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文章主題思想的理解,對作者寫作意圖,寓意的理解,對文章細節的理解,對詞義的掌握和文章結構的理解等內容。
關鍵詞:英語閱讀能力;測試內容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把閱讀教學當作重中之重,把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重點是閱讀能力)作為最終目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說明》中對英語學科閱讀的要求也很高,把它當作考試的重點,并在試卷分值上充分體現出來(約占50%分值),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也要看重學生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能的培養。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通過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同的測試目的,不同的測試類型的解題技巧的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縱觀近幾年高考的閱讀理解,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對主題思想的理解
主題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最關鍵的思想,貫穿于文章的始終。作者常常從多個角度圍繞這個中心進行闡述,能否準確概括文章主題思想是衡量一個人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它能夠客觀反映出一個人是否能夠精確吸納外來信息,領會他人意圖。學生要具備歸納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因此,有關考查文章中心思想的題目在閱讀理解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且為必考內容之一。那么怎樣抓住文章的主題呢?一般來說大多數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集中在第一段的首句中,但也有些文章的主題句出現在段落的結尾處,在閱讀時要用“略讀”方法,有意識地尋找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聯系,對于有的文章沒有明確主題句,文章或段落由闡述句組成,主題思想只有通過闡述句暗示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快速瀏覽全文,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子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大意,掌握全貌,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信息。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快速閱讀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中心思想上,必須學會分析概括,這種情況下要特別避免犯以下幾種錯誤:①以偏概全的錯誤。即不能把某一自然段的中心思想作為文章的中心思想來看待,概括出的中心思想是不同細節所集中論述的要點,不是涉及其中的一部分,而應該涵蓋各個細節。②表達作者的主旨思想時,詞語概括的范圍太大,太籠統,超出了作者的本意。③選項本身是正確的,但只是片面地回答了問題。因此,在確定文章的主旨思想時,選項的內容既不能太具體也不能太籠統。
二、對作者意圖、寓意的理解
作者通過一定的信息敘述來說明事實,他還往往持有某種觀點,如對某一觀點或贊同或反對,或肯定或批評,作者的觀點和態度除了直接表達之外,還得在文章中間接表達出來,有時也會在文章中用特殊的詞匯短語句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如作者常用 He said it's right, but I don't agree with him. I prefer… rather than… you'd better not…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我們在閱讀時要用“概讀”的方法,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出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并通過細節來捕捉觀點,通過作者的話語及對事件的態度得出判斷。
三、對文章細節的理解
無論是何種體裁的文章,其內容都是由諸多事實細節構成的。因此,掌握文章的事實細節對理解整篇文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要學會捕捉文章的相關信息,了解文章敘事內容的脈絡,同時學會認真、仔細地閱讀文章也是提高閱讀質量的保障。有關細節的問題是以what, who, which, when,等到引導的特殊疑問詞引導的特殊疑問句針對閱讀篇章中的某一詞語,某一句子,某一段落或某一細節或事實進行提問,要求考生回答。
四、對詞義的猜測和理解
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平時沒有接觸過的生詞,此部分生詞并不注明漢語意思,而且影響正確地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因此學生是否具有猜詞能力則成為考查閱讀理解能力的一項。猜詞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運用構成法識別新詞。要學會運用詞的合成、派生、前綴、后綴及詞性轉化等有關識對詞義進行猜測,例如:disappear 對于學生來說較陌生,但通過解析它的構詞法不難看出,它是由學生較熟知的appear(出現)通過加否定前綴dis而構成的,至此它的漢語意思消失)已迎刃而解了。
2.利用上下文詞語意義的相互聯系猜測詞義。可以通過一些關聯詞(as well as, however, but, although, that is, …)或特殊句式猜測詞文,是閱讀中我們最常用的猜詞方法。
3.通過利用對詞的舉例、解釋、定義、猜測詞義。文章中給出一個較為抽象、概念性的名詞,學生從未見過,更談不上理解,這時,常常利這一生僻單詞后定義、同位語、破折號、上下文提供的具體事例等對其解釋說明。
4.運用閱讀經驗識別專用詞,如人名、地名或者已有的生活經歷猜測詞義。例如: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 “門很矮”人肯定撞到了門的“橫梁上”。因此,劃線的生詞為“橫梁”。
五、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有時文章的結構需要通過具體的事件或作者的寓意由讀者通過想象自己進行推測,尤其是科普閱讀篇章,推測要有依據,要符合事件的發展規律。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進行推測。例題類型: What did Tom probably do in the end? What would happe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In your opinion, who will win the game?對于這類題目,做題時要整體把握文章主旨,領會作者意圖,尋找事實依據,不能鉆牛角尖。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