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是師生對話、交流的場域,是學生自主學習載體,是學生激活經驗生長點。生動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促使學生主動開展探究活動。《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基于語言習得的教學環境的研究成果,課堂中師生和生生的互動和交際有助于學生運用語言,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語言的習得,并最終達到掌握語言的目的。所以我認為,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不但是一種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教學模式。英語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情境互動”的各項活動。
一、設計的指導思想
(一)理論依據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感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 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其實質就是要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發現,成為學生的親身實踐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要使英語課活起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二)功能目標
通過創設各種生動活潑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英語知識加深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情景設計分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一)走近情境——身臨其境,情境導入
導人新課時應創設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如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豐富的圖片、動感的視頻、動聽的音樂、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場景等等對于學生凝神、激趣、引思,進而實現新知的意義建構至關重要。
現在我們備課組的老師們都已從內心深刻的認識到堅持不懈的用心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于是,我們就從身邊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播放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簡單的三天,稍難一點的五天讓學生學會歌唱。這樣不但讓學生感受到會唱英文歌曲的快樂,還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來,導入新課。
(二)感受情境——漸入佳境,情境中深入練習
導人新課后的教學中運用情境進行操練是落實教學三維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如果對所創設的情境產生了興趣,這對學習效果的提高無疑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也要以激發并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出發點。
(三)情境升華——意猶未盡,情境延伸
一堂課的主要知識學習完,并不等于畫上句號。課堂是開放的,課后更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廣闊天地。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情境延伸,升華認識。我們可以通過富于生機的課堂和教師個人魅力,深深感染學生,讓學生流連忘返;我們可以提供學生一些相關書目、網站、影視等,為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探究提供方向和指導;我們可以讓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寫下自己的感悟、體會、見解……通過情境教學,多年以后,學生可能記不起我們課堂學到的知識,但當時的情感體驗和撞擊,進發的思維火花、科學的思維方法,他親身參與的各種活動,是會在他的心靈打下烙印,并影響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無疑會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高尚品質、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
三、創設教學情景的基本教學原則
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內容,設計出既讓他們感興趣,又能培養其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進行交際,我們認為創設教學情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基本教學原則:
(一)真實自然,貼近生活
學生通常喜歡談論與自己有關的事。因此,教師設計活動所選擇的場景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教表示顏色的詞匯時,教師可讓學生談論各自喜歡的顏色、服裝、學習用品等;教表示食品、飲料、運動的詞匯時,教師可拿來實物或模型,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用這些實物進行對話,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教物主代詞及詢問物主的句型時,教師準備一個大袋子,讓大家把自己的一件物品放入袋子,然后讓學生尋找物品的主人及認領物品;教電話用語時,教師拿來實物電話,讓學生練習打電話及電話用語。當學生在這種模擬真實環境的活動中感到他們能用學到的語言去做事時,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強了。
(二)形式多變,活潑有趣
中學生學習的動機來自興趣。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創設情境進行交際時,需要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根據中學生愛玩、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可設計許多生動活潑的游戲。如猜謎、接力采訪比賽、一分鐘調查比賽等。在課堂中我將直觀教學法、游戲活動法、實踐操作法、講編故事法、體語教學法貫穿于教學始終,每一節課的設計都不雷同,讓學生始終在一種企盼和愉悅中輕松地學習。
(三)難度適當,照顧層次
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交際時,要注意難度適當,照顧到程度不同的學生,要讓每個學生感到有話可說。如果教師所設計的活動,只適合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動。我在初一年級開始引入 \"學生英語值日制 \",它要求每名學生輪流值日,自設情景,自己敘述或由他組織一個或幾個同學共同參與演示以前學過的對話,或者把學過的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去。程度好的學生做得很好,但程度差的學生做起來很困難,覺得無話可說。這就需要教師對其加強指導以增強其自信,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這些學生予以特別的關注和照顧,使全班同學齊頭并進。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理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