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干部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的首要問題是培訓內容的合理設置,培訓內容的需求調查是開展干部培訓工作的先決條件。運用伊諾分析法從組織、崗位和個人三個角度對組工干部的培訓需求進行分析及調查,通過SPSS統計分析方法對調查數據分析,提出提高組工干部培訓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培訓需求;調查分析;伊諾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6-0120-02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中辦發[2010]18號)、《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組通字[2010]17號)提出干部教育培訓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將繼續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重大決策,要把干部學習培訓情況作為重要內容,與干部選拔任用、考核掛鉤,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培訓時間的要求等,將干部培訓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今年完成自治區、市、縣(區)、鎮、村(社區)五級領導班子換屆工作,廣西干部學院是全國組織干部工作培訓的培訓基地,在新形勢下,率先對全區14個市縣的組工干部開展培訓需求調查,為統籌組工干部的培訓工作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一、諾伊分析法下的組工干部崗位分析
美國著名企業管理專家雷蒙德·A.諾伊提出的培訓需求分析方法,被稱為諾伊分析方法,它包括組織分析、任務分析以及人員分析三個要素。在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制訂培訓計劃時,按照三個不同的層面,組織、崗位和個人進行具體、翔實的調查分析,以制訂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統籌性的培訓計劃。
組工干部的組織即是中國共產黨,以國家的發展為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行動指南,堅持科學發展觀。組工干部是對國家、政府各級組織部門從事組織工作的干部的簡稱。所謂組織工作是指在中央及各地方黨委領導下的黨委建設、干部管理、基層黨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結合廣西實際,對廣西14個市縣區的組工干部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本次共發放850份調查問卷,其中831份有效問卷,運用SPPSS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1.培訓目的。93.6%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定期開展組工干部培訓工作,說明組工干部培訓工作的開展的必要性。通過訪談歸納總結被調查接受培訓的目的。第一,增長知識,提高技能。通過培訓課程的學習,能夠扎實業務知識,吸收管理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和增長公共知識,以提高崗位技能。第二,提供交流平臺,促進各地經驗交流。組織工作自上而下是一脈相通的,將同層次同類別崗位相近的人組織到一起,可促進相互的交流與溝通,提高工作的協調性。第三,提供思考時間,優化工作行為。脫產培訓提供了時間要素,通過學習知識和溝通交流,培訓期間可以對工作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回顧,最終將知識和經驗轉化為行為的優化和技能的提高。
2.培訓內容。組工干部培訓課程需求”問卷調查中顯示,首先被需求的是組工業務專業知識,73.94%的被調查者選擇進行組工業務專業知識培訓;其次是管理知識,包括管理和領導科學、團隊與溝通、心理學等,占被調查者的52%比例;對公共知識的需求緊隨其后,如國際國內形勢、經濟社會知識,對歷史人文知識需求最低;對理論知識顯示需求總體較低,其中黨建理論的培訓渴望較高,政治理論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需求顯示不明顯。按照知識類別和需求培訓程度分別為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公共知識和理論知識。堅實的組工業務專業知識始終是組工干部開展工作的基石,管理知識為高效完成組工業務提供方法和手段。
對于新任組織部領導能力需求調查顯示,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識人用人能力、把握大局能力和組織謀劃能力,本文稱為能力集。根據人口統計變量,分類研究發現,縣級對溝通協調能力和執行力的培訓需求信號明顯,而在市一級調查中并未排到前五名,市一級除了上述能力集外,對改革創新能力和政策制定與運用能力的培訓需求逐漸增強。顯示出對縣、市對新任組織部領導能力需求的差異性,對培訓方案的分層次分類別的進行提供了數據支持。性別變量分析顯示,被調查者中男女比例為1∶3,男性與女性對新任組織部領導能力需求與能力集趨同,性別變量對能力需求沒有顯著差異,性別不影響對能力的培訓需求。年齡變量分析顯示,79.3%被調查者年齡在30~45歲區間,不同年齡對新任組織部領導能力需求仍體現在能力集上,表示不同年齡對組織領導能力要求的認知是一致的,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調查者中文化程度為大學學歷的占72.6%,對能力集的需求是趨同的,但在政策制定與運用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本科及大專生較研究生,認為該新任組織部領導需加強該能力,研究生認為媒體應對能力需加強培訓。職務變量分析顯示,處級以上領導及部務委員認為改革創新能力很重要,存在顯著差異。
3.培訓其他要素。成人培訓方式區別于學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培訓方式不拘泥于課堂講授(專題講座),還包括經驗交流、互動研討、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模擬、遠程教育、網上學習等,形式多樣,以激發學習熱情。調查顯示:最具傾向性的是案例教學和現場教學,尤其是96.3%的大學文化程度的被調查者選擇案例教學,其次是互動研討、專題講座、情景模擬和經驗交流,對于遠程教育和網上學習機不是學選擇度不是很高,說明還是更傾向于面對面教學,以工作實例、現場環境帶動知識的傳遞以及以問題為導向的過程教學方式受到被調查的歡迎,且與成人教育特點契合。
脫產培訓是指脫離崗位和工作場所,由培訓教師進行的集中教育培訓,脫產培訓是干部培訓的主要形式。調查顯示1/3的被調查者選擇半個月培訓期限,并按照培訓時間的減少10天、一周、5天、3天,選擇比率也逐漸減少,反映出被調查者傾向于中期培訓,對短期培訓偏好較小。
培訓師資是決定培訓質量的主要因素,培訓師資的來源主要有黨政領導干部、高校教師、研究機構專家、黨校、行政學院或干部學院教師。調查顯示1/3的被調查者希望師資來源于研究機構專家,27%的調查對象傾向于黨政領導干部,有助于案例教學的開展,另外22.2%的調查者認為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對高校教師成為培訓教師的期望只有18.3%,總體來看,對各培訓師資來源沒有顯著差異。
三、提高干部培訓工作的途徑
1.分層次分職級推進廣西組工干部培訓。黨的十七大做出繼續大規模,大幅度的開展干部培訓工作的重大決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首先應具有的廣泛性,培訓范圍涉及市、縣、鄉(鎮)、村各個層面。調查顯示不同層次由于環境、自身素質及崗位職責不同其培訓需求不同,通過調查分析,對新任組織領導干部的能力需求,縣級以下對溝通協調能力的提高需求更明顯,市級調查顯示改革創新能力和政策制定與運用能力需求明顯,對培訓方式的選擇上,在同等比例下,縣級被調查者更傾向于經驗交流,市級被調查者更傾向于專題講座,表示出不同層面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的需求不同;不同職級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處級干部對改革創新能力的培訓需求較強烈,部務委員對應急應變能力的培訓需求較大,不同職級的組工干部具有不同的培訓需求。
2.推進黨政干部領導上講臺。調查顯示被調查者對案例教學的需求最為強烈,即圍繞培訓目的把實際工作中的真實情景再現,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培訓教師通過案例的解析和結果公布來激發培訓者的思考能力、提高知識轉化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這對培訓教師具有較高的要求。作為案例教學的培訓教師首先需要具備實際的工作經驗,熟悉案例及發生時的情境,顯然黨政領導干部是首要之選,具備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掌握案例發生的起因、過程及結果。但黨政領導干部對成人教學的特點和方法未接受過專業培訓,對于教學進程的掌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顯得生硬和粗糙,如何推進黨政領導干部上講臺,調查顯示,量化授課指標,將授課任務計入領導干部年度工作計劃的方法受到63.8%的被調查者的選擇,64%和62%的被調查者分別選擇集中進行授課技能培訓和召開專題研討會。黨政領導干部的教學技能的提高以自學為主,集中培訓為輔的方式,廣泛利用網絡資源,加強相互交流以提高教學技能,將授課數量和質量納入干部年度工作計劃,全力推進黨政干部上講臺,以案例教學形式提高培訓效果。
3.豐富組工干部培訓內容。“組工干部培訓課程需要”調查顯示對組工業務的培訓需求占首位,其次對管理和領導科學的需求信號明顯,還有對時事政治、公共基礎知識等需求逐漸增強,組工干部培訓內容需求不斷增加,結合組工干部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對其管理、領導能力、政策解讀運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培訓內容由以組工業務為主逐漸變成以組工業務和管理、領導科學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為主,公共知識和理論知識為輔的培訓內容,多角度多方位提高組工干部的能力和素質,提高工作勝任度和工作效率。
4.突顯干部學院的培訓作用。綱要指出充分發揮干部學院、黨校、行政學院的主渠道作用。干部學院作為全國組織干部培訓基地,是區別于黨校、行政學院專為組工干部提供培訓的學院,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和差異性。組工干部是其他干部的先鋒隊,具有模范、帶領作用,要承擔其他干部的培訓組織和協調工作。目前全國只有六所干部學院承擔全國組工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綱要指出大規模、大幅度對廣大干部進行教育培訓,必須充分發揮干部學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增強干部學院的培訓作用。
參考文獻:
[1]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Z].中辦發[2010]18號.
[2]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Z].組通字[2010]17號.[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