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待任何事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
多年來,自己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也深感到興趣對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如果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就能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求知識,教學也就能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那么,在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利用“獨特、新穎的導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歷來被語文教師當做教學的“突破口”。一個獨特新穎的導入可以創設一種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們不自覺地進入教學之中。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文章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導入法。
比如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時,先讓學生們講講關于“牛郎織女”的故事,學生們一聽,立刻活躍起來,紛紛舉起手來要回答,我點到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就繪聲繪色地講起來,當他講的不全面、不準確時,其他同學就趕緊站起來補充、糾正。這樣,所有同學的興趣就都被調動起來,進而進入對詩的內容的講解。
又如講《木蘭詩》詩,先用多媒體播放河南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這時,學生們都抬著頭,認真地聽著那鏗鏘有力的唱腔,臉上洋溢著笑容,有的同學還跟著唱起來。聽完之后,引導學生們想象木蘭替父從軍,馳騁殺場的雄姿,再看一些有關的圖片,在這種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木蘭詩》一文的教學。
另外,我們還可以運用表演、做小實驗、朗誦詩歌等方法進行導入。
獨特、新穎的導入,可以創造出各種好的情景,把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到教學中來,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利用“體驗成功喜悅”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實,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曾在一份報紙上看到,說有一位心理學家,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將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只要發現學生有一點進步,就大力地表揚;第二組,只要一發現問題,就不斷地批評學生;第三組,放任自流。實驗的結果是:第一組的學生進步最快。由此說明,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表揚,對學生的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隨時注意發現學生存在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成功,反復的成功,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內驅力——因為學習的好,所以愛學習,從而主動地去學習,讓他們感覺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這一課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作業題,讓學生利用本課所學的聯想和想象造句。在學生們做之前,我先鼓勵學生說,如果誰寫的好,就可以作為榜樣,大家都照他的寫。這樣一說,學生們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他們每個人都在積極思考,認真書寫。寫完之后,我對他們所造的句子進行了批改,發現有的同學確實寫得很不錯,我就把這些好的句子作為榜樣,在班內宣讀,并說明是哪位同學創造出來的。那些獲得成功的同學,既得到了老師的夸獎,又得到了同學們羨慕的眼光,這種心理上的滿足,對他以后的學習將是巨大的推動力。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一個積極地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給自己的學習看病”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一次考試后,學生試卷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讓他們有興趣改正這些錯誤呢?只是簡單地講一講正確答案,效果肯定不好,學生們也不感興趣。我們可以采用“給自己的學習看病”這種方法來讓他們改正錯誤。那如何“看病”呢?讓他們寫一份學習病例,病例中寫明疾病的名稱、發病的時間、發病的原因、治療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來讓他們進行自我剖析,認識自己的錯誤。
例如,有的同學這樣寫自己的“學習病例”。
學習病例
疾病名稱:馬虎疾病。
發病時間:在小學時就存在。
發病原因:沒看清題意,做完試卷后,沒有認真檢查。
治療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這個毛病,要養成認真、細心的學習習慣,爭取在以后的考試中,這種疾病得到康復。
這樣,既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探究到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探究新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請大家切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作者簡介:陳倉綿(1976.08-),女,晉州市晉州鎮陳莊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晉州市桃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