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假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獨立學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并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該課程能夠有效地提高獨立學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獨立學院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獨立學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目前,多數普通高校已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并作為公共必修課。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的獨立學院卻少之又少,關于此類課程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就更是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越早設置對學生本科四年的影響和幫助就越大,因此本研究抽取某獨立學院的新生為樣本,探討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對獨立學院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從而為各獨立學院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提供依據和參考。
一、研究方法和過程
(一)被試
選取某獨立學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班334人作為實驗組,非教學班141人作為對照組。
(二)研究過程
課程方案按照廣東省教育廳要求的大綱內容進行設置,包括緒論;大學生自我意識;人格;人際交往;情緒;學習心理;挫折及應對;戀愛與性心理;網絡心理;心理障礙識別與防治;自殺心理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內容。課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把案例教學、活動游戲、專題討論等教學模式與知識講授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結合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實驗組進行為期8周,共16課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照組不設置課程,課程前后分別對兩組學生施測。
(三)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本實驗采用2×2多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定,測量工具為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有10個因子,90個評定項目,每個項目五級評分。采用SPSS13.0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見表1):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干預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SCL—90總分及各因子上均無顯著差異;
(2)干預后,實驗組在SCL—90總分及各因子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均值呈下降趨勢,其中軀體化、強迫癥狀、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的均分和總均分有非常顯著的降低(p<0.01);
(3)對照組各項分數前后測差異不顯著,且均值呈上升趨勢;
(4)干預后,實驗組在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均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三、討論
(1)實施干預后,實驗組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顯著提升,與對照組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課程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的焦慮、敵對、偏執、和精神病性水平,促進新生的適應。新生剛剛步入大學,周圍環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異于高中的獨立學習模式,新的人際關系的建立,生活方式的轉變等種種新的問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常常使他們處于適應危機當中。這種對環境的不可控感致使他們產生焦慮、抑郁、敵對等負性情緒。此時對他們進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其入學適應性,為今后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2)雖然實驗組被試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提升且各因子均分低于對照組,但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等因子上并不顯著。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方面應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從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3)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對照組前后測各因子均分以及總均分并沒有顯著差異,但各因子均分及總均分呈上升趨勢。由此可以看出,對照組被試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呈降低趨勢。因此,對獨立學院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且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是非常必要的。
四、結論
(1)在獨立學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獨立學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2).
[2]張運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6).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