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認知隱喻的基本理論進行了闡述,并結合大學英語詞匯習得和教學的現狀,提出利用隱喻進行詞匯教學的觀點。
關鍵詞:認知隱喻;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一、認知隱喻理論
隱喻的實質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體驗某一類事物,它是我們探索、描繪、理解和解釋新事物的有力工具[2],通常包含四個基本要素:始發域、目標域、經驗基礎和映射。始發域和目標域是概念隱喻中最重要的兩個基本要素,隱喻意義是始發域(源域)概念向目標域或概念映射的結果。隱喻意義的推斷主要根據兩個概念領域的相似性。
比如當我們談到argument(爭論)時,我們也許會說:
I think your assertion is indefensible.
S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of mine when were arguing.
在上述這四個例句中,說話人把用來描述war(戰爭)的一些詞匯(如defensible, attack)都移植過來描述argument一詞,即為了使argument更加形象,易理解而用argument is war 這一概念隱喻幫助構建argument 這一抽象概念。
隱喻是一種具有認知功能的思維現象,它以語言為載體,把兩種看來毫無聯系的事物用相似的聯想聯系起來,利用對兩種事物感知的交融來解釋、評價、表達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感受和情感。通過隱喻,人們可以更深刻理解原來并不熟知的事物,可以說隱喻是人類探索自身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紐帶和橋梁。
二、大學英語詞匯的教學現狀
首先,大學英語對學生的詞匯量要求較高。大學四、六級要求的詞匯量分別為4500和6200個, 兩倍于中學六年的詞匯(1940個)。對于大學生來說,“在外語學習中最大的難點之一就在于如何學習和掌握詞匯”。
其次,大學英語學習者詞匯的學習方法大多采用機械記憶方法。大量的詞匯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困擾,從而導致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為難情緒。
第三,教師詞匯教學的方法也較為單一和隨便。
認知語言學主張教師重視詞匯的隱喻意義,在講解時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并幫助學生建立一種存在于其心理表征與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因為這種關系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詞匯的語義。
三、認知隱喻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加強基本詞匯意義教學
根據Lakoff Johnson的調查,絕大多數的喻體詞不僅都是實體概念的詞,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詞,所以教學中應該注重基本范疇詞匯的教學,加強基本詞匯的多義、搭配、辨析尤其是語用等方面的訓練。
(二)注重詞語意義擴展和創造
詞典中的每一詞都包含有多個含義,除了最基本、最先產生的中心義項,其他義項大都是在詞匯的演變過程中通過隱喻發展而成。這些語義延伸的背后實是隱喻或轉喻的認知方式在起作用。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隱喻認知特性可以使學生在形象和正確地理解語義內涵的基礎上擴充詞匯量。
(三)重視隱喻的文化內涵教學
做為重要的認知手段,隱喻體現了人類思維的共性[4]。比如英漢民族都把羊看成一種善良、溫順的動物,因此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以綿羊比喻溫順等,并且在一些成語和習語中的比喻可以對等翻譯,如:a dark horse(黑馬);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等。
隱喻還表現出了鮮明的民族與社會文化特征,體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沖突。比如“狗”在漢語中含貶義色彩,但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對狗充滿了愛憐、褒揚,如:a lucky dog(幸運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愛吾及犬)。
此外,英美等許多西方國家的語言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如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腳踵),喻指唯一致使的弱點等這些隱喻均是《圣經》中的典故在漢語中都無法找到對應物。而有關天干地支、陰陽八卦、農歷節氣、中醫術語、武術氣功等隱喻則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
在詞匯教學中應適當對詞匯文化內涵進行介紹,并通過文化差異對比使學生認識到中西方隱喻思維的差異,從而正確地運用目標語詞匯。
四、結語
人們習得語言不僅是習得語言符號,而且也是習得一種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詞匯也是這個認知系統的組成部分。因此將隱喻應用到詞匯教學中能對大學生詞匯的習得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可以讓學生不再將每個詞語作為孤立的語言符號而是系統的有意義的學習。
參考文獻:
[1]Hester, M. The Meaning of Poetic Metaphor [M]. The Hague:Mouton, 1967.
[2]Lakoff, C.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鄧素芬.從認知隱喻談英語詞匯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08(9).
[4]李世琴,李氣糾.認知隱喻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意義及運用[J].懷化學院學報,2009(3).
[5]汪榕培.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史小竹(1985.10-),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