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作文在中考語文試卷中所占分值為60分,可見作文在中考中的地位明顯高了,作文成了中考語文試卷的重頭戲,一張試卷的得分高低與作文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文興趣班遍地開花,參加作文興趣班的更是趨之若鶩。孩子的作文學習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關注,這也順應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薄皩懽髂芰κ钦Z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我們處在一線的老師該如何守好作文課堂這塊陣地,利用這塊陣地讓學生樂于動筆、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呢?下面我談談看法。
一、激發興趣,不怕寫作。
大部分同學怕寫作文,其根本原因是沒得寫。教師要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為其提供素材。我認為第一節作文課很重要。例如,我為這屆學生上的第一次作文課,一上課,我給學生講故事:讓座。講完后,設定情境:在人聲嘈雜人頭攢動的車廂內,擠上來一個拄著拐棍走路顫巍巍的老大爺,老弱病殘的特殊座位上坐著中學生、漂亮的美眉、兩鬢斑白的老奶奶、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請五位學生來扮演不同角色,再現當時場景。表演后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讓座會成為社會公德?一節課,氣氛熱烈,學生評頭論足,評古論盡,各執一詞。最后我要求學生回憶這節課的前后過程,師生在這節課上的語言、動作、神態等,以《第一堂作文課》為題,寫一篇文章。結果,這次作文完成得很好。我又引導他們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束花、一張照片、一次抽泣、一種煩惱……都可引出一段故事,寫出來,就是文章。所以作文就來自身邊的人和事,來自生活,只要留心觀察,勤于記錄,寫文章其實是很容易的事。這樣,學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礙會在一次次的輕松作文中慢慢消除,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逐漸培養學生勤動筆的好習慣。例如每一次活動我都要求學生做記錄,然后整理成文章。角度不同,側重點不同,可以寫出不同的題目,不同題材的文章。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素材,又引發了學生寫身邊人和事的欲望和構想。教師巧點迷津,啟迪學生靈感,使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逐漸被興趣所代替,至此,學生便不怕作文了。
二、搭建平臺,勇于寫作。
隨著學生年齡增長,閱歷豐富,自我意識漸強,其內心體驗的樂趣自然地與個人志向、前途結合起來。這是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的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意義,將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自然聯系起來。以名人言行事跡提高學生覺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和健康的價值觀。此時,學生的興趣具有了自覺性、方向性,就會成為穩定的內部動機,其行為表現為具有頑強的拼搏精神、自覺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與困難作斗爭的樂觀精神。
這個時候,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表現才華的機會,給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例如:組織創辦刊物,成立文學社團,推薦閱讀書目,舉辦讀書競賽,向刊物推薦學生作品,組織參觀訪問,有意讓學生嘗試吃苦,進行克服困難的野外活動等。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失敗,自我激勵,形成獨立進取的拼搏個性。例如: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成立了“點點繁星”文學社,當刊物出版后,稿件雪片般飛來,盡管改了又改,寫了重寫,但學生那種爭相見“報”的信心和決心,是任何阻力都無法阻擋的。可見,快樂會融化痛苦,成功是興趣發展的催化劑。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當他追求的目標不再遙不可及時,教師的一句“你會成功的”將是他奮勇前行途中披荊斬棘的利劍。興趣是學生走向成功的永恒動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興趣。實踐同樣證明:興趣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內部動因。要讓學生自覺克服認為作文“苦、累、難”的思想,就要科學而有效地培養作文興趣。當興趣成為志趣,學生即找到了作文的源頭活水,他們會積極主動地投身于這一活動中,且樂此不疲,勇于寫作。
三、鼓勵寫實,輕松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有這樣的教學建議:“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薄皩懽饕星檎鎿?,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寫作是體現自己的獨到之處的東西,是自我個性的直接外現??涩F實作文卻是“用自己的嘴說別人的話”。作文里為什么充斥的是套話、假話,傳達的是虛情假意、無病呻吟?
主要是學生不敢寫自己的真實思想。甚至怕老師發現自己的情感,故意將真情掩飾起來,卻從政治課本上或別處找一些假話、空話、套話湊起來敷衍老師。因此,我鼓勵學生要敢于寫真情,讓學生明白文章是現實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文學的生命在于真實。要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哪怕是有點消極的也比虛偽之情要高明。如一位家庭貧困的女生寫常受到一位男青年的幫助,作文中字里行間真實吐露她心靈深處熾熱的少女傾慕之情,讓人讀來倍感人情味濃烈。
傳統的“文以載道”的寫作觀左右著我們的作文觀。傳統的作文教學過多地承擔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和評價的任務。只有思想正確健康向上、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材料才可以寫進作文,而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體驗到的傷心、快樂、恐懼、興奮等真情實感,往往被斥之為“立意不高”,于是學生違背真心地吹噓,異想天開地虛構。這樣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讓學生的喜怒哀樂得到自由的宣泄,讓他們在作文中盡情展示自己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表現美好的心靈和明辨是非的理智?!拔馁F真情”,鼓勵學生寫實,由學生性情去作文,學生在輕松中完成寫作。
四、教會修改,流暢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編排上,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學會修改作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兩種能力同時培養。習作寫好后,要求學生在作文本上“借助語感和語文常識”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從字順”?!澳芘c他人交流寫作心得”,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評改中提高獨立寫作能力。教師在檢查學生作文時既要看學生是怎樣寫的,又要看學生是怎樣修改的,關注學生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表揚那些認真寫、認真改的學生。教師在作文講評時,通過示范修改,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同時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修改、交換修改、小組修改、集體修改……這樣不僅教給了學生作后修改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修改的習慣。唯有這樣,學生作文的穩步提高才有了強有力的保證。
“吟好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寫作不可缺少的步驟,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方法。葉圣陶先生曾大力提倡學生自己修改文章?!都t樓夢》這樣長篇巨著還幾易其稿呢。文章不厭百回改,賈島的“推敲”在文壇成為千古佳話。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文章是越改越經得起咀嚼,越咀嚼越是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從起始年級起,就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激發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自改的習慣,最終促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流暢寫作。
作文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變、聯系現實生活、聯系學生自身實際的教學方式。既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愿寫、樂寫,又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讓學生積累素材,文從字順地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才是作文教學的宗旨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