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今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已經離不開高等教育的積極影響。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的積極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對區域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二是高等教育帶給區域中家庭及個人的經濟效益與非經濟效益。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區域社會經濟 積極影響
1.高等教育對區域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
1.1高等教育推動區域科技進步與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當代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茖W技術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之前只是一種知識形態。隨著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不斷加強,高等教育、科研、生產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和完善,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高??萍汲晒划數氐钠髽I與組織直接引入生產,參與創造社會財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區域社會經濟的增長。
1.2高等教育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勞動者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貢獻就越大,提高人口素質最主要的途徑是加強對勞動者的教育,特別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主要依靠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也就是說,要通過區域高等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改善勞動力的質量,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推動經濟的良性發展。同時,高等院校也是提供大量不同層次與規格人才的儲備場所。
1.3高等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與信息服務
區域高等院校的學科較為齊全,硬件設施較為雄厚,有各種類型的專家、教授及學者。當企業在技術研發、引進相關技術遇到問題時,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資源,咨詢高校專家與教授的相關意見或臨時聘請高校中的權威專家或團隊參與公司的工作以提供技術支持,以便及時攻克技術難關,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同時,教授、學者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會敏銳地發現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隨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為企業、政府等社會組織的改進及出臺相關政策提供依據與參考。
1.4高校師生的消費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
高校師生消費是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教育啟動消費論的基本觀點是:通過高校擴招和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拉動大量消費,并相應地提高就業率。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在校師生、職工人數的不斷增多,對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以高校為中心的小經濟圈。高等院校師生的消費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促進了以高校為中心的餐飲、娛樂、商業、醫療、房地產等行業的發展;二是以在校學生為主要教育受眾,刺激了高校附近各種類型的教育培訓機構的產生和發展,并且已經成功地發展成為一種產業,例如,新東方教育集團、平成日語、萬能教育等。
1.5高等教育改善區域社會經濟的軟環境
經濟軟環境是指發展市場經濟所必備的人文道德環境,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軟環境是發展區域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在當代,由于信用、道德問題導致各種矛盾的產生,從而導致經濟的良性運轉受到一定的阻礙。高等教育可以教育、引導未來的勞動大軍及社會中的勞動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改變落后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自覺遵守和踐行市場經濟規則,從而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美好和諧的環境。
此外,各大高等院校還可以直接參與區域社會經濟的建設,為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典型的就是各個大學的工業園、校辦產業及憑借大學工業園形成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區,它們是區域高新技術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例如,清華紫光、華中科技、浙大海納等。
2.高等教育提高區域中家庭及個人的效益
2.1高等教育提高家庭及個人的經濟效益
2.1.1高等教育增加家庭及個人的收入
國內外眾多科研機構調查表明,隨著受教育層次水平的提高,受教育者的平均收入也隨之增加。首先,一般認為,接受較高層次教育的人,在社會上競爭的條件比較優異,很容易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獲得較高的職位,因此能直接得到較為豐厚的收入;其次,教育可增強個人的上進心和提高其抱負水平,因此選擇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就能獲得更多的金融報酬;最后,教育可以提高個人適應技術變遷的能力,個人因接受教育可以適應某一固定工作環境的變化或變換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這同樣也可增加個人的收入。例如,在美國,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一名高中畢業生一生(25歲到65歲)從事全職工作能掙到120萬美元,一名大學畢業生一生收入210萬美元,碩士研究生能掙到250萬美元。
2.1.2高等教育減少家庭及個人的消費成本
個人因接受教育可以提高處理自身事務的能力,同時人的這種處理自身事務的能力與其所受教育程度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個人處理自身事務的能力較強,就可以減少家庭及個人的一些消費成本。例如,輔導子女學習,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就可以自己承擔家庭教師的角色,免去雇傭他人去做而花費一筆可觀的支出;教育產生消費者選擇效率,在相同預算約束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能夠選擇效率更高的商品組合和服務組合,達到更大程度的效用滿足。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家庭及個人的開支,強化了經濟效益。
2.2高等教育提高家庭及個人的非經濟效益
非經濟效益是指不可以用貨幣計量的財富,這里主要指高等教育帶給家庭及個人的精神財富。高等教育帶給家庭及個人的非經濟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等院校附近的家庭及個人經常與高校接觸,發生聯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高校的積極影響。例如,聽取人文講座,參觀學校舉行的大型展覽活動等,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素質;二是以受高等教育者的家庭為中心所輻射的教育影響,受高等教育者所組織的家庭,包括受教育者的鄰居,均可以因個人所受教育而得到某種好處。例如,受高等教育者所營造的家庭氛圍能很好的影響孩子的成長,使其素質比較高,能力比較強,同時影響周圍的鄰居及孩子以他們為榜樣,形成良好的素質;三是受高等教育的人能夠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很好地維系家庭關系,受到他人的尊敬等。
總之,高等教育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不僅推動了區域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且給本區域的家庭及個人帶來了各方面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范先佐.教育經濟學新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林湘.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8,25(5):56—57.
[4]馬文玲.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3):207—208.
[5]張軍.對建立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良性互動關系的思考——兼論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若干問題[J].湖北經濟學報,2005(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