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蘭和芍藥作為常見的意象,有各自的象征意義。《詩經》中,《溱洧》也有詩句“士與女,方秉蕳兮”、“贈之以勺藥”提到這兩種植物。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溱洧》中蘭和芍藥的意象,發現詩中男女古樸而浪漫真摯的愛情。
關鍵詞:《溱洧》;蘭;芍藥;古樸愛情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薄扒彝^乎?洧之外,洵訏且樂?!本S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薄扒彝^乎?洧之外,洵訏且樂?!本S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溱洧》
一、《溱洧》中蘭的意象
“士與女,方秉蕳兮”,這里的“蕳”是什么呢?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云:蕳,即蘭,香草也?!洞呵飩鳌吩弧皠⑻m而卒”,《楚辭》曰“紉秋蘭”,子曰“蘭當為王者香草”,皆是也。其莖葉似藥草澤蘭,但廣而長節,節中赤,高四、五尺。漢諸池苑及許昌宮巾皆種之??芍壑胁匾拢鴷斜侔佐~也。
按照古代鄭國民俗,三月三日“上巳節”正是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的大好時節。在此情此景下,男女會于溱洧之上,為什么要“秉蕳”呢?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溱、洧是鄭國的兩條河流名?!胺綔o渙兮”,《韓詩》注:“謂三月桃花水下之時,至盛也”。
《后漢書》薛君注:“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時,于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p>
《太平御覽》引《韓詩章句》:“當此盛流之時,眾士與眾女執蘭而拂除邪惡?!?/p>
《荊楚歲時記》引《韓詩》注:“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之時,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p>
可見“蘭”草非同一般凡草,對“不祥”、“邪惡”和“歲穢”等,都具有抵御、戰勝的特異功效。此種民俗信仰,很有點草木圖騰崇拜的意味。在春秋戰國之前,蘭確曾經有過“圖騰”的輝煌。蘭圖騰崇拜的內涵,除了男女相愛、生子之祥外,還有拂除邪惡之功能。而“祓除不祥”之功用又是“生子之祥”的延伸與擴展。
所以,凡是涉及到男女、生子之事者,往往提到“蘭”。如《山海經·中山經》云:
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鐵,其木多柤黎橘櫾,其草多葌蘪蕪芍藥芎。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是在九江之間, 出入必以飄風暴雨。
郭璞注云:“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也?!鼻宕艏洝渡胶=洿妗吩啤暗壑?,謂堯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傳謂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二妃奔赴哭之,隕于湘江,遂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稱湘君、湘夫人是也?!比?,即“蘭”(蘭)。上述即為,以蘭草為舜與二女愛情婚姻悲劇的環境背景。
《周禮·春官》言:“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蘭草又確有“殺蠱毒,辟不祥”的藥效。這表明古代鄭國在上巳節日于水邊游樂時,有焚香熏草藥沐浴以潔身去病、辟邪求祥的民俗。正如同端午節采集艾草,重陽節遍插茱萸,借以防疫辟邪,求得祥和一般。
二、《溱洧》中的芍藥意象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勺藥”即“芍藥”。芍藥,多年生草本,初夏開花,花分紅、白,天生麗質,形似牡丹。與一向被贊譽為“國色天香”的花王牡丹,其芳名早為人們所知。宋王禹偁《芍藥詩序》說:“百花之中,其名最古?!编嶉砸苍赋觯骸敖袢速F牡丹而賤芍藥,不知牡丹初無名,故依芍藥得名?!?/p>
自從芍藥在《詩經》群芳譜上紅顏始露,便倍受人們青睞,以至逐漸成為歷代詩人吟詠贊賞的對象。例如晉傅統妻在《芍藥花頌》:“發此妖容,增此婉媚。惜昔風人,抗茲榮華。”宋謝堯紅《詠芍藥》:“或似扶桑枝,推出一輪赤?!睔W陽修《題趙昌芍藥》曰:“揚州近日紅千葉,自是風流時世妝。”秦觀《春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唐韓愈《芍藥頌》,更是盛贊芍藥“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溫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表n愈對芍藥,心醉神迷,竟還會達到得意忘形的程度:“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p>
上巳節中,男歡女愛,為什么要以芍藥相贈呢?
對于詩中“贈之以勺藥”一句的理解,向來有多種不同的看法。目前,學術界比較典型的有七種說法。一、結情說。鄭箋曰:“士與女往觀,因相與戲謔,行夫婦之事。其別,則送女以芍藥,結恩情也?!敝祆洹ⅠR瑞辰皆主此說。二、破血說。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芍藥”條云:“‘贈之以芍藥’以為男淫女。蓋芍藥破血,令人無子。”劉貢夫主此說。三、調味說。服虔《子虛賦》注云:“或以為芍藥調食。”四、草離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韓說曰:勺藥,離草也;言將別離贈此草?!贝薇豆沤褡ⅰ吩疲骸吧炙幰幻呻x,故將別以贈之?!蔽?、本無深意說,即認為以芍藥相贈是信手拈來。六、結情、去病說。芍藥既是定情結恩之物,也是去病驅邪之物。七、祓除不詳說。劉紹棠認為芍藥為藥,可治不孕癥。將別之時,贈對方芍藥,以祓除“無子”之不詳。
在這七種看法之中,最為傳統而且目前最為合理的當是“結情說”,但筆者更認同“結情、去病說”。因為這種說法不僅符合仲春之月,男女在溱洧之上,享洵訏之樂的主題,而且也暗合了上巳節“招魂續魄,拂除不詳”的古老傳統。
朱熹注:“勺藥,亦芳草也,三月開華,芳色可愛?!比轮俅?,芍藥爛漫綻放時其他花已經凋謝,因此又稱為“殿春”。當春末百花凋零,芍藥就成了青年男女表達情愛的信物,采之以贈熱戀之人,結恩定情。在古詩詞中,藥讀作yuè,與“約”同音。勺藥的諧音就是“勺約”。勺約,意即獲得盟約。《溱洧》中,熱戀的男子借贈芍藥表示情愛,締結良約,當女子欣然接受,他們即進入了情投意合、海誓山盟的境界了。
筆者認為,《溱洧》之中的芍藥不僅僅簡單地作為青年男女“結恩情”的信物,它還有一層“去疾除邪”的作用在其中。
古人認為芍藥有“和五臟,辟毒氣”的功用。顏師古認為:“勺藥,藥草名,其根主和五臟,又辟毒氣,故合之于蘭桂五味,以助諸食,因呼五味之和為勺藥耳?!彼瓮跤^國在《學林》中對“勺藥之和”也有一番獨到的見解:“江淹《別賦》曰:‘下有勺藥之詩?!陀脼殡x別事,蓋可見矣。若日香草,則草之香者多矣,奚必勺藥而后可以接恩情也?!睋顣r珍《本草綱目》記載,芍藥具有很強的解毒作用,可以主治多種疾病,所以在草藥中才能獨領風騷而得“藥”名。芍藥有如此多的藥用功效,《溱洧》中的青年男子或許是希望通過“贈之以芍藥”,使心愛的女子祛除疾病,拂除不詳。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馀春。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愿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庇纱丝磥?,芍藥已儼然成為真、善、美的化身,既是定情結恩之物,也是去病驅邪之物。
三、從“秉蘭贈芍”看《溱洧》中的古樸愛情
《溱洧》一詩,是一幅絕妙的古代風俗畫。在當時,三月三日“上巳節”是“仲春之月,令會男女,奔者不禁”的時節。每逢這一天,青年男女便可悉心妝扮一番,手持鮮花,相互邀約,春游水邊。在“上巳節”,他們可以不再受平日封建禮教和宗法條規的嚴格禁錮,可以無拘無束地談情說愛、求偶定婚,盡享“洵訏之樂”。
詩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這句話中所描寫的古代鄭國青年男女戀愛相贈芍藥的民俗現象,再現了我國古代盛行的一種贈遺之風。這種“贈遺之風”,在《詩經》和《楚辭》中都有所反映,男女情人之間相戀,常以有美好象征意義的奇花、香草、異木等,作為定情物相贈,以結恩愛之情或琴瑟之好。例如:
《陳風·東門之粉》:“視爾如蕎,貽我握椒。”
《衛風·木瓜》:“投我以末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譯女美。自牡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p>
屈原《離騷》:“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p>
《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由此可見,周代的贈遺之風很盛。或比喻,或象征,無論直接和間接,都是作為禮品而相贈,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與情愫,同時又多半與男女愛情相關聯,樸素而又浪漫。
白居易曾有《經溱洧》詩云:“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情。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薄朵阡ⅰ防铮凇叭氯蹦信鄷娜兆樱藗冸S主神官,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靈高禖,同時焚香草,庇除災邪,乞求苦難的日子里能夠天降吉祥。在“上巳節”——當時的“情人節”那天,沒有濃烈的紅色玫瑰,也沒有各種花式的巧克力,溱洧河邊,那些年輕的男男女女們只是手秉蘭草、贈之以勺藥,離別時,他們像現代戀愛中男女之間互贈項鏈戒指一樣,將承載自己依依情意的純純芍藥贈給對方,在神靈相伴的時刻虔誠為心愛之人祈求“祛除疾病,祓除不詳”。而這種由眼睛、肌體、神情所表達的愛意,這種“秉蘭贈芍”所傳達的情意與祝愿,比起今天情人節昂貴的玫瑰巧克力卻顯得更加虔誠、神秘、真摯。
溱水有水,渙渙清清,水之外,是深深的樹林,是凄凄的野草,是芬芳的碎花。樹林里,野草中,碎花間,有歡歌在飄蕩,有笑語在蕩漾,年輕的人兒們,手秉蘭草,追逐嬉戲,盡情享受著自己的青春與歡愛?!熬S士與女,伊其相謔”,“維士與女,伊其將謔”,情到濃時,贈之以勺藥……
(作者簡介:郝 爽,武漢大學文學院 2009級人文科學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