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伯特·費雪(1870——1936)
他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戀童癖連環殺手,也是被捕時年紀最老的變態罪犯之一,有著一幅弱不禁風善良老人外表的費雪性侵犯過至少300名幼童,并殺害了其中的15人。
迫于生計,費雪的母親在費雪很小的時候把他寄養在了華盛頓的圣約翰孤兒院,在那里,費雪經常不得不隨著其他男孩一起,脫光衣服,挨個被老師當眾抽打。最后,他發現這種疼痛和當眾抽打的羞辱感竟然能給自己帶來性快感,而這又引來了孤兒們對他的嘲笑。1898年,費雪與一位比他小9歲的女孩結了婚,結婚9年后,妻子留下六個孩子棄他而去。在這次拋棄事件之后,費雪開始出現幻聽。有一次他把自己裹在地毯里,聲稱是受到圣徒約翰的指示,然后把釘子深深釘入自己的腹股溝。后來的X光片顯示費雪在他的骨盆處釘了至少29根釘子,他還用錘子反復重重錘打自己。1928年,58歲的艾爾伯特·費雪化名為法蘭克·霍華,用自己忠厚的外表騙走了一個10歲的可愛小女孩葛瑞絲。6年后,葛瑞絲的家人收到一封兇手寄來的信,信上詳細描述了兇手殺害葛瑞絲并且把她吃掉的細節,警方以這封信為線索終于找到了艾爾伯·費雪。在他和善的外表下牽連著的一連串令人作惡的血腥案件也最終被偵破,而案件過程更是殘忍變態到無法公開。許多事后接觸他的專家表示,費雪的心理病態已經到了無法歸類的境界,很多人認為他是美國變態殺手中最瘋狂的一個。
安德烈·齊卡提洛(1936——1994)
在“棋盤殺手”亞歷山大·皮丘希金2006年被捕之前,安德烈·齊卡提洛一直是俄羅斯(前蘇聯)最著名的連環殺手,他在1978年至1990年之間共殺害53名女子及兒童。安德烈的整個青春期都非常壓抑自閉,因為患有遺尿癥,他經常受到母親的打罵,之后他發現自己還患有嚴重的勃起障礙和社交恐懼癥。雖然他于1963年結婚,并育有一雙兒女,但始終受到抑郁癥的折磨。
1978年9月,齊卡提洛搬往一個名為沙赫特的煤礦小鎮,在那里,他強奸并殺害了第一名受害者——一個名叫葉蕾娜·扎科特諾娃的九歲小女孩。在強奸的過程中,齊卡提洛因為不能勃起而惱羞盛怒,他向小女孩下腹部連刺了三刀,殺死女孩的過程讓齊卡提洛意外地獲得了性高潮。緊接著他殺害了17歲的寄宿學校女生拉里薩·特卡琴科和13歲的女童柳博芙·伯約克。在殺害伯約克后,齊卡提洛不再克制自己殺人的欲望:1982年7月到9月間,他先后殺害了不少于5名年齡界于9至19歲之間的孩子。他把兒童、逃亡者和在汽車或火車站的流浪者作為自己的目標,先引誘他們到附近的樹林或者其他比較隱秘的地方然后再殺害他們。安德烈歸案后一直聲稱自己無法控制這些暴行。然而這都不足以掩蓋他滅絕人性的精心謀殺:殺死葉蕾娜的過程給他帶來了充實的性快感,此后的連環謀殺都是為了重現當日情景。主審法官萊昂里德在宣布判決時說:“鑒于這個人犯下的獸行,法庭必須給予他應得的懲罰,別無選擇。在此,我宣判他死刑。”
亨利·李·盧卡斯(1936——2001)
亨利·李·盧卡斯是美國史上殺人最多、手段最殘忍且最猖狂的連環殺手之一。幾乎所有連環殺手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盧卡斯也不例外。他的父親雙腿殘廢,母親是一個酗酒的妓女。盧卡斯在童年時遭受了極其殘酷的虐待,并導致左眼失明和大腦損傷。長期遭受虐待使盧卡斯變得毫無同情心。他的母親常讓他穿女孩的衣服去上學,這徹底摧毀了他的自尊和自信。此外,他的母親在家里接客時還經常強迫盧卡斯在一旁觀看。
當盧卡斯23歲時,他在一次和母親的爭吵中捅死了他的母親,然后進行了奸尸。盧卡斯因此被法院送進了精神病院。十年后,醫生們相信他已經恢復理智并同意了盧卡斯的假釋,從此盧卡斯開始了他瘋狂的殺人生涯。1976年,盧卡斯結識了有異裝癖的奧緹斯·艾爾伍德·圖勒。他們結伴而行,既是一對雙性戀情人,又是合伙殺人的搭檔。盧卡斯有虐待癖和戀尸癖;圖勒則是個不折不扣的食人魔,很多受害人都成了他的晚餐。1978年,這對殺人搭檔的關系破裂。1982年10月,德州警方因為找到一個屬于一名失蹤寡婦的手袋而對盧卡斯展開了調查。當盧卡斯到了警察局后便立刻不耐煩地供認了自己20多年的殺人經歷,這個瘋狂殺手因此震驚了全世界。
盧卡斯稱他在1975年到1983年里殺害了三千多人,后經“盧卡斯重案組”反復核對,認為比較可信的數字可能是350人。隨著盧卡斯因心臟病發死在監獄,他究竟殺害了多少人已經不再重要,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剩下盧卡斯在法庭上那令人震驚的辯解:“我喜歡殺人,這很普通,就像很多人喜歡出去散步一樣,我們只是嗜好不同而已。如果我有這種需要的時候,我就上街去隨便找個人……”
十二宮殺手(生卒年份不詳)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國舊金山地區曾發生多起“十二宮殺手”連環殺人案,盡管兇手宣稱受害者多達37人,但是警方只確認了7起由他所為的案件。
第2起案件發生后的一個多月,舊金山3家地方報紙都接到神秘來信,寫信者稱對這些案件負責。每次寫信者敘述的都是只有兇手和警方才知道的情況,如兇手使用的是什么樣的手槍,發射了多少發子彈等。警方據此認為,寫信者極有可能就是案件的真兇。在這些信中,兇手都以“我是十二宮”這句話開頭,并且都留下了出現在兇殺現場的神秘標志。此外,每封信中都有一個星象圖案標志和一段由字母和符號組成的密碼。兇手聲稱,這些密碼被破譯后,他的真實身份就將破解。此后,“十二宮殺手”時不時給當地報社寄信,并且威脅報紙必須刊登在頭版頭條,否則他會再次大開殺戒。1974年1月29日,他給《舊金山紀事報》寫了最后一封信,稱當時放映的一部名為《驅魔人》的恐怖電影是他看過的最好的一部“諷刺喜劇片”。
此后,再也沒有任何來自這名殺手的直接信息。雖然從案發至今,曾有數人跳出來宣稱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就是十二宮殺手,但最終由于年代久遠,證據不足而難以確認。“十二宮”系列案件也由此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兇殺懸案之一。
研究十二宮殺人事件的專家之一羅伯特·格雷斯密斯在著作《十二宮》中,做出了關于“十二宮殺手”的多個結論,包括夸大妄想癥、精神錯亂、會留下紀念品、有同性戀傾向等。著名導演大衛·芬奇也為這個傳奇的連環殺手拍攝了一部同名影片,更進一步讓他擴展了全球知名度。
約翰·韋恩·蓋西(1942——1994)
約翰·韋恩·蓋西由于常常裝扮成一個他自己設計的形象“小丑坡格”參與慈善活動而成被稱為“小丑殺手”。蓋西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與父親的摩擦不斷。9歲的時候他被他父親的一個朋友猥褻,青年時又曾離家出走,期間他曾獨自在停尸房與一具男性尸體過夜,這些經歷都對他產生了嚴重的精神刺激。
1967年,蓋西性侵了數名年輕男子,并因此被判處十年監禁。18個月后蓋西獲得了假釋機會,并在1971年恢復了正式公民身份。蓋西此后事業發展順利,他加入了“喬利小丑”俱樂部后就經常以小丑坡格的形象參與到眾多本地聚會和慈善活動。
從1972年開始,蓋西至少對33名男孩和年輕男性進行了性侵犯和謀殺,受害者大多是逃亡者和男妓。蓋西從芝加哥車站或者街上挑選受害者然后將他們誘騙到家里,隨后將他們綁住進行性侵犯并殘忍殺死。蓋西向警方自首后,他承認自己在1972年至1978年間殺害了大約30多人。
警察隨后在蓋西家里發現了29具被掩埋受害者的遺體,并在附近的河里發現了4具受害者的遺體,最后蓋西被判處死刑。蓋西被執行死刑后,他的大腦被移出進行“暴力型反社會人格”特質檢查,但結果顯示蓋西的大腦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次采訪中,蓋西說他在第一次殺人后感到“精疲力盡”,但同時他還說這次行兇讓他感到自己興奮到了極點,“那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死亡能帶給我最大的快感”。
泰德·邦迪 (1946——1989)
美國著名的連環強奸殺人犯。每個人在成長生涯中都應該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人——他品學兼優,樣貌英俊,從來不憂心沒有約會對象,曾經是童子軍隊長,運動方面也十分優秀,之后進入一間著名的大學,同樣以優秀的成績畢業,進入社會后在政府當公務員,高薪厚職且社會地位崇高。
沒錯,泰德·邦迪就是這樣的一個模范生,但在他心底的深處,卻住了一頭惡魔。喜歡以“Hi! I am Ted!”向獵物自我介紹的他最喜歡潛入校園殺掉女學生,又或者以他的魅力邀請女學生出外游玩,再加以殺害。
從1974年到1977年,泰德·邦迪的足跡遍及美國。他殺害了至少28名婦女,并且強暴了超過一百名女性。而在表面上,泰德·邦迪的前途十分光明,且在電視上看來泰德·邦迪并不真的像一個連環殺手,他是那種看似幽默風趣并很有吸引力的男性,他的談吐透露出野性的光華,他的外表能夠喚起女性微妙的好感。泰德·邦迪吸引了很多人對他的關注,因為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英俊、面帶笑容的年輕的共和黨法律系學生,并很好奇他怎么會是一個施虐的殺人犯。泰德·邦迪的魅力吸引到了無數的婦女對他進行支持,他在監獄的時候,一天中曾有200多名女性寫信給他表示支持,很多女性對他的無辜堅信不疑……然而1989年,在等待執行死刑十年之后,一把電椅終于終結了這個惡魔的生命。
泰德·邦迪(Ted Bundy)是連環殺人犯的最好例子。他的犯罪顯示了連環殺人犯的諸多典型特征,甚至成為衡量罪犯是否是連環殺人犯的標準尺度。
佩德羅·阿隆索·洛佩斯(1948——)
佩德羅·阿隆索·洛佩斯1948年出生于哥倫比亞,綽號“安第斯野獸”,被指控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先后奸殺了300多名幼女,1980年被判57項指控成立,至今仍在厄瓜多爾服刑。
洛佩斯的成長經歷極其灰暗,母親的妓女身份造成了他過早的性成熟,在他8歲時就通過愛撫妹妹獲得性快感,同時形成了對女童的“特殊癖好”。他的青少年時期先后遭到多名成年男性的性侵犯,這徹底扭曲了他的性觀念。
1980年入獄后,他因為接受了一個名為雷特納的自由攝影記者的采訪而開始被世界關注,采訪中他表示詳細地描述了自己的作案方法和享受過程的心理滿足感,比如炫耀自己是“本世紀最知名的人”、“只有殺手才能懂得我的快感”、“最喜歡在日出時分看著女童的臉,達到性高潮之后再用雙手把她們掐死”等等,毫無內疚和悔改之意。
洛佩斯之所以能夠創造如此驚人的“謀殺記錄”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被害人的防范意識不強,洛佩斯在接受審訊的過程中特別提到他非常“喜歡”厄瓜多爾女孩,因為她們“天真無邪且容易信賴他人”;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秘魯三國政府也難逃其咎,他們往往把轄區內大批女孩的失蹤問題歸結為人口販賣以及集體組織賣淫等案件來處理;最后,作為時代背景,20世紀70年代前后,中南美洲地區諸多國家軍政體系的混亂也為洛佩斯提供了近乎“完美”的作案環境。
加里·里奇韋(1949—— )
加里·里奇韋堪稱美國歷史上殺人最多的連環殺手,由于最初的5名受害者遺體是在美國西雅圖市南郊的綠河附近被發現,外界稱他為“綠河殺手”。加里在1980到2000年間被確認至少殺死了48名受害者,他自己供述的人數達到71人,但警方認為還有至少20名受害者下落不明。加里·里奇韋于2001年被逮捕,但他整整兩年只字不提自己的任何犯罪事實,直到2003年為求法庭從死刑改判終生監禁,才松口供認罪行。
加里在16歲的時候襲擊了他的第一個受害者——一名6歲的男孩,但受害人幸免遇難,事后受害人回憶加里把樹枝捅進他的肝臟后,邊笑邊說:“我一直就想知道殺人是什么滋味。”成年后加里當了一名卡車噴漆工,正因為如此他能夠使用不同牌照和型號的卡車實施犯罪。
加里的作案對象往往是妓女和無家可歸的年輕女性,年齡大多在20歲以下。加里會先強奸受害人,再活活勒死她們,繼而拋尸河中。他經常“回訪”那些拋尸地點,甚至會奸尸,直到尸體腐爛敗壞為止。
加里的朋友和家人一致認為他很友善,只不過偶爾舉止怪異。鄰居們常常聽他咬牙切齒地詛咒妓女。加里·里奇韋的兩次婚姻均以妻子不信上帝為由離婚,并且時常參加神秘的宗教儀式,篤信邪教。
“綠河連環殺人案”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令人震驚的大案。由于兇手加里·里奇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逍遙法外,被捕后又拒絕認罪,于是傳言越來越邪乎。有人在互聯網上專門設立了“綠河疑案”網站,公開多名受害婦女的照片,同時搜集相關線索。當地兩名記者還曾專門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尋找“綠河殺手”》。
杰弗瑞·戴默(1960——1994)
戴默是《沉默的羔羊》中食人醫生漢尼拔的另一原型,犯罪史上最冷血、最令人發指的同性戀連環殺手。戴默的典型作案步驟是:綁架,殺人,奸尸,而后吃人。常常是把愛吃的部分留在冰箱里面,再用濃硫酸處理掉尸體的其他部分。
這樣一個殘暴冷血的殺手,幼年卻“漂亮得像個女孩子”,受到父母格外的疼愛,因此他頗為自戀,然而清秀的面容也招致了鄰家男孩的多番騷擾,導致戴默的性心理發生扭曲。10歲的時候,他就喜歡拿小動物做試驗,常常肢解尸體并用硫酸處理尸骨,這讓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殺手日后的作案手段不過是延續了兒時的“玩樂”。
戴默的父母經常發生口角,這種家庭的不和睦最終以離婚收場,父母離異對戴默心理上造成的傷害使得他變得愈發孤僻。戴默中學畢業后沒能考入大學,只得入伍服役,但是又因為酗酒而被強制退伍。退伍后的戴默進入了密爾沃基市的一所工廠工作,在那之后他開始經常出入同性戀酒吧并結識了史蒂文·托米——他自1978年之后選定的第一名被害人,而殺死托米成為他徹底瘋狂的開端,持續至1991年,戴默作案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戴默在整個80年代甚至都未進入警方的偵查視野。直到1991年,最后一名受害人黑人青年愛德華掙脫手銬報警,警方在戴默的冰柜中發現尸塊和人頭才使這個殺人狂魔浮出水面。戴默最終被判957年監禁。1994年囚犯斯卡沃伺機殺死了戴默,聲稱是“替天行道”——這對不惜殺死他人來逃避孤獨的戴默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戴默的故事于1993年初次搬上大熒幕,曾與戴默是校友的漫畫家貝克德爾福于2002年出版了漫畫集回顧這位殺手的青春期事跡,探索頻道還為戴默殘酷冷血的一生拍過紀錄片。
亞歷山大·皮丘希金(1974——)
皮丘希金是俄羅斯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他因為用國際象棋盤記錄受害者人數而被俄羅斯媒體稱為“棋盤殺手”(Chessboard killer)。皮丘希金的童年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他跟母親和祖父一起生活。他在四歲時頭部受到撞擊導致情緒不穩,從此開始接受精神疾病中心的監察。祖父去世后,皮丘希金經常帶著狗到比茨維斯基公園散步,而這只狗的墓地后來成為皮丘希金后來的殺人場所。
皮丘希金于1992年首次殺人,受害者是他的同學米哈伊爾·奧季丘克。這次殺人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愉悅感。2001年,皮丘希金開始頻繁殺人。皮丘希金在住所附近的火車站挑選受害者,把他們誘騙至比茨維斯基公園,然后用伏特加灌醉受害者,扼死他們或把他們扔下引水道淹死。每當皮丘希金殺死一人,他會將一枚硬幣放在手繪國際象棋棋盤其中的一個格子里,并為格子編上號碼。
隨著俄羅斯警方多次捉錯兇手,皮丘希金感到非常失落,開始愈加頻繁的作案。2006年6月16日他終于被俄羅斯警方拘捕。皮丘希金自稱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在比茨維斯基公園殺死了63人,震驚了整個俄羅斯。他視謀殺為一種偉大的事業,法庭上他宣稱:“我是檢控官、法官、劊子手。我決定誰可以活在世上。我近乎神。”
精神分析學專家指出皮丘希金具有反社會人格,用棋子紀錄受害者數目反映出他將他人視作沒有生命的木偶。此外,由于皮丘希金只能通過暴力得到性的快感,殺人就成為了他滿足欲望的途徑,正如他在法庭上說宣稱的“不殺人就如同生命中沒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