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始終樹立健康至上的指導思想,要適當淡化競技運動的教學模式。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特別是傳統 教學思維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體育教 學中主要是以競技項目的教學模式,這 種死板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身 心健康,因此要適當地減弱甚至弱化這 種教學模式,要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 進來,樹立起一種關心自己身體健康的觀念,這樣才能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 從而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和社會適應能力。
從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 發,是當前體育教學的重要的思想觀念, 必須落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環節中,要 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 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 煉的習慣,從而切實提高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第二,要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 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的培養。高中體 育教學應該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因為 興趣是引導學生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原因和動力所在,沒有興趣可以說一切的學 習都無從談起。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自己 的教學經驗和積極的態度,用充滿激情 的語言來給學生以和諧快樂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體育帶個人的 樂趣,這樣就能被學生以充分的機會沒 讓他們在體育教學中學會表現自己,要 學會適度的鼓勵,通過多種具有有效性 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 性。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處于平等 的地位,教師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更 不能有教師本為使自己變成學生的對立 面,而是教師應變主宰為主導,自己是一個引導學生很好學習的角色,只有讓 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愉悅 中認識到體育教學的樂趣,才能很好地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在運動中體 會活力和熱情,并適當地讓他們展示自 己,給他們一個充分表現其才能的機會, 在學生中讓他們去發展其個性,使其真 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讓學生在體 育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以及自己的愛好,比如有 的同學喜歡籃球或者排球,有的喜歡踢 毽子和打羽毛球,等等讓學生的喜好在 教師的心目中做到有數,同時要制定出 某個階段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 劃,通過其他各種教學手段有時要在室 內的多媒體教學中領會到體育的魅力, 讓學生能通過視、聽器官獲得體育知識、 技能等有關信息,特別是一些較為學生 喜歡的傳媒,諸如冊八等等之類,讓學 生通過一定的教學短片,來學生提供一 種感性的、直觀的學習材料,這樣在通過教師對技術動作的講解、示范,這樣 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再逐步地分解各 個動作,了解技術動作的形象、結構及 技術要領,從而掌握完成動作的順序及 方法,感知教材,對所學技術動作能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我覺得這種教學方法 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它 是進一步理解技術動作和模仿練習的基 礎,也是培養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是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前提。另外, 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老師要根據體育 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結合學校具體的環 境設施諸如學校場地、器材等因素,對 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整體設計。在教 學中,教師應該讓大家互相交流,互相 探討、互相觀察各人完成動作技術等方 式,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教師要尊重 學生發現問題、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都會有很 大的幫助。
第三,要逐步加強體育教學中德育 的滲透。高中學生的價值觀正在形成, 把握這一時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可以有力推動學校體育與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深 入發展。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適時的鼓勵、引導、評價、啟發,會使學生戰 勝困難、增強信心。德育在高中體育教 學中的作用在不斷的增強,為了更快的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更好的完成體育 課教學任務和教學質量,必須提升對德 育的重視。體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不可 缺少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提高身體素質 的主要任務,但是德育教育也是體育的 教育目標之一,體育教師在日常的體育 教學中,必須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 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創造性 的探索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 法、策略和技巧,更好的實現體育在學 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比如要加強對他 們進行紅色教育,特別是以愛國主義教 育為核心,讓他們內心中產生對國家的 熱愛。同時要加強關于集體主義的精神, 加強團隊協作意識教育,讓他們能夠熱 愛我們的集體、互助互愛。良好的道德 教育,使得謙虛謹慎和良好的體育道德 作風成為日常習慣,這就顯示出了德育 的重要價值。好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 良好品質,要磨練他們意志品質教育, 愛護體育場地、器材,刻苦鍛煉的意志 品質。要想使得德育教育達到一定的效 果,筆者以為要切實貫穿在體育教學的 全過程。要通過對學生不斷的提出要求, 教師要合理地說明并正確的引導,要細 化到教學每一個措施之中,滲透到每一 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德育工 作買上一個嶄新的臺階,對于高中生的 德育起到切實的作用。在課堂上要得到 充分體現。實際上,在體學生個性并不 矛盾,只有通過加強體育活動,才能真 正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并且有助于形成 和發展學生機智、勇敢、靈活、頑強的 個性心理品質,并能帶動其他學生從事 體育鍛煉的熱情,形成良好的體育文化 意識,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趙立.論體育厭學與素質教育[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8(4).
[2]夏峰.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J].中國學校體育,2001(5).
[3]李世榮,馬莉,趙金林.體育厭學學生的成因與矯正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8(3).
[4]白雪.令狐昌琴:學生對體育厭學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
[5]史克才.淺析農村高中女生體育厭學的原因及輔導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0(1).
(作者單位:河北省清苑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