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動手操作、互動游戲及現代教學設備等方式,使數學課堂生動有趣,讓小學生愛上數學,在愉快中學習數學。
關鍵詞: 小學生 數學學習 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小學生注意力不夠穩定,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不濃,所以在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這就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動力,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愛上數學,那么他們就能主動積極、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有利于知識的理解及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積極營造一種民主、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親近數學、愛上數學。
一、注重引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頭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卻往往影響一堂課的成敗。同樣,在學生們剛剛接觸數學和每一學期開始的時候,培養引導其數學興趣至關重要,甚至會影響學生今后整個數學學習生涯。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如“三角形內角和”的引入部分,先讓學生拿出自己預先準備的三個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個三角形中三個角的度數,然后分別請幾個學生報出不同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教師當即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一開始,有幾位同學還認為可能是巧合,又舉例說了幾個,都被教師一一“猜對”了。這時學生都感到奇怪,教師的答案怎么和他們量出的答案完全一致呢?學生探個究竟的興趣油然而生,整堂課進行得也很順利。如此久而久之,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不斷提高。
二、鼓勵動手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知識,親身體驗新知識的產生,形成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認識正方形”一課時,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想辦法知道正方形邊的特點。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通過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說明四條邊一樣長……又如,教完《長方形面積》后,教師及時布置一個實際操作題,讓學生算一算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認真地測量,儼然一個個小小工程師,待計算結果出來后,教師請各小組匯報結果。通過親自動手和教師及時的鼓勵與表揚,學生學習鞏固了知識,養成了多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
三、聯系實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我們的生活。低段學生對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較感興趣,教師要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教學。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教師可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春暖花開,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春游,公園里有“激流勇進”的項目,每船坐5人,全班38人如果都玩“激流勇進”,該租幾條船呢?這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經過思考,學生很快就知道了算理。用38÷5=7條……3人,但是3人還需要一條船,一共要8條船。通過類似這樣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既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又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
四、游戲互動
教材中例題、習題及一些情境圖都可以通過游戲來完成,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數學,感受數字的快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形式將學習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環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地感受數學。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師讓學生做“拍手游戲——數的組成兒歌”,學生一聽說做游戲,興趣就來了。教師教了拍手游戲的方法后,他們很快就進入角色,師生一同做起了拍手游戲。教師:“我拍1。”學生:“我拍9。”師生合:“1和9組成10。”“我拍2”,“我拍8”,“2和8組成10”……一直拍到“9和1組成10”為止。游戲時可以兩人對拍,組與組對拍,學生興致勃勃,效果極佳。再如一年級學生剛接觸數字時,要認識并書寫是不易的。這時,則可以編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如“1”像鉛筆細又長,“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這樣,在激發起學生樂學情緒之時,學生就能將所學的知識迅速掌握。
五、善用設備
恰當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把情境圖制作成動畫課件,充分利用它的形、聲、色、動等功能,使靜態的畫面動作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這樣的畫面:一輛裝有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咯噔、咯噔”地行駛在道路上。在行駛過程中輪子變成了橢圓形,但汽車的行駛仍然有些“跛”。漸漸地,橢圓形的輪子變得越來越圓,汽車跑得更快了,還“嘀嘀嘀嘀”唱起歌來。學生觀察了輪子動態、清晰的演變過程后,教師設問:“汽車輪子為什么是圓形的?正方形、橢圓的為什么不行?”這樣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將枯燥的數學教學寓于情境之中,很輕松地將學生帶入數學領域,達到趣味性與知識性的高度統一,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
另外,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師生平等關系,充滿愛心,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還要增加自身魅力,如自然端莊的教態、簡練漂亮的板書、嫻熟的解題技巧等,都有助于讓學生喜歡上數學。
正所謂“教無定法”,教師只要遵循數學教學的特點和規律,依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采取各種辦法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一定能使學生漸漸愛上數學,在愉快中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