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象牙塔里的天之驕子們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社會多元化思潮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為調查當代大學生在校的學習現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實踐隊在全國范圍內的部分高校中展開了大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通過網絡問卷、實地調查等形式共收到3616份有效樣本,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最終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結論。
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 學習現狀 差異 危機
1.調查概述
實踐隊采用網絡調查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模式,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3616份,其中網絡問卷3116份,紙質問卷500份。
實踐隊根據收到的有效問卷,對學生類別進行歸類,從而方便分析。各類別學生所占比例如下表:
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學生關注的是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多的是將大學看做自己找工作、走出農村的跳板,所以“為文憑”而學習的比例要比城市學生低3個百分點。究其原因,大致與城鄉差異有關。盡管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村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城鄉差距依舊較大,尤其表現在思想觀念和開放程度上。農村學生肩負著更多的家庭希望,有些學生將走出農村定為終生的奮斗目標,或許,這一目標的實現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項偉大的勝利了。比較而言,城市學生基于相對較好的家庭條件,可以不用背負那么重的壓力和期望,對于一技之長之類的相對沒有那么迫切的需求,從而可以先只專注于文憑這一點,至于更多的可以慢慢考慮。
3.2學習狀況
學習的態度和平時的習慣會反映學習的狀況,下表是對一些焦點問題的統計結果:
對比可見,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存在自制力相對較弱的情況,并且在作業、學習計劃等方面缺乏自主性和有效的規劃。調查認為,這與農村學生進入大學后普遍產生的一種迷茫感有一定聯系。剛進入陌生的大學,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農村學生無論在思想還是行為上都會有短暫的失重感,尤其是成功地走過了高考這座獨木橋之后。而城市學生相對而言則顯得更加從容,更能快速地調整自己,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另外,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自小的生存環境有關系。農村學生在大學以前對于網絡和一些娛樂活動等接觸較少,進入大學之后相對而言要比城市學生更容易沉迷其中。至于學習習慣,很多農村家庭對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不夠重視,因而到了大學這一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中,農村學生就比較缺乏統籌規劃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改革,但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農村學生對高等教育的把握情況并不樂觀,對比城市學生,農村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和挑戰。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首先是經濟落后所引起的意識落后,相較于城市,欠發展的農村經濟,成為了制約農民思想進步的瓶頸,進而對來自農村的學生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進入大學讀書的農村學子來說,假期中他們關注的可能更多的是生計,與此同時,城市學生可以花費更多的時間參加各種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由此所產生的在視野開闊程度和綜合素質上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
其次是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主要指大學前的教育。來自城市的學生,小時候就能接觸到計算機等高科技產物,而各種培訓班也任其選擇,農村則基本上沒有;城市學生有更好的條件走出所在地,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而這一點,農村學生是很難實現的;所在地區學校的師資力量有很大差距,所處城市的學校教師素質和其他硬件設施是農村地區無法比較的。近幾年來,進入大學的農村學生數量有所下降,并且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很多方面表現出不足。
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希望教育部門和政府能夠給以更多關注,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同時,農村學生也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端正態度,克服迷茫,增強自制力,雙管齊下,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4.文、理、工科學生的對比
文、理、工科是學生所學專業的廣義劃分,由學科性質決定,由于各自學科的特點不同,因此,學生的表現也會有差異。
4.1畢業選擇
三類學生選擇結果大體相同,但是工科生更偏向于考研。分析認為,這與工科生本科畢業的工作條件有關。工科專業大多是服務于工業生產部門,本科畢業生大都在一線工作,條件相對較差;而繼續深造,能夠從事設計類工作是很多工科學生所希望的,這就使得工科生選擇考研的比例增加。我們認為,大學生應該衡量自身實際情況之后再下決定,而不是一味地跟風或是盲目選擇。
4.2學習現狀
當作業不能及時完成時,統計顯示理工科學生多選擇“參考他人然后再自己消化吸收”,而文科生則多會“熬夜加班加點擠時間來自己完成”;關于考試作弊的問題,統計發現三類學生基本都有過作弊行為,其主要目的均為不掛科,其次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但理工科學生作弊現象較文科學生相對較嚴重;當提及自控能力及合理地安排時間時,統計顯示工科學生的自控能力表現得更為突出。同時文科生43.16%的有健康的作息時間,而工科生則只有34.67%。
對此,分析認為,文科與理工的差別可能來自于所學知識的性質。文科專業知識多是社會人文方面,故而對于社會人文關注和了解度更多,從而在思想上也會受這些的影響更加感性;而理工科專業相對狹窄和專業化,使得學生在考慮問題時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出現差異,思考問題也是理性更多一些。
大學與中學不同,在這里,各學科特色明顯。文科生中,知識多是文學、音樂、語言、政治、法律、經濟一類,這些科目要求學生有足夠大的視野和足夠深的思維,這就使得學生平時積累多,關注面廣;而理工科知識多為定理、公式,是對自然界公理、真理的認識與應用,而相比于理科,工科更注重對其的應用,這就要求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練習。在這種知識性質的影響下,學生的心理、性格都發生了微妙的分化,文科生更注重認識的深度、思維的廣度,因此他們更加活潑,視野更加開闊;理工科學生更腳踏實地,一絲不茍,因此,他們更加仔細、認真和嚴謹。這種分化是自然的,但不利于全面發展,因此,建議個人在課余時間多關注并參加一些“相反”學科的活動,彌補自己在非本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同時,學校多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引導,開設各門類選修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均衡發展的平臺。
5.結論
在調查所統計的數據基礎之上,通過分角度對比和對重點問題的分析,總結看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并不容樂觀。
首先,城鄉差異帶來的不同,使得農村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佳,盡管存在現實原因,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迷茫和思想行為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認為進入大學便無需努力”的不思進取的思想,對現實情況的認識不足和對自己狀況的把握不準將使農村學生的處境愈加不利。另外,文理工科的分化較為嚴重,這將使其認知水平和思維習慣出現偏差,應當引起重視。
其次,大學生存在目標明確但學習習慣不良的現象,比如曠課、作弊等。調查所反映的大學生自制力不強、心理素質差、自我評價消極等問題都有可能引發焦躁、頹廢、自暴自棄甚至輕生的后果。這些問題的發現是十分有價值的,應該提醒整個社會注重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注,而且刻不容緩。
但是,只要各高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好學生各項工作,給以科學地引導;學生們克服困難,改正缺點,學會堅持,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更加努力從心理上成熟起來;家長、社會給予更多關注與支持;教育部門在教育制度及現實條件上做出更多努力,那么當代大學生學習現狀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必然能夠有效緩解乃至徹底解決,使當代大學生真正成為“天之驕子”、“國之棟梁”,大學校園里也必將更加朝氣蓬勃、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