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形象對一國發展和安全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更快、更直接。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在當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家形象;媒體;塑造
《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播出,讓美國觀眾更了解了中國國家的新形象。當前,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形象對一國發展和安全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更快、更直接。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在當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家形象”的產生與定義
國家形象在國際關系的互動中產生。雷默提出,“國家形象”是當前中國的最大威脅。在全球化時代,中國如何看待自己和其它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的發展和未來。他認為,中國在國家形象上的難題,與其說在于國家形象的好壞,不如說在于中國人自身的國家想象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想象差距甚大。從國際關系和文化角度,國家形象可以成為中國重思自己和重思世界的一個契機。
國內許多學者將國家形象看作是信息流動的產物,或認識和感知的對象。在大部分的定義中,媒體都是國家形象產生和傳播必不可少的要素和介質,媒體在國家形象塑造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二、媒體在“國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在國家形象塑造上,媒體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認清媒體在其中的角色,不但對于媒體的定位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國家形象的系統認識也具有重要價值。受眾對于他國形象的感知主要還是依賴于大眾傳播媒介。
從國家形象的形成原理來看,一國的國家形象是其自身實力和現實特征的外化表現,其決定因素是自身實力的提高和現實特征的變化。即,一國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實力和特征,來達到改變國家形象的目的。國家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塑造自身形象,就是國家形象的“自塑”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本國媒體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夠遵循正確的新聞準則,掌握正確的傳播技巧,一國可以通過本國媒體修正和提升自身的形象;而如果媒體不能正常地履行自身職能,發揮在國際傳播中應有的作用,也會給國家形象帶來無形的傷害和耗損。
有關國家形象塑造中媒體角色的研究,近年來有許多學著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觀點。可以歸納為:(1)以“傳播”取代“宣傳”,樹立中國傳媒自身可靠、可信、可親、可敬的形象;(2)融入世界話語體系,遵循國際通行的標準與規范,追蹤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突出國家形象塑造的個性特性,及時淮確地進行形象塑造與傳播;(3)研究受眾心理,講究引導藝術;反映中國主流,正面報道為主;重大事件首播,占據輿論主動;打造媒體形象,塑造國家形象;做好“話題設計”,引導國際輿論;(4)發揮國內英語媒體的優勢,以我為主、注重實效、快速準確地進行對外傳播。
三、重塑“國家形象”的必要
國家形象具有可塑性。盡管國家形象的樹立需要其他國家的支持,但這并不意味著本國沒有主動權。國家形象是可以進行選擇性的自我建構與塑造的。但其前提是必須準確為自身在國際社會的角色身份進行定位。只有讓自己的形象定位清晰起來,凸現出來,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包裝。有的放矢地自我推廣,才能進行有效傳播。
在過去近30年中,中國的變化太快,以致“中國形象”難以適應中國現實變化的速度之快。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常常是落伍的觀念、固執的偏見和一味的恐懼。而中國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則經常搖擺于自信與不安、謹慎與自大之間。這種狀況會削弱中國的國際信任度,也妨礙中國正確判斷哪些是國際社會對她的善意批評,哪些是惡意攻擊。中國媒體應該主動出擊,通過改變話語體系,改變“所使用的新聞語言,尤其是在政治、思想、意識形態、國際關系等重大領域里的話語表述形式、風格、詞匯等”糾正國家形象塑造中中國媒體“越來越嚴重地與中國現實脫節,與中國的戰略發展方向脫節”的傾向。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嘗試去將一個全新的現代中國充分地展示出來。
國家形象的重新定位,還須考量全球主流媒介的輿論傾向。在國際傳播中,基于現實中國飛速發展的事實和世界影響力增大,過于張揚自己帝國時代過去的強大和傳統,常常也會引起其他文化和民族的緊張和疑慮,未必就有利于現實國家形象的傳播和接受。如果說,因為過去的落后和挨打,今天能夠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積極去展示自己悠久的文明和飛速發展的自豪感,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以一種自負的、張揚的、咄咄逼人的方式,通過“宏大敘事”和國家集體形象的傳播方式去表達過去曾經的輝煌,又不試圖說明今天復興發展的合理性和對世界的善意,則很有可能為中國崛起會對世界構成“威脅”的言論推波助瀾。
國家之間應該通過媒體間的傳播行為使自己的國家形象在對方國家建立鏡像,得到認可,如果更進一步的話,通過有意識的積極傳播,使自己的意識形態文化價值觀得到認可。但由于各國有著各自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利益立場,現實的媒體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往往不會如此風平浪靜。
參考文獻:
[1] 黨芳莉.跨文化傳播中國家形象的媒體誤讀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
[2] 馬中紅、朱慶華.兩個8分鐘與國家形象傳播[J].中國廣告,2008.
[3] 張法.國家形象概論[J].文藝爭鳴,2008(7).
(作者簡介:王丹丹(1986-),女,湖北宜都人,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黃誠,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