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精髓,精練的語言文字蘊涵著無限豐富的內容,要使其精髓在發揚光大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法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現實中跨越時空,結合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那么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在古詩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喚起想象;啟發想象;發展想象;想象馳騁
古詩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精髓,精練的語言文字蘊涵著無限豐富的內容,要使其精髓在發揚光大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想象法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現實中跨越時空,結合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那么如何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這是學好古詩的關鍵。適逢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下面就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談談在古詩教學中我的個人見解。
一、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的故事,喚起學生的想象熱情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過:“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結果。”外在的自然風景與內在的心靈相互疊印,互融為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意境。學生在理解詩歌時,講述有關詩人的所處時代環境、背景及詩人的經歷可以為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創設了一個想象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歌的意境。為了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講述”的權利還是交還給學生,可是閱歷淺成了學生“講述”的最大障礙,學生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如詢問長輩、翻閱書籍、上網搜集等,在教學中學生最常用到的是利用網絡搜集,因為上網搜集與其它途徑相比顯得更方便、更快捷、更省時。通過上網搜集的資料,經過整理,編成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在不自覺中走進了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他們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覺中被調動起來,動情才能入境,入境才會產生豐富的聯想,這就為學生理解詩意作了鋪墊。
二、利用多媒體播放器播放音樂,啟發學生想象
比如在上蘇軾的《水調歌頭》一詞時,由于詩詞的內容不易理解,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我把寫有原文,并在原文的下面注上解說詞的透明膠片放在投影儀上,然后通過銀幕投放給學生看,說明這是一首著名的詠月詞。中秋佳節,晴朗的夜空,掛著一輪晶瑩皎潔的圓月,她象征著人間親朋好友的團聚,象征著一種清高的理想境界。蘇軾作這首詞時,正在受排擠,被貶謫到地方作官,因而,詞中寄托了他想超脫現實的愿望。同時,他和他的弟弟又分別多年,因此,又在盼望和弟弟團聚。但月圓人不圓,這是現實的矛盾。蘇軾思想放達,他對著長空皓月,特作自我安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時,那一輪晶瑩皎潔的圓月便寄托了詞人的理想和思親的深情。由于配上了解說詞,學生對詞的創作背景和復雜的感情有了逐步的了解,我再配上鄧麗君演唱的歌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同學們一邊隨著節奏在手上擊打著拍子,一邊跟著輕輕地哼唱,把課推向了高潮。再看著課件為之配置的視頻背景,情景交融,構成了完美的意境,把復雜的思想感情作了既細致又形象的表達。這樣由情入景,由景抒情,構成了完美的整體,給人一種和諧的美的享受。
利用電腦畫圖,再現詩句畫面,發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教師應盡可能減少理性的分析,而要充分地通過再現與作品相應的立體畫面,使學生進入詩詞所描繪的境界中,與詩詞的意象融為一體,與詩人同歌同吟,同悲同樂,從而更好地領悟到作者寄寓于詩詞中的情感,以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基于此,古詩詞用幻燈、動畫、視頻來再現古詩詞的畫境,就成了絕妙的手段。教學《使至塞上》時就可以截取優秀電視劇《唐之韻》中有關本詩的相關畫面,漢代敦煌胡馬馳騁的磚刻圖,浩瀚無邊的沙漠、橫亙其間的黃河、沖天而起的狼煙、以及徐徐而沉的落日,這些無不給人一種蒼茫堅毅之美,再配以笙簫,這時學生的心靈超越了時空的限制 ,直接發生了面對面的碰撞。詩歌、繪畫、音樂,三者的有效結合更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鼻心,最大限度的使他們融入詩的意境,獲得美的享受。再如在上北朝民歌《木蘭詩》前,我播放了《木蘭從軍》的動畫片。片子再現了木蘭身著戎裝,毅然替父出征的英武形象;再現了木蘭跨過關山險要,英勇殺敵的十年征戰生活;再現了木蘭屢建奇功而辭官,榮歸故里的喜悅場景。在觀賞片子的過程中,學生們被木蘭的孝道、勇敢、不慕高官,向往和平,熱愛生活的品質所感動,對木蘭的敬意油然而升。
利用CAI課件,展現聲畫魅力,讓學生的想象馳騁。 CAI課件集圖、形、聲、像、文字于一體,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從太空到海底、從遠古到現在、從自然到社會、從異國到本土,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表現出來,讓學生如親眼目睹。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一詩時,詩中的第三、四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學生認為不好理解,提出疑問:洞庭湖怎么能把吳國和楚國分開呢?乾坤之大,無與倫比,怎么會在湖里浮動呢?于是,我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把課件中“登樓觀湖”的視頻調出來播放給他們看,他們立刻看到洞庭湖波瀾壯闊,水天相連,把祖國東南之地從中分為兩半,天地似乎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的景觀。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它字句凝練,意境深遠,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電教手段,能把高度凝練的詩詞語言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引導學生領會古詩詞的意境,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克剛.創教育之新 育創新之人[J].現代教育技術, 2000(06).
(作者單位:岑鞏縣凱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