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捕鼠器》之所以經久不衰,有它的魅力所在。本文試圖應用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理論來解讀此劇本,通過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分析構架出了本劇的符號矩陣圖式,揭示了對人性的關注。人性關懷是作者制勝的法寶之一。
關鍵詞: 《捕鼠器》 符號矩陣理論 人性
1.引言
克里斯蒂的《捕鼠器》除了創下世界吉尼斯紀錄以外,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連續上演時間最長的劇目,2007起在上海被多次公演。
克里斯蒂擅長偵探推理作品,此部也不例外。此部的不同之處在于故事中缺少神探波洛或業余偵探馬普爾小姐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血案兇手特洛特偽裝成巡佐在故事中多次問訊的情節。這樣,當真正的兇手顯現的時候便使讀者瞠目結舌,繼而拍案叫絕,同時也使故事情節更加跌宕起伏、撲朔迷離,滿足了受眾的探險和追求正義的心理需求。
《捕鼠器》如此受歡迎,但是關于它的理論研究卻極少,本文試圖運用法國結構主義者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理論分析該作品,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該部作品的內涵。
2.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理論介紹
格雷馬斯發現,在普羅普提出的31種敘述功能中,暗含著許多邏輯正反的關系,將它們放置在一起,就會形成基于二元對立原則的符號矩陣。符號矩陣著重指由兩種不同性質的對立關系構成,其中一種是強烈對立,如白與黑,可稱為相反對立,白與紅、蘭、黃等比白與黑的對立若一些,可稱為矛盾對立。(王,2009,171)
在上圖中X與反X是相反的“語義素”,也即相反對立,非X與非反X分別是X與反X的對立項,其中X與非X構成矛盾對立。在格雷馬斯看來,故事起源于X與反X的對立,任何故事一開始都是為了解決X與反X之間的對立問題,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非X與非反X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
這種方陣是抽象的、普遍的模式,是一種思維架構。方陣的四角點是抽象的項目,它們可用不同的實項,如價值判斷、意識形態等代入,從而構成一種意義關系。在敘事文學中,這四個抽象的價值項目可經由處理轉化成帶人格或與人物相關的據點,這些據點代表著某種價值對象,然后轉化為故事表層的人物或事件行動。比如代入“權力”這一項:
3.《捕鼠器》的符號矩陣分析
3.1故事的表層結構分析
十幾年前的虐童事件(即長嶺農場慘案)成為該劇發展的統領事件。考里根一家三個孩子,兩男一女,由于父親長期在外服兵役、母親酗酒嚴重,因此被送到法院讓人收養。斯坦寧夫婦收養了他們,但是他們長期虐待這些孩子,導致最小的孩子夭折,之后大的男孩子去部隊服役,后來出了小差并得了精神分裂癥,女孩被人收養,下落不明。同時,小的孩子夭折后這對夫妻也被送進監獄,丈夫死于獄中,妻子在本故事一開始剛剛被刑滿釋放。
通過研讀故事發現,特洛特就是當年那位長嶺農場案的受害者之一,也就是最年長的那個男孩。他精神有點不正常,產生了極端的報復心理,他要讓凡是與他們受迫害有關的人都遭遇死亡。所以,他將矛頭首先指向了莫琳·里昂太太,實際上就是當年的斯坦寧太太,造成斑鳩街二十四號血案。因此,特洛特與斯坦寧夫婦就構成了符號矩陣的相反對立,即X與反X。
而故事中的鮑伊爾太太,就是當年把那三個孩子送到長嶺農場的法官,她本想做點公益事業,但權力卻讓人給濫用了,她對特洛特不構成直接的虐待關系,但他們之間存在矛盾。群僧井旅社的老板娘莫莉,是當年孩子們的老師,長嶺農場案發生之前,孩子們寫信向她求救,但是因為她當時在生病,所有的信件都沒有處理,所以錯過了孩子們的求救信號,導致孩子們的怨恨,但她不是故意的。所以,特洛特與鮑伊爾太太和莫莉就構成了矛盾對立,她們倆就成為符號矩陣的非X。
吉爾斯是莫莉的丈夫,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雖然故事當中由于車票和報紙的事他倆對對方產生過疑問,但最后證明他倆的故事只不過是《麥琪的禮物》中的故事的翻版而已,他們之間存在著真正的愛情。萊恩只是一個行動有點詭秘的年輕人而已,他熱愛烹飪,體貼女性,另外他在故事中的又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讀者在故事的中間部分都會把他推測為殺人犯,也就是特洛特的角色,因為他們年齡相仿,而且神經兮兮,還總愛哼《三只瞎老鼠》的調子。凱思薇爾小姐其實是長嶺農場案的那個小女孩,也就是特洛特的妹妹,她雖然憎恨鮑伊爾太太,詛咒她說:“這該死的老母狗。”但她不會去殺她,她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她仍相信這個世界存在人性。美特卡夫少校其實充當了假巡警特洛特助手的角色,因為當年的慘案是由他說明的,鮑伊爾太太和莫莉當年的身份也是由他暴露的,他是故事當中真正的警察,他站在正義的一邊。因此,他們這些人就構成為符號矩陣的非反X。
帕拉維奇尼一開始表現為一個神神秘秘的人物,他皮膚黝黑,上了點年紀,留著小胡子,化了妝,讓讀者誤以為他就是克里斯蒂筆下常出現的神探波洛,但結果證明他只不過是一個偷雞摸狗的家伙。他與斯坦寧夫婦應是同一類人,是被社會唾棄的,所以他也應屬于反X。
3.2故事的深層結構分析
特洛特是一個被不負責任的父母遺棄的孩子,被人收養之后又沒得到他人和社會的關愛,他的心理創傷可想而知。弟弟被人虐待而死,妹妹下落不明,他想為他們討回公道,他的內心向往正義,向往得到人性的關懷,在他身上缺乏的就是這種來自于他人的愛。如果長嶺農場案之后得到社會關愛,他也不至于精神分裂而走向瘋狂殺人的絕路。但他同時精神又是正常的,因為故事當中他扮演警察相當成功,直到最后讀者才恍然大悟,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所以他內心渴望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問題。總之,正義和人性,特別是人性是他最需要的,人性便成了X;斯坦寧夫婦虐待兒童,沒有人性;帕拉維奇尼偷雞摸狗,缺乏人性,這些是反人性的,構成了反X;鮑伊爾太太和莫莉她們并不是缺乏人性,而是人性在當時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得到發揮,因此她們構成了本劇的非人性因素,即非X;吉爾斯經營著真正的愛情,其他的人擁有著人情,這些都和反人性相對立的,構成了非反X。
4.結語
通過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理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克里斯蒂對人性問題的關注,那些反人性的、非正義的人最終會被社會道德力量等所制裁,下場都是慘死,包括中國讀者很熟悉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慘案》,也是如此。在她筆下真正意義上的警察和法律是缺失的,案件基本上都是偵探在深諳人性的前提下破獲的。讀她的作品讓讀者立竿見影地體驗到懲治惡人的快感,難怪她受到全世界讀者的愛戴,這一點確實很重要。
參考文獻:
[1]阿加莎·克里斯蒂,著,黃昱寧,譯.捕鼠器[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2]陳鳴樹.文藝學方法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321—362.
[3]邱云華.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王一川.西方文論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6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