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畫藝術注重視覺美感和藝術個性的表現,而這兩點與海報設計所追求的審美需求、鮮明個性表達不謀而合,所以設計師在設計海報作品時,往往會使用具有深厚藝術氣息的繪畫風格人為設計表現手法。本文主要探討繪畫藝術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繪畫藝術;海報設計;表現手法
海報其實和藝術表現手法是緊密相連的。進入二十一世紀,海報設計與繪畫藝術呈現出相互融合的趨勢。繪畫藝術注重視覺美感和藝術個性的表現,而這兩點與海報設計所追求的審美需求、鮮明個性表達不謀而合,所以設計師在設計海報作品時,往往會使用具有深厚藝術氣息的繪畫風格人為設計表現手法。繪畫性質的海報設計在表現主題、外觀及創意方面有著非常廣闊的創作空間,在畫面的取舍、夸張、強調以及在藝術性的表達等方面,其自由程度是很高的。
一、現代繪畫藝術與設計的關系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花蟲草木,行云流水,天人合一,物我同在。萬事萬物的情、態、意、神,無不與人類自身的形態、意趣、神韻有著驚人的相似。人是以五官的不同形狀來表征他是誰,而五官中所透射出的精神氣質則表征著此人的性格特征,即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或昂揚,或消沉,或愉悅,或苦悶,盡在神態之中。十九世紀下半葉,藝術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涌現了一次以法國、意大利為中心的一場聲勢浩大的藝術革新運動,當時在激進人文思潮的影響和促動下,后印象派的誕生拉開了現代藝術的序幕,隨之產生了一批新的藝術流派如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象征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等。這些流派在藝術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是與它們所昭示和宣揚的創新精神分不開的,他不僅僅改變了藝術的內容,如藝術的價值觀、藝術的目的、藝術服務的對象、和藝術的思想內容,它還完全改變了藝術的表現形式。現代藝術視覺認知方式與以往的神話和圣經故事不同,它以全新的哲學、社會文化意識觀念作為自己創新的動力。在很多藝術家看來,重復的工作對于藝術家而言是乏味、單調的,是缺乏生命活力的表現,藝術上的創新只有通過表達藝術家的個人性才能夠得以實現,任何一個偉大的現代派藝術家都在試圖把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創造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這種創新意識也深刻地影響了設計的發展。
二、海報設計中的繪畫性
當設計進入了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數字技術引入平面設計,為設計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快捷。設計者使用不同的軟件,在創意、審美、構圖、色彩、文字等方面為現代平面設計的影響是空間絕后的。數字技術的大量運用甚至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主流,而它的運用之所以能夠如此的受設計者的追捧,是因為它完全突破了過去運用繪畫材料的限制,適應了目前越來越快的訊息傳遞的要求。它以空間的、運動的和直覺優勢來進行信息的傳遞,將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盡管如此,雖然它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設計速度,也推動了一些綜合的設計風格的發展,當然也推動了海報設計的發展,但設計師們往往還是覺得單純運用的數碼技術做出的海報設計作品似乎缺乏了原有的那種藝術性,呆板、單調。因為電腦設計有很大局限性,它的制作方法比較機械,缺乏自由性,在表現手法上遠遠比不上繪畫形式的海報設計;而且單純用電腦所“畫”出來的海報設計作品很難達到用手繪效果制作出的海報作品的那種藝術性很高的表現形式。所以,繪畫形式的海報設計更體現人性親和力、人性的自然美。所以設計師們又重新注重傳統手繪,形成手繪、電腦兼用的現狀,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當今的讀圖時代,海報這種宣傳方式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宣傳手段了,它能直接的傳達商品信息和作者的創作理念,是一種結合藝術表現與商業設計于一體的一種藝術形式,但這種藝術形式具有功能主義。由于海報具有設計和藝術雙重特性,因此也強調設計作品的美觀性、藝術性。繪畫是一種造型藝術,專指用筆、墨、顏料等繪畫材料,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在紙板上、紡織物或墻壁等平面媒介上,創造出可視的視覺形象。在制作海報作品時,以手繪形式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再通過數碼技術等進行后期處理、印刷所創作出來的,這種主要采用繪畫的表現手法,并非完全的利用數碼技術創作海報作品的表現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海報設計的繪畫性。我們在欣賞一件藝術作品的時候,應該包括它的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也就是內容和形式,海報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海報設計的外在形式能夠給我們以形式的美感,而他的內部精髓是海報設計的靈魂,在它的外在形式能夠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的情況下,使讀者能夠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海報作品的信息,認識它的內部精髓。這不僅要求海報設計作品要求其具有新穎的板式構成,創意獨特,還要求圖形語言要多一些能夠打動人心的東西,而豐富多彩的繪畫性圖形語言所具有的這種返璞歸真更能體現海報設計的藝術性,通過這種設計語言不斷地向人們傳播各種信息,不僅能夠達到創作者的商業目的,也能夠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還能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結論
繪畫性質的海報設計在表現主題、外觀及創意方面有著非常廣闊的創作空間,在畫面的取舍、夸張、強調以及在藝術性的表達等方面,其自由程度是很高的。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平面設計藝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郭熙.林泉高致[M].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3]阮容春.中國繪畫通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張紅輝.平面設計中國畫藝術元素的導入[M].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