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油墨印刷的輝煌時期,總是有數量龐大的成卷紙張堆放在嗡嗡作響的印刷廠里。一旦這些紙張上機印刷,這些龐大笨重的印刷機便顯示出驚人的印刷速度,紙張以每小時80碼的速度進入印刷機的一端,在另一端便出現堆疊整齊的印刷包。印刷工廠就像一個布滿傳送皮帶、印刷機、吊索和其他設備的機械森林,這些是約翰內斯·古登堡(現代印刷術的發明者)作夢也想不到的。
現在,這個曾經油水豐厚的行業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發行量的大幅下跌迫使許多報紙、雜志社和出版社關門大吉。少數的幸存者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讀者從印刷品轉向數字媒體,因此,現在媒體公司實體印刷的產品越來越少了。網上銷售的方便和搖擺不定的經濟大勢使零售商不再像過去那樣訂購產品目錄并銷售印刷產品。紙張價格的攀升更加劇了這一行業的衰敗。
讀者轉向電子出版物后,媒體公司仍然可以賺錢,但是那些印刷商們就沒那么幸運了。媒體經濟學家皮卡德說:“報紙行業的前景尤為慘淡,廣告商現在熱衷于將廣告刊登在紙質良好的雜志上,而不是報紙上,同時報紙的銷量也在下滑。因為報紙和雜志需要不同的印刷設備,所以從報紙印刷轉向雜志印刷的代價也非常昂貴?!?/p>
一些印刷廠開始為營銷人員和零售商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印刷產品目錄,以精確地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但這并非長久之計,印刷廠仍然只是在印出成百上千份完全相同的副本。一些印刷廠和媒體(比如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已經向競爭對手開放了他們的印刷廠,以賺取額外費用。去年新聞集團贏得了《標準晚報》的合同,這是一份在倫敦發行的日報。
其他的印刷廠商則將觸角伸向了新的商業領域。湯姆·昆蘭是美國印刷業巨頭當納利公司的老板,在過去的18個月里,當納利收購了九家公司,其中包括一家在線出版網站、一家金融數據公司和一家擁有一項向在線報紙閱讀用戶收費的技術的公司。看來企業家們已經決定,當印刷業徹底沒落以后就立刻加入電子化的潮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