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數控技術專業以行業龍頭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為依托,深度融合,堅持走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數控專業與企業全方位對接,構建多維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數控專業 校企對接 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文件《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指出: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引入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積極試行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根據教育部文件精神,筆者有以下想法。
一、強化三個模式
1.以行業龍頭為依托,構建多維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數控專業認真貫徹16號文,即“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按照學院“給我三年時間,還你一個有教養、有本領的孩子”的人才培養目標,以社會需求設置專業、以職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設置課程與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我院“校企合作辦學,主動服務社會”的優勢,以行業龍頭“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為依托,深度融合,堅持走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數控專業作為廣州市示范性專業,學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根據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全國及廣東省數控行業發展動態,積極調整專業方向,優化專業結構,以行業龍頭為依托,深度融合,構建多維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通過3年的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既能編程,又能熟練操作的數控高端技能型人才,使其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充分發揮示范性作用,帶動我院其他專業共同發展。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的企業專家擔任數控專業的客座教授,參與數控技術主要人才培養標準的制定,專家結合企業和行業的實際情況給數控專業提出了科學的建議,使人才培養標準更符合市場的要求。該公司的企業專家定期到學校給學生作報告,使學生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用人的一些要求,學生提前接觸了企業文化。數控專業與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實現深度合作的同時也與其他知名企業合作,如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廣州井和機械加工有限公司等企業。數控專業繼續與這些知名企業合作,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進一步加大合作深度,實現全方位合作。
2.強化校內工學結合模式。
以生產帶動實訓,按照“工廠化”模式,模擬企業運作方式,開展實踐教學。校內實習模擬企業運作方式,以企業工作任務為載體,按企業體制設置相關部門,使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觸企業運轉方式,就能感受企業的生產、管理,并參照企業的考核標準或由企業管理人員對學生進行崗位意識、安全意識、團隊精神、操作技能、產品質量等方面的考核評價,并將考評結果記入學生的學習檔案,使“校內工學結合”出實效,使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操作訓練,使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觸企業運轉方式,就能感受企業的生產、管理。聘請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及其他企業的一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作為數控專業的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并指導教學。他們與數控專業教師組成“專項工作組”,挑選企業的典型項目和典型產品,將其引入教學環節,以企業實際項目和實際產品制造為內容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實習實訓。
數控專業根據教育部16號文件的要求,即“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的要點,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贈送了數控專業的廣州數控系統和機床的主要配件,由雙方共建實訓室,與企業共同安排實訓任務,利用企業技術的前沿性和專業技能的適用性,讓學生實際感受企業工作生產的氛圍,強化學生的企業經歷培養。
3.把企業一線的實際生產過程搬到課堂,以轉變培養模式。
數控專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模式,與企業一同開發優質教學資源,把企業的一些可用于課堂教學的內容開發出來,同時學校的教學資源也可以應用于企業,讓專業建立豐富的網絡資源,實現了全體數控專業教師資源共享,學生可以在課堂之外再學習,消除了時空限制,同時使教學資源應用于校企雙方,破解校企合作的時空障礙。
二、構建三個體系
1.校企雙方共同構建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
根據行業標準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原則,建立與職業崗位標準相符合,與職業技能取證相銜接,與生產性實踐相對應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形成對職業崗位指向明確的核心課程包和集教材、教學課件、實訓項目、課程指導等內容的立體化課程教學包和教學資源庫。通過聘請名家、培養骨干、增加兼職等措施,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使其適應課程體系的要求。同時,按照技能培養的要求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設計,將教學地點要求納入課程標準。
2.把企業一線生產情況融入校內教學資源體系
目前數控專業的教學資源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來源于網絡,第二來源于數控專業老師自己開發的教學資源,但這兩種來源實質上仍然是高校老師基于課堂教學開發出來的,沒有企業人員參與的痕跡,因此這是脫離企業生產實際的。數控專業當務之急是讓企業參與教學資源建設,并且把企業一線生產情況融入教學資源,數控專業與企業合作開發數控技術專業典型零件的虛擬流程、虛擬工藝、虛擬生產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創建校企數字傳輸課堂,將企業的生產過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實時傳送到課堂,使企業兼職教師在生產、工作現場直接開展專業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聯合教學。
數控專業同時與企業合作將實際工作項目引入課堂教學中,聘請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一線技術人員來校上課,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進,融“教、學、做”為一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數控專業積極推行過程性評價,對教學考核方法進行改革,部分技能課程實現對學生的最終成果,如作品、產品等進行考核。
3.推行校企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
推行校企對接育人模式必須打破學校內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學生的傳統做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評價、多元考核的開放性評價體系。將企業一線生產管理機制納入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將人才評價與生產實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更加有效的結合。要將能力訓練、知識學習、素質培養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注重以人為本、校企參與,體現人才評價的多元化和開放性。開放性的學生評價體系應成為工學結合育人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Z].教職成,2011(11).
[2]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Z].教職成,2011(9).
[3]產文良.“中高職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考試周刊,2011(48):188—189.
[4]產文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情境教學法在《數控綜合實訓》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1(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