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工會組織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就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群眾切身利益,就要做好“穿針引線”的中介角色,“定好調、找準音、撥好弦”,始終把企業和員工服務好、把利益和權益協調好、把生產和生活調劑好,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企業發揮自身的組織優勢。
關鍵詞:工會;建設;服務;和諧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6-0218-02
近年來,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隊伍結構的大幅度調整,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國有企業工會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研究當前工會工作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的態度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迎接挑戰,本人就如何開展好工會工作談點粗淺的看法。
企業員工是企業的生產經營任務完成的建設者和參與者,也是工會組織維權的主體,要想打造企業和諧的發展氛圍,當好“穿針引線”的中介角色,工會工作就必須首先“定好調、找準音、撥好弦”。
一、“定好調”就是強身固體,加強自身建設
企業工會要做好新時期工會工作,應該認真研究和思考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促成“三個轉變”。
一是要健全完善工會領導組織體系。企業工會要堅持雙重領導、各有側重、便于發揮作用的原則,以形成任務明確、各負其責、自主高效、協調運轉的科學組織領導體系。二是要不斷提高工會干部自身素質面對企業工會職能拓展,任務加重,難度加大的客觀現實。工會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準確把握形勢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健全工會工作機制。要建立民主管理機制。不斷豐富和充實職代會內容,創新職代會組織形式。要建立職工經濟權益保障機制。把好與職工關心的經濟利益緊密相關的環節。要建立宏觀參與機制。參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使工會與行政的溝通渠道更加暢通,最終實現宏觀維護的目的。
適應新形勢還必須完成“三個轉變”即:從工作作風上轉變。努力發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施工一線調查研究,與職工群眾交心交友的優良傳統。從工作方法上轉變。在活動范圍上要講求廣泛性、代表性,在活動內容上要突出喜聞樂見,豐富多彩,在活動形式上不搞一刀切,提倡多樣化。從自身管理上轉變。積級探索和理順企業改制后各種關系,理直氣壯地爭取工會在企業新體制中的位置,抓住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深層的熱點問題,依法做好維護工作,從而將工會組織切實建設成為職工群眾依賴的名副其實的“職工之家”。
二、“找準音”就是找準工作對象和工作重心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要履行好這一基本指責必須把工作對象搞準確,把職工的“聲音”聽清楚。既要從宏觀上把握職工群體的變化趨勢,又要從微觀上關注職工個體的具體情況;既要關心他們不同的經濟利益,又要關心他們共同的政治權利。
目前,企業職工隊伍分化為不同的職工群體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由于政治待遇、經濟分配的差異,不同職工群體間時常產生矛盾,主要表現在:不同的就業群體。一是經營管理者群體。主要是管理人員,執行的是崗位薪酬的分配方式;二是技術員工群體。主要是科技人員、工人技師。他們的職稱也作為分配要素參與分配;三是普通職工群體。他們是企業從事具體生產勞動的一線職工,他們要通過自己掌握的技能來取得工資。不同的就業方式。隨著國有企業內部不斷重組改制,所有制結構呈多元化發展,使得企業勞動關系出現復雜、多變的趨勢。一是內退和協解職工,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要減員,而職工為了生存要崗位,這對矛盾越來越突出;二是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和特殊性事件(工傷、職業病等)日漸增多。
工會要積極協調不同職工群體間的利益關系,幫助企業化解內部矛盾、理順職工情緒,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要把一線職工作為主要工作對象,把低收入職工、困難職工作為突出維護職能的重點。只有把這部分職工的利益維護好,工會的職責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工會組織才能在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找準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撥好弦”就是講求方法,維護企業和職工的權益
職工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新的變化,社會生活多樣化,使社會分解出多種利益群體,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使職工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復雜的特點。工會要把職工的“想、需、求”了如指掌,真正做職工的貼心人。
轉變、創新工會工作方法。在新的時期,企業工會只有徹底擺脫舊的工作模式,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開展工作,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一是工會工作要“求變”。在復雜的客觀環境中,以變應變,找準位置,尋求最佳結合點,要學會根據企業的不同類型,確立工會的工作內容、活動方式、工作重點,體現出針對性、特色性、靈活性和實效性。二是工會工作要“做專”。比如,代表職工與行政協商談判,簽訂集體合同,勞動法律法規的監督等工作,涉及的領域廣,專業知識強,工會要加快工會干部隊伍專業化進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動性,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三是工會工作要“依法”。工會干部要把有關法律知識學深、學透,成為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專家。
公平、公正做好維權工作。切實提高企業工會的維權能力,第一,要堅持建機制與強實效相結合,抓住規范運作這個關鍵環節,積極推行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抓住群眾監督這個關鍵環節,推行廠務公開控制程序,切實做到真公開、全公開、常公開。抓住督促整改這個關鍵環節,切實增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工作實效。抓住預防預警這個關鍵環節,有效地發揮企業工會作為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第二,要堅持提高工會組織維權能力與提高職工自我維權能力相結合。做好工會維權工作,必須提高兩個方面的維權能力。一方面,從建立評價考核機制和維權保障機制入手,另一方面,從提高職工法律和政策水平入手。第三,要堅持企業工會維權與地方工會維權相結合。首先抓好法律服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法律援助隊伍,及時為基層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通過爭取政府有關部門支持、借助新聞媒體監督、提供直接法律援助等辦法促使問題及時解決。
盡職、真誠落實好三個服務。工會組織要發揮雙贏的服務職能,對待企業要忠誠,對待職工要真誠,努力提高服務水平。一是服務大局,不僅要把搞好企業的工作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必須,從落實依靠方針、推進民主管理上切入。二是服務一線,要把工會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放在生產一線。活動重點應放在以“基層建設、基礎工作、基本功訓練”為主要內容的“三基建設”上來。另外,還要利用節假日等休閑時間,組織一些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調整職工情緒,帶給職工歡樂。三是服務職工,在建家活動中履行職責。基層工會應當根據“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的要求,更加關愛員工的身心健康,更加關注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狀況,切實把員工的勞動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保護起來,發揮出來。
工會組織是企業和員工溝通連接的橋梁,工會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艱巨,與企業的發展、與職工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的系統工程。如何把企業和員工服務好、把利益和權益協調好、把生產和生活調劑好是衡量工會工作的一個重要尺度,只要工會組織能在工作中“定好調、找準音、撥好弦”,定會彈奏出企業發展和諧之音。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