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果關系的顯著性是管理案例研究嚴謹性的最終標準。因果關系的顯著性程度取決于歸納過程的強度與廣度,使用穆勒五法中的剩余法與共變法可以加深案例研究歸納的強度,使用穆勒五法中的契合法、差異法與契合差異并用法可以加大案例研究歸納的廣度。
關鍵詞:管理案例研究;歸納邏輯;比較方法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6-0183-02
一、管理案例研究嚴謹性標準、歸納中的假因果謬誤與因果關系顯著程度
眾所周知,科學研究追問某一現象背后的機理,尤為重要的是,這一機理是由一系列因果關系導致的。換言之,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尋求客觀事物的因果性聯系,即通常所稱的科學規律。只有搞清客觀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我們才能明確地指出:之所以A現象出現,是因為B因素的作用;下一次當B因素出現時,在同樣的條件下,A現象必然發生。正是因果關系的存在,人們才能認識、并在認識的基礎上預測、在預測的基礎上促使某些希望的結果出現,沒有因果關系,所謂科學研究對于人類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遺憾的是,這一顯而易見的前提被相當多的社會科學研究所忽視。
從這一原點出發,我們立即發現,無論是Yin所提出的案例研究的規范性步驟,還是三角測量,或者是“將故事升華”以及各種數據編碼處理工具,如果無助于因果關系的揭示,就都會流于形式。換言之,數據編碼是否漂亮并不是評價標準,而“因果關系是否確實存在”或者因果關系的顯著性才是案例研究嚴謹性的最終標準,三角測量等工具應服務于這一最終目的。
案例研究為了從特殊的現象中提煉出因果關系,必須使用歸納邏輯。在邏輯學中有關“歸納”領域專門存在一整套邏輯體系,它不同于實證邏輯。因為歸納邏輯研究人們如何從具體的個案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結論,因此它是一種放大性或擴大性推理,與實證研究大樣本量的驗證不同,歸納邏輯是一種或然性推理或者不確定推理。
在歸納邏輯中常見的一個謬誤是假因果謬誤,它的形式如下:X和Y在某幾種情況下同時出現,因此,X導致Y。假因果謬誤的一個典型例子如:“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每一次啦啦隊隊長戴著藍色發帶為球隊助威時,籃球隊都吃了敗仗;所以,為了避免籃球隊以后再吃敗仗,啦啦隊隊長應當扔掉那倒霉的藍色發帶。”當然,在實際的案例研究中可能出現的邏輯問題不可能如此淺顯,但問題的實質很可能是高度類似的,這一謬誤不是采用漂亮的編碼技術和所謂的三角測量能夠解決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謬誤在實證研究中不會存在,實證研究的大樣本立即能證明結論的真偽。亨普爾指出,對于科學假說的形成和提出,不能給一般的規則來概括;而對于驗證科學假說,判斷其為真還是為假以及假說受到證據支持的程度,倒是能夠提出一般性的準則,甚至做出精確的、定量的規定。實證研究正是通過嚴格的檢驗回避了歸納中的謬誤問題,而這一問題在案例研究中是不能回避的,因為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理論的建構[1]。
因為歸納邏輯研究人們如何從具體的個案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結論,它是一種放大性或擴大性推理,與實證研究大樣本量的驗證不同,歸納邏輯是一種或然性推理或者不確定推理。因此,不同于大樣本的實證檢驗,任何通過歸納得到的結論不可能是無懈可擊的,這樣,以歸納邏輯為基礎的管理案例其嚴謹性就取決于歸納過程的因果關系顯著性程度。
二、因果關系顯著性程度與歸納的強度和廣度
歸納邏輯中一類較特殊的是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的形式是:依次考察了S類的每一個對象,發現它們都是P,所以,所有S都是P。顯然,完全歸納法的適用范圍很小,它只適用那些對象數目很少的類別。包括科學規律在內的大多數的歸納邏輯都涉及到不完全歸納,即從個別的前提歸納出普遍性的結論,因此,如前所述,不同于演繹邏輯,歸納邏輯一定不會是絕對正確的,歸納推理的質量可以通過因果關系顯著性程度來衡量。例如哥德巴赫通過對所有大于2的偶數的研究發現,已有的試驗都證明了它們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截至目前,我們只能認為該結論極有可能是真的,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有發現反例。推而廣之,凡歸納獲得的任何自然科學規律都有可能被推翻或修正,它們一定不是絕對正確的。
歸納邏輯中首先存在一個被考察對象的多寡與代表性的問題,例如一個可能的歸納論證如下:燕子會飛;大雁會飛,蒼鷹會飛;麻雀會飛;燕子、大雁、蒼鷹、麻雀都是鳥,所以,鳥都會飛。在上述歸納中就存在被考察對象的數量與代表性不夠的問題,這樣導致的因果關系不顯著,或結論不成立,本文認為其來源于歸納的廣度不夠。
歸納邏輯中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歸納過程的強度不夠。自然科學中的歸納幾乎都不是前述“鳥會飛”的簡單情況,科學定律一般包括一個或一組初始條件,它的形式是:在A情況下,B現象一定會出現。然而,A與B可能只是在在眾多的條件與現象中偶然相遇,導致B現象出現的可能是C、D、E等其他因素,如果未作深入分析,就得出A必然導致B,本文認為其來源于歸納的強度不夠。
基于上述分析,提高管理案例研究的因果顯著性或嚴謹性,就可以通過提高歸納過程的強度與廣度來達到。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研究既不像實證研究那樣通過統計的方法對研究現象的總體進行抽樣,其結論就絕對不是無懈可擊的,因此,管理案例研究的嚴謹性是相對的。換言之,我們只能說甲案例研究的嚴謹性比乙案例研究的嚴謹性強,但我們不能斷言,甲案例研究就是絕對嚴謹的,而乙案例研究就絕對不嚴謹。
此外,就加大歸納過程的廣度而言,有時候可能困難較大,這實際上是說,單案例研究還有存在的必要。盡管從歸納的邏輯的角度看,單案例研究的嚴謹性肯定比多案例研究要小,但某一特定的情況在管理實踐中出現的概率極小,以至很難找到第二個類似的案例,這種情況下,對于這種特殊案例研究的價值仍然存在,在單案例研究中我們只能盡量加深歸納的強度,而加大歸納的廣度則較為困難。
三、提升歸納強度與廣度的方法
傳統歸納邏輯主要包括枚舉歸納推理、類比推理、穆勒五法、回溯推理、似真推理等。其中穆勒五法邏輯體系完整,有的學者甚至認為,當代社會科學研究的邏輯其實并沒有超越穆勒五法[2]。在筆者看來,由于實證科學特別是證偽主義的興起,不少社會科學研究者甚至不了解穆勒五法的基本概念,這不能不說是案例研究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1.可以采用穆勒五法中的剩余法與共變法提升管理案例研究歸納的強度。剩余法是從一組由因果聯系的條件和現象中分離出那些已經知道因果聯系的組成部分,留下所需要的因果聯系作為“剩余”而構成,該法特別適用于單案例研究。其中已知的因果聯系主要來自于成熟的管理理論,通過擴大原因因素的考察范圍,實際上單案例研究也可以達到較強的因果關系顯著度。相當多管理實踐實際上采用了剩余法,如飛機失事原因的確定,若從案例研究的角度來講,在某一型號飛機第一次失事之時,是一個典型的單案例研究,這時就只能采用剩余法。
共變法是通過將一個條件中的變化與結果中的變化進行匹配,從而確定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簡單的表述是增加與增加匹配,減少與減少匹配。單案例研究雖然案例數量只有一個,但是案例發生的時間跨度卻可以很長,通過增加跟蹤研究的期限,來考察案例中諸條件與結論的變化情況,同樣可以提高案例研究的嚴謹性。
2.可以采用穆勒五法中的契合法、差異法和契合差異并用法提升歸納的廣度。筆者[1]一再強調,案例研究不同于實證研究,它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實現按照統計學規則確定的樣本,基于此,多案例研究中案例的選擇通常使用理論抽樣。換言之,案例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規則尋找出來的。怎樣尋找用于研究的案例,穆勒指出,一種方法是選擇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的案例,舉例如下,假定A、B、C、D、E都是可能導致結果Z的因素,采用剩余法和共變法已經沒有辦法再從A、B、C、D、E中進一步選擇,這時在研究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引入其他結果相同的案例進行比較分析,從中找出真正的因果聯系。
提高歸納廣度的另一種方法是差異法。差異法選擇結果相同而條件并不完全相同的案例,通過進一步比較,從中找出真正的因果聯系。提高歸納廣度的第三種方法是契合差異并用法。
四、結語
“比較與歸納”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石。管理案例研究是一個比較與歸納的過程,而不是實證檢驗的過程。從歸納邏輯中最有代表性的穆勒五法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歸納邏輯都要使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因此,案例研究應該建立在歸納邏輯與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其嚴謹性就是歸納中條件與結論之間因果關系的顯著性程度,而提升因果關系顯著性程度的方法是加深歸納過程的強度和加大歸納過程的廣度。如果將科學發現分為“假說的提出”與“假設的驗證”兩個階段,則前一階段“假設的提出”完全依賴于歸納與比較,從這個意義上說,歸納與比較是包括管理學在內的所有社會科學的基石。
參考文獻:
[1] 呂力.案例研究的目的與評價探析[J].商業經濟,2011,(11):83-85.
[2] 張揚.證偽在社會科學中可能嗎?[J].社會學研究,2007,(3):136-153.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