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學界業界都有對彼此的要求與期待。
學界:教學與科研不可脫離新聞實踐。
徐寶璜的《新聞學》包括新聞的定義、新聞的價值、新聞的采集、新聞的編輯,以及廣告、發行等。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及廣告經營等內容,都與新聞實踐有很大關系。新聞學作為比較年輕的學科,其理論架構尚稚嫩,許多部類的架構大而不詳。有些部分僅僅是經驗積累,還未上升到理論層面。這種情況正好表明,新聞教育不能脫離實踐,而要積極吸收優秀的新聞研究成果。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議論:學界的教學與業界的實踐存在脫節的現象。課程設置和教材比較陳舊,業界前沿的改革創新已經在轟轟烈烈進行,卻還沒有走進課堂。實際做起來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傳媒業的變化日新月異,不僅新媒體不斷涌現,即便是傳統媒體,其形態、內容、運營模式,也在改革創新中往縱深發展??梢哉f年年月月都有新東西,令你眼花繚亂。教材是相對固定的,很難經常變。當然,應對能力強的老師會拋開教材,從實際情況出發,講一些新鮮的、前沿的東西。既要傳播已定型的古今中外新聞理論成果,又要總結最新的實踐經驗,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形成能指導新聞教育的重要理論陣地。
業界:經驗還需上升為理淪。
“新聞有學還是無學?”這一直是學界和業界爭論的話題,如果這個問題弄不清楚,業界不重視新聞理論研究的現狀還會延續下去。
“新聞無學”論者認為,新聞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性、邏輯性知識體系,無需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新聞理論研究上。這種觀念很容易導致重實踐、輕理論的誤區。因此,樹立新聞有學的觀念,重視新聞學術研究的價值,提升學界在業界的地位和影響力,才能使業界更好地與學界合作,實現共贏。
一講到新聞理論與新聞實踐的脫節,許多傳媒人往往只看到學界因素。這是不全面的。其實,業界也存在相反方向的脫節,就是業界熱衷于實踐卻忽視理論的指導。傳媒人非常忙,疲于奔波,而管理層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忽視了理論的提升。有的媒體有成功的實踐,有不少新鮮經驗,卻沒有認真地去總結。還有的媒體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碰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比如往“全媒體”的轉型、發展,能否做“全媒體”、運營模式怎樣建立等。其實,這不只是實踐問題,還涉及對理論概念的理解,因為連最基本的“全媒體”是什么東西都還沒有弄清楚,就高喊“全媒體”轉型,怎能找出方向?重視理論研究可以在宏觀層面有效地指導實踐,實踐則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標準。優秀的新聞研究成果對于新聞業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業界也為學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事實材料的支撐。
(范以錦文,摘自2012年第5期《新聞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