讀學習方面。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后感到在英語學習上迷失了方向,尤其是感嘆閱讀太難做。很多學生抱怨文章太長,生詞太多,通篇讀下來像是什么也沒讀懂。還有的學生說感覺讀懂了,但題目總是做錯,甚至有的學生反映連題目要求都讀不懂。學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適應,有的甚至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
二、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分析
造成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差異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個。
1.課標要求不同
新課標要求初中英語側重培養學生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能理解并解釋圖表提供的信息;能理解簡易讀物中的事件發生順序和人物行為”(《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對于高中教學新課標則要求“學生能借助聯想建立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利用推理、歸納等邏輯手段分析和解決問題;善于總結所接觸語言材料中的語言規律并加以應用;在讀的過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測詞義或推測段落大意;在學習中借助圖表等非語言信息進行理解或表達”(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2.閱讀題目難度不同
初中英語閱讀文章篇幅短,生詞少,句子結構簡單且涉及的題材少,而且題目的設置大多數是直觀性問題和常識性問題,理解性和推理性問題則偏少。然而,高中英語閱讀不僅增長篇幅,而且設題方式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深層次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詞匯量大大增加,要求提高閱讀速度。
3.閱讀學習的要求不同。
初中生平時閱讀課上習慣圍繞著老師轉,不注重獨立思考和總結規律。這是因為初中閱讀文章簡單,課時多,教師反復透徹地講解閱讀材料,強調重點,甚至常常全文翻譯。在考試中,所選材料較簡單,篇幅也沒有高中長。到高中,教材內容多,篇幅長,課時少,教師則不可能對課文或閱讀材料一一講解,只能講一些具有典型的或錯誤率較高的題目,甚至只對答案,不做講評,讓學生自己訂正總結。許多學生不習慣于這種教學方法,進而不適應高中的閱讀教學。下面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三、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問題的解決策略
1.學生心理情感的銜接
有的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高中,認為初中高中學習沒什么兩樣,所以產生松懈心理。實際上高中英語學習難度加大,這使得他們產生心理落差,沒有重視且努力地跟隨老師做好閱讀的銜接,進而學習退步,甚至放棄學習。不能及時調整過來的學生漸漸走下坡路。因此高一老師在開學初應該給學生上好第一課。一方面,讓他們知道英語學習的難度和重要性,分析初高中英語尤其是閱讀課的差異,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不畏艱難,勇于向前。另外,平時教學中要運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在布置作業和提問時,多體會成功喜悅,激發學習的熱情。此外,每月記錄學生學習狀況也是很有效的辦法。例如,我每次對閱讀成績都要統計及錯誤歸類,然后反饋到學生那里,在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不僅能大大增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夯實閱讀學習的基礎。
2.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銜接
愛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高一英語閱讀學習的深入,生詞變多、句子復雜、文章難懂等問題都會出現。直接結果就是學生的興趣漸漸減弱,學習積極性隨之下降,甚至有可能導致高中三年這個學生都不會再學英語了。因此,高一教師應上好銜接課,積極引導學生,設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老師要充分展示良好的專業素質,例如地道流利的英語發音,詼諧幽默的課堂語言,豐富多彩的課外知識,等等。另一方面,要注重閱讀課堂的設計。課堂要具有新穎性,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初中的內容簡單,教師采用一支粉筆、一張嘴直接講解學生即可掌握,但高中閱讀難度大,老師要采用多種手段轉化難度。比如,精讀課上,我經常采用圖片、幻燈、看影像、聽錄音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背景知識,充分體驗文章內容。泛讀文章也要精挑細選,盡量選用貼近學生實際的文章,而且難度由淺入深,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3.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銜接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地上好閱讀課,做好閱讀練習。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發現高一學生在閱讀方面會帶有很多不良習慣,比如閱讀過程中過分依賴詞典或其他工具書,不啃懂難句誓不罷休,邊閱讀邊心譯,總是回視。對于初中的簡單文章而言,這些習慣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對于高中英語來說,這些勢必形成閱讀障礙。因此,老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高一課程剛開始時我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要求學生。第一,掌握猜詞技巧,避免過分使用工具書。閱讀中每遇到生詞就查詞典會影響閱讀速度,不利于理解文章內容。利用上下文或詞綴猜測詞義則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第二,學會按意群默讀,而非啃懂每一句。在做閱讀練習時,對于不影響理解文章的長句難句,可以選擇跳過,而不是啃懂以后繼續閱讀。因為閱讀的時間非常有限。第三,用英語思維理解文章,改掉心譯習慣。心譯就是學生習慣于將英文翻譯成中文再理解內容。這種讀法同樣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內容的理解。第四,樹立信心。改掉回視閱讀。有的學生閱讀中常常返回已讀部分,這是不自信的表現。因此,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能讀懂的信心,克服回視的不良習慣。
4.學生英語閱讀技巧的銜接
掌握英語學習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精讀還是泛讀都需要大量技巧。在高一開始,老師就應該逐一介紹各種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并運用這些技巧。首先,是詞匯理解的技巧。詞匯是閱讀的基礎,理解詞匯有利于理解句子、段落和文章。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猜詞,利用構詞法和語境猜測法,學會跳過部會部分生詞獲取信息。另一方面,督促學生增加詞匯量。其次是長難句理解的技巧。初高中英語閱讀區別之一是高中文章句子結構復雜。學會分析理解這些長難句是理解文章的基礎。平時課堂上老師應教會學生剖析句子結構,辨別標點符號的含義及用法,以及起連接作用的關鍵詞語。比如表示并列關系的and,or,but,;表示轉折關系的though,however等。再次是段落分析的技巧。主要是要教會學生尋找段落主題句,理解段落大意,分析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弄清整篇文章的大意。最后是把握文章結構技巧。要想理解文章含義,就要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即弄清文體,理清作者的行文線索,抓住線索串聯的主要事實,歸納文章的主旨大意,指導學生根據字面意思或隱含信息推敲作者的言外之意,理解文章的整體寓意。
高一起始階段的英語閱讀銜接教學是個大問題,應予以重視。如果銜接順利,學生就會盡快投入高中英語學習中,進而順利地完成高中學業。在平時教學中,老師需要耐心和恒心,循序漸進,逐步完成學生心理情感、閱讀興趣與習慣,以及閱讀技巧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