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強調從語義到語體都要用最貼切的對等語再現原文的信息,使原文與譯文形成相同的超語言交際效果。從商務英語的翻譯標準出發,分析了各種形式的商務英語文本翻譯如何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實現語義、風格、文化和讀者反應等方面信息的靈活對等。
關鍵詞:功能對等;商務英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6-0242-02
引言
美國翻譯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從語言學角度出發,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即“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論。奈達認為翻譯不僅是詞匯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上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的詞匯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翻譯的預期目的主要是原文與譯文在信息內容、說話方式、文體、風格、語言、文化、社會因素諸方面達到對等。
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商務英語翻譯重在交際意圖的達成。由于受到具體的交際情景、特殊的語言規律、特定的專業知識結構和文化習俗的影響,商務英語翻譯講求譯文的實際效果和信息傳遞的準確度,而不是一味拘泥于原文形式,生搬硬套。功能對等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能起到“信息(語義信息和風格信息)等值”的作用,對各種商務文本的翻譯具都具有指導意義。
一、商務英語翻譯原則與功能對等理論
一般認為,商務英語翻譯應遵循忠實(faithfulness)、準確(exactness)、統一(consistency)的原則(劉法公,1999,2004)。這三大原則有助于商務領域中思想與信息的傳遞實現最大等值。
1.“忠實”原則與功能對等理論。在商務翻譯中,“忠實”原則要求譯文能準確地將原文語言的信息用譯文語言表達出來。功能對等理論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而商務活動中的信息傳遞靠的是相等的信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不必一味苛求語法與句子結構的一致,要做到信息等值。例如:
Direct investment takes place when control follows the investment.This can amount to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equity of the company being acquired,perhaps even as little as 10 percent.
譯文:當投資受到控制時,企業往往采用直接投資,但這種投資只占企業所獲得資產凈值的一小部分,甚至只占10%。
上述譯文誤傳了原文的信息,造成了信息不對等。首先,control并不是“控制”,而應譯為“管理”;其次,譯文未能說明direct investment與control的關系;再次,acquire應為“兼并”而不是“獲得”;最后,equity應為“股本”,而非“資產凈值”。較為忠實的譯文是:投資以后隨即參與管理,就是直接投資。這種投資可以是被兼并企業股本的一小部分,甚至可能低至10%。
2.“準確”原則與功能對等理論。準確性原則指譯者選詞要準確,概念表達要確切,數字與單位要精確。對于 商務英語中大量出現的專業詞匯,具有商務含義的普通詞和復合詞,以及縮略詞語等在翻譯時應特別注意,做到譯文既準確又專業。例如: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fined Microsoft a record?褷497m ($645m) for abusing its dominant position.
譯文:歐洲委員會對微軟進行了4.97億歐元(合6.45億美元)的罰款,原因是微軟借助其壟斷地位進行不規范經營。
英語中定冠詞和大小寫是語義信息的一部分,原文的commission是小寫,而漢語的“歐洲委員會”多會被當做是專有名詞。因此該句更為準確的翻譯是:歐盟(下屬的)這個委員會對微軟罰款4.97億歐元(約合6.45億美元),原因是微軟公司濫用了其壟斷地位。
3.“統一”原則與功能對等理論。統一性原則主要指在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對一些慣例的譯法要遵循并保持統一,譯名、 概念、 術語應保持一致。保持譯文的統一方便讀者理解,誤譯、特別是術語的誤譯容易在信息上造成不等值。如:“投資保護協定”應為agreement on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而非agreement of investment protection;“轉讓技術”應為technology transfer,而非assignment technology。
二、商務英語翻譯中的對等
商務英語涵蓋面較廣,涉及領域眾多、文體多樣。商務英語翻譯中的對等應該是語義、風格、文化和讀者反應等方面信息的靈活對等。
1.語義信息的對等。語義信息包括表層語義信息和深層語義信息。表層語義信息指的是話語或語篇的字面意思。深層語義結構指的是表層結構語言所蘊涵的意思,這種意思需要譯者通過上下文去揣測,運用自己對原語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去感受、體會和挖掘。
商務合同與協議具有法律意義,所承載的信息就是語言文字的表面所傳達的信息,不存在任何的深層語義結構。譯文應忠實于原文的字面意思,不能作任何的引申。例如:
The Buyer reserves the right to investigate or inspect at any time whether the products,qualifications,or facilities meet the Contract requirements.
譯文:買方保留隨時對產品、質量或設施是否符合合同要求進行檢查的權力。
商業廣告應該是有吸引力和形象化的,需要譯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不拘泥于原文譯文淺表文字的一致,而力求在意識層面上符合產品的內涵與精髓。例如:奧運口號“北京歡迎你”并未被簡單地譯成“Welcome to Beijing”,而是創造性地譯作“We are ready”,突顯了中國人民對奧運物質、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巨大投入,示意各國賓客可以放心參會。
2.風格信息的對等。“風格”,是指不同的文體。忽略了原文風格信息的譯文會顯得不得體。商務英語文體的多樣性要求譯者要研究各種文體的語言特點、作出恰當的翻譯。例如:
The shipping documents for the consignment are now with us and we shall be glad if you will arrange to collect them.
譯文:貨運單據現存我行,請安排前來贖單。
商務信函多使用簡單句、簡短并列句和簡短復合句,翻譯時要使譯文簡潔明快。而在翻譯合同時則要措辭嚴謹,形成法律文字特有的保險性和穩定性。
3.文化信息的對等。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商務英語譯者需要了解這些差異,以便通過恰當的方法達到文化上的對等。比如“雄雞牌鬧鐘”曾被譯為“Golden Cock”Alarm Clock在國外市場銷售,但銷量并不好。改譯為“Golden Rooster”后情況得到改善。究其原因原來是cock一詞在英語中屬于下流話,常用來罵人。用它來作為商標,極大地損害了商品的形象。
4.讀者反應的對等。原語讀者反應與譯語讀者反應對等是商務英語翻譯的最終目的。譯語讀者對譯文的理解應當達到原語讀者是怎樣理解和領會原文的程度;譯語讀者應當能夠基本上按照原語讀者理解和領會原語的方式來理解和領會譯語。商務翻譯中讀者反應對等以語義、風格、文化信息對等為基礎,以忠實、準確詮釋原文為準則。例如:
Interest rate agreed in the agreement depends on market interest rates and the bargaining strength of the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practice.
譯文:在國際金融業務中,協議中約定的利息高低,取決于市場利率和協議各方討價還價的力度。
原句中的interest rate翻譯成利率固然沒錯,但若仔細揣摩原文,將該詞的深層含義表述出來,譯為利息高低則更易使譯語讀者產生和原語讀者對等的反應。又如:
Individually,with the help of eager multinational partners wanting to add new products to their stable,Chinese brands could become a global phenomenon within a decade,marketed on their exotic appeal.
譯文:在一些想在其產品系列里添加新產品的外國公司的協助下,中國品牌可以依靠其中國特色,在十年之內一個一個地都成為全球知名品牌。
譯文對a global phenomenon和 exotic appeal的準確引申也有助于譯語讀者產生和原語讀者一致的反應。
結語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重視譯文的讀者,強調譯文與原文具有相同的超語言的交際效果,對屬于專門用途英語的商務英語的翻譯具有指導意義。商務交際中思想與信息傳遞具有特殊性,“忠實”、“準確”、“統一”的商務英語翻譯原則能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最大程度實現功能對等。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傳統方面存在著差異,絕對的“對等”難以實現。原文與譯文的靈活對等要求譯者不拘泥于形式,在保證原文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傳遞到譯文中的前提下,靈活運用譯入語,以達到語義信息、風格信息和文體信息、原文讀者反應與譯文讀者反應的最大限度對等。
參考文獻:
[1] 陳建平.商務英語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 何慧剛.等值翻譯理論及其在英漢翻譯中的應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0,(2).
[3] 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 劉法公,南佐民.現代國際商務英語教程[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
[5] 翁鳳翔.當代國際商務英語翻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