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個充滿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當今國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從應試教育轉軌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教育趨勢下,作為能反映時代步伐的學科九年級政治也實行了開卷考試,而且思想品德課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的學科,既要緊跟國內外重大時事,又要結合學生實際,貼近現實生活,實行開卷考試以來,不少教師覺得課越來越難上,學生乃至學生家長都認為開卷考試無非是帶著課本進考場,考到哪兒的知識點打開一抄就行。但是成績出來往往是不理想,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首先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最主要的是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來迎接我們的中考,所以我們教師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思想品德課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實現有效教學,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間的教學情境和精神氛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揚,思維的拓展,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就意味著講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知識,所以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前提。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新的符合時代和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發展的引路人,而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要為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如 “杜郎口模式”“講學稿”等。都是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體現。是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的榜樣。
二、認真備課,創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要把課上好,備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為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既要備教材,吃透教材,也要備學生,了解學生,達到每節課都有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由此可見人的思維發展往往是由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沒有創造,所以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引發學生多提出問題,這樣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調動起來,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與教師設計的問題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教師設計問題要注意有三點,針對性,爭論性,兩難性。
針對性。是教師設計問題應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既要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又要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問題太淺,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太深,學生找不到突破口,無從下手,也就是去了興趣,產生不了預期的效果爭論性。這類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用共性的疑問,應該教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這類題目往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兩難性,把學生回答問題時一些答案模糊的提出來,留做課下作業,叫學生們自己去查閱資料或者網絡,再進行整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答題的條理性。
三、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課堂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保證他們參與的時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我們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的精神,繼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學習是從發問開始的,沒有自己的問題就沒創造,所以質疑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要讓學生由“聽眾”變成“演員,”由被動接受的“容器”變為主動獲取的“探索者”,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知道質疑是學習的前提。
四、根據學科點,開發課程資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依據,我們答題的所有理論、觀點、概念都在里面,所以同學們要精讀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本,做到百看不厭。同時政治課還要重視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的有機結合 ,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點之外,還要加入一些社會熱點,我們的教材為學生提供了知識點,但我們還要為了中考,所以還要在講解課本的時候增加一些與我們課本相關的重大時事,來作為補充。使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更具有時代感。
總之,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審時度勢,轉變觀念,加大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我們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條件,營造一種自由,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樣才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作者單位:晉州市桃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