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2010年至今,火爆熱播的婚戀交友類型電視節目在娛樂電視節目大行其道,而從婚戀電視交友類型電視節目存在的歷史上看,它并非新鮮事物,從方興未艾,紅極一時,跌入谷底,再到而今的極力熱播,前后曲折不得不令人反思。本篇論文重點分析其在當下熱播的原因,以求為婚戀類型電視節目發展指明方向,為電視媒體人如何制作出讓觀眾滿意的電視節目提供借鑒。
關鍵詞:婚戀交友類型電視節目;熱播;社會文化訴求
2009年末,湖南衛視首度推出新型婚戀交友電視節目《我們來約會吧》后,內地婚戀交友類型電視節目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大省級電視臺。江蘇衛視新派婚戀節目《非誠勿擾》開播以來,更是受到極大關注。對此類電視節目的熱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受眾社會文化訴求
優秀的電視節目植根于社會現實,用鮮活的語言典型、真實地將社會文化或者社會意識表達出來,從而引發受眾的共鳴。《非誠勿擾》《我們來約會吧》等節目抓住80后甚或90后的年輕人率真、張揚、敢說敢做的特征并充分挖掘,通過全新的舞臺展現出80后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及其婚戀價值觀。
在《非誠勿擾》節目中既有物質女的物質渴望,又有情感女的愛情渴求,還有對花樣美男的直接示愛。《非誠勿擾》中嘉賓大膽直接、語言犀利、個性突出,嘉賓在節目中的赤裸裸的語言“我的手只給男朋友握,其他人要20萬”等,更是成為議論的焦點。可以說,《非誠勿擾》將生活中真實的婚戀觀借助80后甚或90后一代人的特點進行了聚焦,折射出時代的婚戀觀甚或社會文化。
二、觀眾窺視欲望集中體現
《非誠勿擾》作為一檔婚戀類的娛樂節目,以訴說嘉賓隱私來吸引觀眾。電視節目以促進男女嘉賓相互了解為名義,揭露嘉賓的個人隱私。努力使觀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此來滿足觀眾的窺視癖好。“窺視癖”即“一種渴望觀視他人秘密。從而獲得自我心理滿足的行為”。
《非誠勿擾》節目設置流程正是建立在嘉賓隱私揭露的基礎之上的。第一關“愛之初體驗”,暴露女嘉賓關于審美情趣的隱私,這成為隱私解密的第一步。第二關“愛之再判斷”和第三關“愛之終決選”則是把男嘉賓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私人的話題,使觀眾深入了解男嘉賓的秘密。這期間.男女嘉賓之間會相互提問。問題多涉及家庭背景、存款、工作情況或戀愛態度等具有個人隱私的問題。主持人和樂嘉也會對男女嘉賓進行詢問,男女嘉賓的隱私被挖掘的越來越深,臺上的嘉賓變的越來越透明。觀眾得到的秘密越多,滿足感也越強。
三、節目表現形式創新
《非誠勿擾》從一開播至今,火爆異常,節目本身新穎吸引一大批擁簇者。作為一檔以電視媒體為平臺的活動,《非誠勿擾》的節目編排上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首先,節目采用平列式的節目結構,每位男嘉賓的從出場到離開即構成一個獨立板塊,之間毫無影響。對于剛剛打開電視觀看的觀眾也可以方便觀看。
其次,個性化的嘉賓。《非誠勿擾》打破傳統婚戀電視節目中男女嘉賓數量對等的交流模式。它采用一名男嘉賓面對24名女嘉賓的挑選方式。男選女,而非女選男,又是從中國人傳統的心理認知出發,讓受眾自然地感受到一種易接近性。節目組在24名女嘉賓的選擇上也是頗有用心。力圖從不同外貌、性格、家庭、職業、教育背景、社會階層等方面。
四、個性化主持人,提升節目特色
主持人是一檔節目的靈魂,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以并非帥哥扮相,吸引觀眾。他在節目中一直以少有的冷面孔和理性來掌控全場,即使偶爾的微笑也是一閃即逝,他的黑色幽默也能讓節目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效果。
樂嘉在《非誠勿擾》的角色是性格色彩評價師,他的評論與孟非的主持有一種相得益彰的效果。他們以比較理智客觀的態度來評論、提醒在場的男士和女士們的言語和選擇,這也是節目的新鮮點。
五、網絡媒體與手機媒體的狂歡
《非誠勿擾》之所以受到眾多人的關注,最主要離不開網絡熱炒。正是因為很多人在網上參與討論,配合著網絡的關注,有著年輕女性觀眾群體基礎的這類型節目就很容易火起來了。同時,人們通過手機登陸微博、博客、社交網絡,參與節目的討論中來,大家通過便捷的交流方式,促進信息有效便捷的互動交流。這些都有利的促進了節目影響力的擴大。
然而,面對當下內地各電視臺的“拿來主義”的頑癥,復制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節目的創新尤為重要。因為同類型節目的一窩蜂出現必然會把收視分攤,這樣收視就都不會太高,觀眾的視覺疲勞也難免不會出現。如果是不同類型,觀眾就會有選擇,抓住觀眾的心,所以節目需要尋找自己的獨特性,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的婚戀交友類型電視節目還可以發展得更成熟,當然這需要時間。對于電視媒體人而言,制作出觀眾喜歡、生命周期長的優秀的電視節目,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謝耘耕,陳紅.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時統宇.電視批評理論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3]劉曉紅,卜衛.大眾傳播心理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李 群(1988-),男,漢族,山東東營人,西南大學文學院2011級電影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影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