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焦慮是每位考生考前都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由應考情景引起,如果這些情緒不注意引導,就可能會出現自信缺乏、行動刻板、記憶受阻等現象,直接影響考試成績。研究分析高校自考生產生考前焦慮的原因及采取相應的調適、疏導措施,將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和學習進步。
關鍵詞:自考生;考前焦慮
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個人生活階段的轉折,并反映了社會關系的重要改變,同時也是對自己智能的確認。對自考生而言,其意義更為重要:他們有的錯過年青時學習的機會,有的是重新擇業的重要手段,有的有過太多考試失利的經歷,因此出現考試焦慮是必然的。在正常情況下,適度的緊張可增加我們的應激能力,使學習效率提高。而過分緊張則會降低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自我調節能力,明顯影響考試成績。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考前焦慮癥?
在判斷是否患有考前焦慮癥時,有兩種錯誤的觀念:一種是認為,只要感覺到了壓力,就懷疑患了考試焦慮癥,越懷疑就越緊張——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另外一種是認為,只有一點不緊張的人,才是一個能在考場上發揮正常的人。而正確的觀念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試前都會自然產生某種程度的緊張情緒。考試時人生當中的一個重要大事,成績再好,都會引起適當的緊張。有適度的緊張,才能發揮正常的水平。
考試焦慮者,表現在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在認知方面,總想著考好了怎么樣,考糟了又怎么樣等等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想法、思維總是指向考試失敗的方面,缺乏自信,在考試環境中,會感到非常不適。在行為方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拖延,一個是逃避。
高校自考生考試心理健康水平總體情況不佳,與其自身的一些特征有關。
首先,高校中舉辦的全日制生源不同于普通本科生,往往是一些基礎知識較為薄弱,高考成績不能達到各類普通招生錄取分數線的學生,也包括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自考生未經過嚴格的考試選拔,大部分學生由于過去學習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造成學業跟不上,上課聽不懂,課后不會做題,因而圍繞著學習,產生了許多不良情緒。
其次,學費相對較高。加上沒有相應的獎學金、助學金等項目,經濟上有一定的負擔,從而在心理上產生許多壓力。
再次,在管理上與普通高校全日制學生有所區別。教學管理上不完全依賴教務處,學生日常管理不受學生處領導,這樣使大部分學生感覺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從而引起不良的情緒狀態。
此外,學習需要和學習習慣時常發生沖突,有迫切的學習需要,卻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不當,內心常有不安感,矛盾感等。憂郁癥狀表現為失望、悲觀,強烈的苦悶感情和心境等。
自考生如何應對考前焦慮呢?
一是要正確對待家庭、社會、就業壓力,要面對現實。一個人能否成功,除自身努力外,還與他的內在因素(遺傳、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應試時情感狀態等)和外界條件(受教育條件、外界影響和人際關系等)也有關。
第二,增強必勝的信心。自信是戰勝困難的武器,是學習的動力,是成功的精神支柱。越是在備戰后期,考生越要自信,不要因為一時的失利懷疑自己的能力,動搖學習的信心。大多數考生在心理存在一種錯誤意識,認為智力是考試成功的決定因素。越來越多的自學成才的實踐經驗也表明:正確的學習觀的確立,會帶來極大的學習熱忱,激發其努力奮斗的積極性,成為自學成才的精神支柱。考場不僅是對考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驗,更是對有無良好自信心理的考驗。
第三,明確所學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增加學習的有效性。自考生接觸的課程,有的是前所未聞,有的是以前有所接觸但知之不深的。無論是哪種類型,都有必要弄清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在實踐中的具體意義和在所學專業內部體系中所占的地位,充分認識到學習這些課程的必要性。
第四,注意學習的層次性,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我們要在逐步達到學習總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制定各類知識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階段性目標,從而使自己在學習上克服盲目性,增強自信心,消除畏難情緒。
第五,考前睡眠充足,情緒愉悅,保證精力充沛。許多考生為了應考,考前經常開夜車,搞疲勞戰術。實踐證明,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大腦正常工作,使人頭昏腦脹,思維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臨考前夕,要盡情放松心情,減輕心理緊張度,一定要避免思考過多,精疲力竭。在緊張有序的復習之余,我們也該暫時放下學習,主動尋求身心的放松,調節身心平衡,始終保持快樂的心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最后,可在心理暗示緩解學習壓力。學習壓力大,復習時間緊,一些考生難免會在學不好、記不準時,情緒低落焦慮,這種狀態不利于大腦正常發揮作用,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增強自信,排除焦慮,充分挖掘潛能,提高復習效率。提前到達考場,最好避開那些三五成群的考生,自己獨處。考試中注重答題技巧,仔細審題,明確要求。基本思路確定后,再下筆答題,答題時要條理清楚,要點突出。考試后不對答案,不討論,暗示自己一切沒問題,迅速遺忘,全心全意準備下一場考試。
參考文獻:
[1]戴家干.推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科學發展[J].教育研究,2008(8).
[2]王修魯.高校自考生的特點及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5).
(作者單位:四川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