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是在1975年,人們第一次意識到杰弗里·L·戴默(Jeffrey L. Dahmer)有很嚴重的問題,那時候他還是個青年人。一群男孩在經過戴默家后面的樹林時發現了一只死狗,它的頭上戳著一根棍子。密爾沃基州巴斯鎮警察局長約翰·加德納說,當時,男孩們被這幅場景震驚了,他們拍了照片,但是并沒有報警,直到戴默在密爾沃基被捕后兩周,他們才像警察反映了這件事。從小就住在戴默家對面的艾瑞克·泰森表示,他和鄰居們經常能在街上看到頭上戳著棍子的死青蛙和死貓,也知道戴默把很多動物骷髏藏到了他在自己屋子后院給動物修建的墳墓里。
法醫精神病學家認為,這種自小執迷于殘害動物的人很可能會發展成為連環殺手。戴默被指控在密爾沃基殺害了12人,警察給出的消息稱,他還承認了另外5項謀殺指控。戴默所犯下的任何一條罪行都足夠判他終身監禁。
羅伯特·K·雷斯勒說:“這樣的殺人犯通常小時候就開始虐待和殺害動物。”雷斯勒曾在美國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部門擔任顧問時對連環殺手進行了詳盡的研究,還擔任過弗吉尼亞州斯波特絲凡尼亞市法律行為機構的主席,他的其中幾項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隨著許多其他的關于戴默的詳細信息陸續浮出水面,已經對連環殺手進行了詳細研究的法醫精神病學家們識別出了幾種常見的犯罪模式。可以確定的是,有關戴默的一切傳言一旦得以證實,將會對預防問題少年提供很多有益的借鑒。戴默告訴密爾沃基的警察說,他的父母在離婚前“經常激烈地爭吵”;他在部隊的室友還記得他當初是如何竭盡全力地討好他的父親。他還說,他的母親因為婚姻問題而精神崩潰,異常溺愛他的弟弟。1986年,戴默因性騷擾一名少年而被捕,事情發生后,他的父親告訴警方,戴默8歲的時候曾經被鄰居家的男孩性騷擾過。
但是,絕大多數經歷過痛苦童年的人都不會像戴默那樣對許多無辜者犯下這么多駭人聽聞的罪行。因此,法醫精神病專家們在研究連環殺手的心理時還要到更深層的精神領域尋求答案。他們指出,根據密爾沃基警方發布的內容和新聞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戴默具有非常危險的人格特征:反社會。這種精神問題很有可能導致他的犯罪,他的性格使他極易在感覺自己被拋棄的時候變得暴怒,這種少見的性格偏差還逐步發展成了極端的戀尸癖。
法醫精神病專家認為,在所有連環殺人犯罪案例中,性變態是罪犯的共同特征。在連環殺手的有關研究中,有兩種性變態最為典型:性虐待狂熱和戀尸癖。性虐待狂只能從受害人的痛苦中找到性的快感,直到受害人死去,他們的性興奮才會停止。
美國東北大學犯罪學家詹姆斯·福克斯博士表示,對于戀尸癖者而言,“死亡才是興奮的開始”。戴默在他對警察所做的供述中說,受害人那些看起來十分吸引人的身體部分能夠給他帶來性的愉悅。他還承認曾經多次在受害人死亡后仍跟尸體發生性關系。
雷斯勒說:“這些犯罪行為都跟性有關。他們實施的變態性行為越多,人格就變得越反常。”不過雷斯勒認為,使一個人真正成為連環殺手的“主要原因并非性變態,而是整個人格形成的過程”。
在戴默的情感生活中,最突出的就是他對被拋棄感和孤獨的恐懼。上一年級的時候,他母親生病了,學校的行政人員向警方表示戴默的老師曾在成績報告單上描述戴默感覺自己“被人遺忘”。法醫精神病專家認為,這種被父母遺忘的感覺在他性格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密爾沃基被捕之后,戴默向警察講述了他高三的時候父母離婚后,自己一個人被留在家里。當時他父親從家里搬了出去,母親則不顧法院要求,偷偷帶他弟弟搬去了威斯康辛州。
正是從那一刻起,他開始迷戀殺人。戴默告訴警方,對殺人的迷戀能夠使他克服沮喪和空虛之感。心理分析家說,人們出現反常行為通常都是因為受到了情感痛苦的折磨。曼哈頓心理分析家韋恩·米爾斯說:“性變態可以通過給情感受傷的人帶來性愉悅使之克服先前的情感創傷。它能夠帶給人們安慰,讓人感覺自己能夠克服情感帶來的痛苦。”戴默表示,從他父母離異將他一個人遺忘在家時,他開始感到寂寞,討厭一個人睡覺,強烈地希望人們不要離開他。加利福尼亞州紐波特比奇市的法醫精神病學家,同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學院行為科學中心顧問的帕克·迪埃茲博士說:“這種強烈的被拋棄感和對孤獨難耐感”會在患有“邊緣人格障礙”的人身上發現。
一份精神病診斷手冊寫道,邊緣型人格特征,以及空虛、忍受孤獨的感覺,這些都表現出兇手在掙扎著克服被拋棄感。迪埃茲說:“對于害怕被拋棄的人來說,一旦他想挽留的人要離開,他們就會變得十分狂躁和暴怒。”
很明顯,以上描述的正是戴默在1978年年中第一次殺人時所面臨的狀況。戴默告訴密爾沃基的警方,當時他一個人在家里住,邀請了一個搭便車的旅行者來家里喝啤酒。但是,當那個旅行者想要離開的時候,戴默說,他開始變得很焦躁,隨后,他用杠鈴襲擊了那個人,然后把他勒死了。
戴默告訴警方,他進行的所有謀殺沖動都源于這種類似被拋棄感帶來的憤怒。他用金錢誘惑男性來他的公寓表演脫衣舞。有時候,他也會跟他們發生性關系。他還告訴警方,他之所以要殺了他們,是因為不想看到他們離開他的那一幕。一位謀殺案偵探在他的報告中援引了戴默的話,報告提到,盡管他更愿意讓那些人活著跟他呆在一起,“但是留一個死人比留一個活人更安全一些”。戴默還說,他被解雇以后殺人更多的原因是他整天在家無所事事,他需要這些尸體來陪伴他擺脫孤獨感。
警方的報告指出,同一個原因還導致戴默進行了啃食受害者尸體的殘忍行為,專家們認為這在連環殺手中十分罕見。謀殺案偵探的報告指出,戴默認為啃食受害人的肢體“是他將受害人維持在自己身邊更長時間的一種手段,因為這樣可以使受害人變成他身體的一部分”。
精神病專家說,戴默的性格中隱藏著另一個危險的特征,即精神變態,用官方診斷說,就是“反社會人格障礙”。專家的報告指出,他的殘忍程度堪比野獸,正如他的高中同班同學瑪莎·A·史密斯所說的,戴默在學校喝酒后的樣子,野蠻到讓人無法想象。戴默的一些同學回憶說,戴默在學校以惡作劇出名,因為他常常假裝癲癇發作,或者偷偷溜進優等生年鑒照片的合影隊伍中。“千萬別學戴默”成了當時學校的流行語。
對尋找高風險刺激的需要幾乎存在在每一個年輕犯案人員體內。迪埃茲說:“這表明這些人天生在生理上無所畏懼,這種尋求刺激的需要推高了高風險刑事案件的比例。”
這些精神變態者只有在風險極其高的場合才能獲得他們渴望的那種興奮和刺激。他們能夠在其他人十分緊張的場合里保持鎮定。拿戴默來說,有一次他說服密爾沃基警方將一個本已逃脫的渾身裸露且還在流血的受害人交還給他,然后戴默在警察在場的情況下悄悄殺死了這位受害人。福克斯博士說:“連環殺手都很鎮定,心思縝密,能夠掌控局面。他們的作案目標和作案手段都是精心選定的。”迪埃茲博士說,許多連環殺手會把受害人的物品當作“戰利品”收藏起來。這些戰利品通常是受害人的身份證或者衣服碎片。迪埃茲還說,即便如此,但是很少有殺手像戴默那樣因為害怕孤獨感而存留受害人的肢體。“正常的連環殺手通常都會有意識的掩蓋尸體的味道。如果不這樣做,那可真是太不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