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琵琶的音色具有多樣性。在琵琶演奏時音色的變化以及處理問題的水平體現了學者的音樂涵養。目前廣大的琵琶演奏的學者無法準確無誤的拿捏琵琶演奏中的音色的變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面阻礙了這項藝術事業的發展。如要為幫助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和琵琶學者進步,須得明晰琵琶演奏中音色的變化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方法,希望能為廣大的琵琶演奏學者提供一些發展思路。
關鍵詞:演奏技法;融入感情;取得進步
琵琶,它是一種歷史悠久是弦制彈撥樂器。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首座”。撥弦類弦鳴樂器。南北朝時由印度經龜茲傳入內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張四弦,原先先用絲線,現在用鋼絲、尼龍制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一、琵琶彈奏技法的分析
在音樂中,“琵”和“琶”是兩個獨立的詞根。他們原本意義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食指向前彈,琶是右手大拇指向前彈。正是由于琵琶獨特的彈奏方式才為琵琶注入了豐富多彩的音色靈魂。所以,琵琶音色的特點具有多樣性。在琵琶演奏的演奏技法中,就單單是右手演奏技法,彈挑類的就有18種之多,輪指類的演奏技法就有不下8種,左手技法也有打、帶、推等15種之多。加之在其基礎上的衍生組合指法更有14種之多。所以這些豐富的演奏技巧已說明琵琶音色的多樣性也是固然的。
二、情感投入對音色變化的影響
在琵琶的演奏中,琵琶的音色在通俗意義上來講是指在演奏時,單純的將此樂器所具有音色屬性表現出來,弦制樂器的音色屬性和管制樂器的屬性的不同人們通過賞析可以辨別出來的原因就是二者音色屬性的不同。在更深一層次的剖析,琵琶(所有的管弦制樂器)的音色不僅僅是其物理材料所決定的聲音屬性,更包含表演者在演奏過程中所融入的個人思想感情,個人對曲子的理解深度,以及個人的審美觀念。琵琶的演奏過程中這些主觀因素都是可以影響琵琶的音色。琵琶的音色變化也決定著演奏的藝術感染力。
音樂是世界的語言。悅耳的旋律能夠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那么,演奏者所融入的感情便會給整首曲子注入靈魂。任何一種音樂演奏的藝術核心都是音樂情感的表現與流露。當然,琵琶的表演也不例外。而這種情感的表現方式恰恰是通過鑄成音樂的各種要素如:樂器的材料、樂器的演奏方式等等。在琵琶演奏中,最具有代表作用的就是琵琶的音色了。高山流水的故事廣為人知,俞伯牙能將一首曲子彈得出神入化,因為他彈奏的時候將自己整顆身心都融入到樂曲之中、仿佛真的看見了巍峨的高山、奔騰的江河。
三、把握音色變化,提高琵琶演奏水平
把握音色變化,首先要從物理條件出發,即古箏本身。古箏這類樂器通常情況下是屬于手工制造。加之古箏的長度、寬度以及材料,都是各不相同,因而,音色也就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有的古箏的音色明朗、清新,有的則是柔和,而有的卻是低沉、暗淡等。因此,即便是同一位專家去彈奏同一首曲子,不同的古箏所呈現的效果都不一樣。因此,在彈奏前一定要對樂曲的流派、風格等特色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后在進行古箏的選擇。
第二個把握古箏音色的方法就是正確科學的古箏彈奏方法的注意。通常情況下,我們需要使肩膀和大小臂都處于放松狀態,直到放松到胳膊用的力剛好承受其本身的重力即可。這種狀態彈出的古箏音色則會明朗且沉穩。
第三個把握古箏音色的方法就是選擇彈弦的速度練習。通常我們在彈奏過程中若采用突然的力道來彈弦,音色則會清脆、爽朗、干脆,但如果初學者使用這方法,手臂肌肉便會緊張,練一會便會發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端著肩膀彈琴”。如果選擇的是中速來進行彈奏,并且每彈一音后間隔上一秒后再繼續彈,此時的音色就會松弛、舒緩但不失悅耳。
很多琵琶演奏的學者都會觸及一個問題,在演奏一段曲子時,時常會有同音演奏。通俗都會認為同音演奏就是一個音重復的演奏。這樣的話就不能使得音樂更有亮點和吸引力。因為很多人都會忽略掉在同音演奏時候的音色的處理。如果同音演奏時,每一次都對重復音節進行音色處理的話,會使同樣的一部音樂作品出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后者會使得音樂更加飽滿豐富,感情流露會更加酣暢淋漓,給聽眾帶來觸及靈魂的美感。再如初學者會在學習琵琶演奏時形成一種定性思維,就是左右手的分工。會僅僅顧及左手按弦的力度和準確性,右手則只負責挑、掃、拂等演奏技法。其實不然,這樣的定性思維可以使你成為琵琶演奏的高手,但是絕對會阻礙你成為你名優秀的國學大師。
終上所述,音色在各種樂器演奏中都是至關重要的。琵琶的演奏中音色的多樣性給初學者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演奏中對音色的處理水平也側面體現了演奏者在音樂上的造詣。那么每一位演奏朋友都應該有良好的心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獲得好的音色需要日積月累,不可一蹴而就。
四、總結
將自己放在作品創作的那個時代背景下,融入創作者的思想活動中,深刻體會創作人所要表達的感情。在這些基礎之上運用高水平的彈奏技法繼而將樂曲音色變化的問題處理得當使得音樂飽滿豐富而又富有靈魂,那必然是驚艷之作,方能達到聽聞其聲,如臨其境的境界。在琵琶演奏的造詣上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林琪美.琵琶演奏法淺見[J].音樂探索,1985(04).
[2]王范地.琵琶右手訓練的幾個問題[J].中國音樂,1985(04).
[3]林堅.談箏的音質、音色和音量[J].藝術探索,1987(02).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