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四幅畫對批量化生產的裝飾畫進行分析,分析得出裝飾畫不僅屬于藝術品也屬于平面設計品,它是時代的產物。文中也論述了裝飾畫的審美價值、裝飾價值、人文價值。
關鍵詞:批量生產;藝術品;平面設計品;創新;價值
在現實的生活中,越來越多復制印刷的裝飾畫走進普通家庭的住所,在滿足大眾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的同時,也讓我們對它本身的含義產生了質疑。它到底是藝術品呢,還是平面設計品?值得我們去深思。在科技發達的當今社會,藝術品與平面設計品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了,二十世紀初的文學理論也認為,藝術本身并無什么特殊的性質和獨特的價值,生活中的所有東西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藝術素質,只要用一種特殊的“審美”眼觀去看待,他們便都成為藝術,因而藝術于非藝術并無嚴格的界限。
“美不僅是藝術品的屬性,也是所有人工制品的屬性” ,一件藝術品,經過不斷復制、經過大批量的印刷,走進了千家萬戶。達達派的代表人物杜尚曾經說過:“美術作品的真正生命存在就存在于那曇花一現的過程中,一般人接觸到的美術只不過是早已決定生命的尸體,行動繪畫的‘真實’,就是那瞬間即逝的‘行動’本身。”的確,它的社會價值遠遠比它存放在博物館、個人收藏家的價值要大。假如這些只存放在博物館、個人收藏家那,沒有印成大批量生產的裝飾畫,普通家庭就很難欣賞到那些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如今,藝術已經逐漸平民化。那些裝飾畫雖然是經過加工大批量生產的,但同樣具有藝術品的價值,人們可以從他的自由奔放的筆觸中,透露出女性的柔美,讓人賞心悅目,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力和精神上的滿足。 難道說大批量生產的裝飾畫就沒有藝術品性能嗎?
藝術,貴在創新,只有獨創意識的作品才具有新的生命力和長久的藝術魅力。攝影也是這樣,作者憑借自己獨特的感受方式、判斷方式、表達方式,來顯示出了他獨特的內心體驗,商家把他的作品印在了畫布上,使畫面富有生氣和空間感。面對著這個共性普遍掩飾個性的時代,應該以獨特的視角來進行拍攝,準確的捕捉非同一般的精彩瞬間。許多國家要求攝影作品具有獨創性,藝術性。例如,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就明確地將“攝影作品”界定為“藝術作品”的范疇。攝影家的獨創意識,讓人欣賞的是一種獨創的精神。我們可以看出,批量化生產的攝影作品它首先是一幅平面印刷品 ,然后它才是一副藝術作品。
在通過攝影技術、掃描儀、電腦軟件處理、復制印刷后大批量生產的裝飾畫不斷的加速進步,繪畫提出了“為藝術而藝術”的理論,認為傳統藝術具有批判現實性,“藝術的藝 術成為一種藝術大觀的百科全書中的一種設計的面貌,缺乏新穎性,而成為視覺中的陳詞濫調,他們喪失了存在的理由而成為靠贊揚民眾而出名的名人,還自詡成為表現大眾聽眾的日常需求的娛樂者,他們無法成為致力于將日常現實的殘渣提煉為高級藝術之全的隱居的煉金術士,當他們放棄了對于嚴肅創造者來說必要的內心孤獨,他們成了匿名的,隨機的聽眾的代言人。” 現在看來,它的這種批判顯然不符合當代社會。自進入二十世紀以來,藝術與這些高科技技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藝術不單單僅供人們觀賞。在現代的社會中,他的許多因素都用在了設計中。 然而,我們并不能把批量化生產的裝飾畫嚴格的分為藝術和平面設計品中的哪一類,它更像是時代進步的一種產物,一種社會發展的趨勢。
大批量生產的裝飾畫在當今社會中體現的價值,首先它具有審美價值。“馬斯洛博士發現,從最嚴格的生物學意義上說,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飲食需要鈣一樣,美有助于人變得更健康……馬斯洛還發現健康的孩子幾乎普遍有著對美的需要。他認為審美需要的沖動在每種文化、每個時代都會出現,這種現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在裝飾畫中,人們能夠得以“繼續享受著不受外界束縛的自由,這個實際上早已被割棄了的自由”,人們能夠在裝飾畫中,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宣泄自己在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欲望和野心,暫時逃避現實中的痛苦,使現實原則和快樂原則達到某種平衡和調和。其次,還表現在它具有裝飾價值,越來越多的裝飾畫出現在人們朝夕相處的居住空間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只局限在對家具的需求,還在不斷使自己的居住空間具有裝飾性。雖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純藝術品也很難進入人們的居室,而是一些批量化生產裝飾畫而已,但它同樣也具有藝術的價值。
裝飾畫還有它的人文價值, “假如我們把凡有在美感上的巨大影響之下生產物品的活動都叫藝術,那么藝術的領域就要大大地擴大,從而我們就不得不承認建筑、家具與裝飾藝術、園藝、雕塑藝術等等在本質上的統一性了.” 我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批量生產的裝飾畫也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也許不再注重它是不是藝術品或者是平面設計品,更多的是關注它能否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是否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邦雄.美術?設計?社會[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2]陳旭光.藝術為什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