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館根本方向就是為讀者服務,為讀者更好服務。本文以拓展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意義出發,提出了拓展圖書館服務創新,應創新圖書館服務理念,創新圖書館服務內容,創新圖書館服務手段作為途徑。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創新;途徑
圖書館是一個公益性的部門,它保證和滿足廣大讀者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向讀者提供方便、快捷、及時、高效的知識信息的服務,解決讀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社會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教育的持續發展,其根本方向就是為讀者服務,為讀者更好服務。
一、拓展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意義
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就是最大限度地獲取、挖掘、利用和傳播知識,為讀者提供獲取知識的窗口,提供有效服務的知識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網絡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蓬勃興起,圖書館區域性的合作,全球性信息資源的共享已成為圖書館發展的趨勢,知識的收集、獲取、利用和創新將隨之成為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的主旋律。圖書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要“與時俱進”,要與時代發展方向同步,要把圖書館服務的公益性、社會性措施,融入到時代發展的大潮中去,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體現時代發展的根本方向。這是歷史發展的要求,是圖書館服務公益性、社會化的要求,也是圖書館服務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如何開拓圖書館服務項目,提高服務創新能力,是圖書館同仁首要考慮的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職責和使命。
二、創新圖書館服務理念
服務是圖書館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圖書館的立身之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服務創新是圖書館內在發展的原動力。現今的時代,給圖書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傳統圖書館的業務活動圍繞著書而開展,整個工作重心在“藏”上,忽視了讀者服務工作,這一服務理念顯然已經不適應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因此圖書館應該首先要改變思想觀念,從以書為本向以讀者為本,即以人為本、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在服務意識上把握業務發展新動向,對各種新的需求及時提供相應的服務,使圖書館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在服務的空間上要發展,把圖書館服務由原來的服務模式轉移到全方位的服務模式。改變“重藏輕用”的服務觀念,樹立“以書為本、服務至上”的服務觀念。實現在服務內涵上要延伸,圖書館服務不能局限于服務態度、服務環境和服務手段,而應該根據讀者需求的發展變化,開發新項目,增加新內容。改變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應的被動式的服務觀念,使服務意識與不斷變化的需求合拍甚至超前,樹立“服務到位”的主動服務觀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工作重點也從文獻資料的采集分編,轉向網絡信息的篩選、組織,以滿足讀者快捷查詢對口信息的需要。圖書館員的社會角色內涵更加豐富,他們不僅是信息管理員,更是知識創造者和信息導航員。圖書館員把為讀者提供知識為己任,在對讀者進行技術檢索培訓的同時,幫助讀者在浩瀚的信息流中篩選最新的情報源,制訂檢索效率高的檢索策略。通過編制二、三次文獻,進行知識重組和創新,豐富館藏,使圖書館更具特色,通過定題服務,館際互借和電子信息傳遞,為讀者提供深層次多功能的知識情報服務。在讀者需求的調節和推動下,圖書館在科學發展的指導下,必將形成適應變化的、良性循環的服務體系。
三、創新圖書館服務內容
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文獻傳遞的內容由原來的單純服務方式演變為知識的傳遞,信息資源重組的創新式服務,由通用文獻傳遞服務向個性化的信息服務轉變。圖書館應在服務內容上加大信息服務和讀者用戶服務的內容,重視知識的開發、創新與利用。圖書館在做好最傳統、最基礎的借閱服務外,更應在服務內容、服務廣度、服務深度、服務模式上開拓創新,擴大圖書館實體資源的利用效益,重塑圖書館新形象,營造圖書館發展的良好空間。
(一)提供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
在服務內容的廣度上,應盡量擴展相關問題的知識涵蓋面,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各種實體資源和網上虛擬資源,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為圖書館提供廣闊的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創新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原動力。服務上的創新能使圖書館打破常規,改革管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能使圖書館以敏銳的觀察力,密切關注未來變化的新趨勢、新動向、新問題,從而能以超前的意識果斷決策,適應未來發展的要求。因此,如果要評價一個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高低,評價一個圖書館工作是否稱職,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務,而是應該看他解決了多少問題,要善于為讀者解答和解決提出的各種問題。
(二)開展個性化的服務
圖書館的個性化的服務,就是在圖書館服務工作中,本著人文關懷的宗旨,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時時處處,全方位、多角度地為讀者提供的以人為中心的服務。良好的人性化服務需要圖書館員和讀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不論是圖書館的功能布局,環境布置,設備設施,還是其服務的方式,都要以讀者為出發點,讓讀者在使用過程中感覺舒適、方便。而對于讀者提出的各種規范之外的要求,館員應給予富有人情味的關注和做出合理的應對。通過讀者個性、習慣的分析而主動向讀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務,是培養個性,引導需求的服務,它是從傳統的“一對一”或“多對一”的讀者服務方式。可以說,個性化信息服務工作是衡量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優劣的一個重要方面。圖書館要開展個性化的服務,首先可針對某些重點課題進行定題、跟蹤服務,了解讀者需求,然后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分類、整理。若是課題所需,還可以鏈接其它圖書館,盡可能為課題提供新、準、廣的資料。為讀者提供參考咨詢、課題跟蹤、信息推送、代檢代查、文獻檢索、電子剪報等多種信息服務。讀者可通過電話咨詢、到館使用、電子郵件多種方式,方便及時地獲取圖書館員的幫助,在享受個性化、人性化的現代信息服務的同時滿足工作、學習、生活的需要。圖書館還可以利用本館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諸如開展活動,進行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圖片展覽,舉辦弘揚民族文化的書畫、攝影藝術展覽等,以傳播先進文化,提升讀者素質,營造和諧進步的人文環境。
四、創新圖書館服務手段
現今社會已進入了快節奏時代,而隨著讀者對信息需求的增多,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手段已經滿足不了讀者的需求。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手段一般都是讀者到館里借閱圖書,這種陳舊的服務方式不僅占用了讀者的時間,還增加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圖書館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服務,建立屬于本圖書館自己的網站,增加自身的館藏電子期刊種類和數量,并推廣普及,為本館的讀者提供網絡環境下的多終端服務讀者可以足不出戶地登錄圖書館網站,向圖書館員提出問題,接受圖書館員的服務。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只有廣泛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努力創新圖書館的服務手段,開展聯機服務、光盤檢索服務、網絡服務等現代化信息服務方式才能為自身謀求發展。圖書館可利用聯機式光盤檢索,可以幫助讀者找到文獻線索:建立電子公告版、發布新書、新刊的宣傳信息以及管理人員編輯文獻索引等。通過電子郵件甚至是QQ、MSN等在線聊天軟件,與讀者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在線解答讀者的疑問,為讀者服務。服務方式、手段的創新不僅體現在館藏資源的質量上,也體現在其是否能提供準確快捷的信息服務的能力上。因此,圖書館還可以運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給讀者以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使讀者學會如何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學會利用科技信息數據庫,隨時隨地可以在網上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為讀者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資料提供有效保證。服務手段現代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是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創新發展的方向。
總之,新形式下圖書館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職能,利用自己的人才和資源優勢,拓寬思路,進行服務的創新,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圖書館人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宋云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
[2]許建業.構建圖書館工作創新機制的若干思考[J].新世紀圖書館,2005.
[3]趙瑞芳.基層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探討[J].圖書館,2006.
(作者簡介:魏劍虹(1970-),女,貴州六盤水人,副研究館員,貴州省六盤水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