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電影《黑天鵝》中女主角與母親,與導演的關系,深入其精神層面,從女性主義角度出發,分析其最終走向毀滅的原因。
關鍵詞:自我意識;妮娜;覺醒
電影《黑天鵝》很顯然是一部優秀的女性主義電影,它以女性為故事的主線講述了一個名叫妮娜的芭蕾舞演員為了完美的藝術形象和自我價值,不斷的對自己的內心世界展開探索,最終沖破了精神的桎梏在舞臺上成就了角色,卻因為不堪精神的重負使自己走向毀滅的故事。本文討論的自我意識是女性主義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思想。只有女性重視自我意識的覺醒,才會促使女性們去實現自我的價值,去追求原本屬于她們的夢想和自由,這就猶如電影中女主角妮娜經歷了被束縛,掙脫,最后尋找到完整的自我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電影中的妮娜,一直與母親住在一起,28歲的她,在母親強勢的嚴格管教之下,形成了她軟弱、天真、溫順、謹小慎微的性格特點。再來看看母親這個個體,沉浸在已逝歲月中內心孤獨而有些偏執的單身媽媽。影片中母親有句臺詞是這樣的“我選擇了你,為你放棄了芭蕾,我本來應該有更好的事業”,可知母親因為年輕時由于生下妮娜從而斷送了自己的藝術職業生涯,所以想把未實現的夢想全部寄托在女兒身上,希望在她身上能夠延續自己的青春,并對她抱有極高的期望。同時,為了避免女兒在舞蹈事業上跟她一樣半途而廢而對她嚴加管教,關注與掌握女兒的一切,對她除了練習舞蹈之外的任何行為都采取限制和干涉的態度,甚至沒有安裝房間門鎖,方便其可以隨意進出。似乎這也是一種暗示,她把自己女兒當成了一個小木偶,看似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實際都是母親控制力的觸角,在這樣的環境中這個木偶沒有自我的意識,沒有隱私,沒有本該屬于她這個年紀的激情與朝氣。與此同時,隨著年齡的增漲和周圍環境的變換,妮娜的內心又充滿著強烈的焦灼感,因為每個人都渴望成長、獨立,并擁有自我。在片中反復呈現妮娜背部的抓痕,其實都可以理解成她想擺脫母親控制、斷裂與母親聯系的意象細節,可見多年來的壓抑亟需排解。
整部電影戲劇的沖突可以說都是從妮娜需要同時扮演純潔無瑕的白天鵝和放浪邪惡的黑天鵝而開始。黑白天鵝就是一個隱喻,就好比人性的兩面,白天鵝象征著在母親庇護下的妮娜,一直按照母親的要求和意志在生活,善良卻毫無生氣;黑天鵝象征著妮娜潛在的一面,那是一種渴望激情、叛逆,向往自由和自主的完全不同于平時的她。在劇中她動作完美,舞技精湛,善良而純真是飾演白天鵝的最佳人選,但是黑天鵝的嫵媚與誘惑妮娜卻很難演繹。分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應該是妮娜自我意識的迷失。她雖然已經是28歲的大姑娘了,但心理年齡卻依然停留在前青春期階段,自我尚未蘇醒。母親的苛刻,父愛的缺失,交際圈的狹窄造成了妮娜人格的不完整,這樣的不完整不是自身的缺失,而是后天的壓抑,最后作為一種病態的人格發展形勢,使人脫離了真實的自我,無法實現其既定潛能的發展;人格陰影是一把雙刃劍,也是每個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積極接納、整合陰影就可以使之成為自我發展的建設性力量,回避、抗拒陰影則會被其強大的破壞力擊潰,自身人格陰影整合的失敗是造成其精神崩潰的根本原因。但其實妮娜的身上也許一直壓抑著一個想要破繭而出的黑天鵝,這從她悄悄拿走前任天鵝皇后貝絲的東西可以看出,她也瘋狂的渴望成為那樣完美的舞者。這個黑天鵝就是妮娜的另一個更加黑暗的人格,一直蠢蠢欲動想要掙破束縛,妮娜在片中一切幻想都來自于這只迫不及待掙脫出來的黑天鵝。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 “女人所受到的教育就使她缺乏主動精神,習俗令她們雪上加霜。”而對妮娜來說,這一時期的她是被動的,軟弱的,她只能聽命于他人。她心中沒有欲望,更沒有激情與活力,這樣的性格是難以演好黑天鵝的。在她一直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的28年里,反倒是黑天鵝激發了她本應由的自我意識,喚醒了她人性中的另一面。在影片最后尼娜自我毀滅象征著她人格的完整和自我的突破,在作品中以毫不掩飾之情表現了女性的自獨立意識及在實現中喚醒女性對于個性的解放與自我意識完整的警覺。
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電影幫助妮娜掙脫命運束縛的黑天鵝只是一個意象,真正其自我意識的喚醒還是來自本片中唯一的男性角色——托馬斯。擁有對舞劇主角選擇權的導演,是劇中唯一出現的男性角色,也不斷的強調妮娜的動作雖然完美,但卻缺乏激情。在妮娜始終不能完美展現出黑天鵝的魅惑狡黠時,是托馬斯用各種方式引導妮娜釋放自己,激活蘊藏在她體內的原始力量,甚至親自與妮娜對舞在撫摸和親吻中幫助妮娜尋找黑天鵝的誘惑。電影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似乎刻意把托馬斯這一男性角色打造成了妮娜生命里尋找自我不可缺失的正面引導力量,是唯一一個真正了解妮娜并給予她成長力量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他像父親指導女兒一樣,指導妮娜。而在妮娜生活中父親角色的缺失,也為妮娜認同托馬斯這個父親角色提供了先天條件。妮娜在托馬斯的推動下,最終完全釋放,并因此將“自我”完全犧牲,在自我與超我間拉扯,最終走向滅亡,成為男性權利下的犧牲品。雖然在托馬斯的幫助下,妮娜逐漸完整了自我意識找到了自我,但是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到底是妮娜的飛躍還是毀滅,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自己的答案。
參考文獻:
[1]張星,電影《黑天鵝》的精神分析[J].電影文學,2011(11).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藝術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