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口語是師范類院校學生踏上講臺上必須要完成的一門重要訓練課程,嘗試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即興演講環節,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為保證即興演講的效果,在課前有計劃有目的地針為即將開展的即興演講開列書目、布置調查等。做好即興演講的設計,對于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課堂;即興演講;資料;討論
教師口語是師范類院校學生踏上講臺上必須要完成的一門重要訓練課程,通過教師口語課程的訓練,讓學生懂得怎樣講話,怎樣講課。為提高教師口語課程教學質量,嘗試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即興演講,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即興演講就是在特定的情境和主體的誘發下,自發或被要求立即進行的當眾說話,是一種沒有文字依據的口語交際活動。演講者事先并沒有做任何準備,而是隨想隨說,有感而發。即興演講對學生來說,是課堂教學中一個極大的挑戰。學生由于所學知識有限,人生閱歷較少,在談吐修養上缺乏鍛煉,因此貿然進行即興演講訓練很難達到效果。為提高即興演講的質量,要提前做好鋪墊工作。
首先,在課前有計劃有目的地針對即將開展的即興演講布置作業。大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他們有著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大學生這一特點,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有深度有難度的課外作業,如開列書目,查找資料,做社會調查等。
開列的書目可以不必多,但要精當,對學生認知有一定好處。教師口語雖然是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的一門課程,但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句空話。好的語言表達,不僅僅是語音的標準,語句的通暢,還要有深刻的語言內容,精彩的表達技巧,這些絕不是通過讀字詞句就可以解決的難題。必須要讓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達到語言表達有組織有內容,才能夠精彩出色。為了保證即興演講的質量,在書目開列上要全面,不僅是知識的增廣,還要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所助益。
做社會調查可以讓學生克服固有的膽怯心理,積極走出校園,加強和外界的聯系。躲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們也要為我們的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也有責任為社會出一份力,通過做社會調查,讓大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社會中的某些現象,明確自己身上的責任。當這種責任感深深嵌入大學生的內心時,他們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才;也只有大學生意識到這種責任感時,他們才能夠學會珍惜當前擁有的一切。通過做社會調查,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多與校園之外的“社會人”接觸,懂得與不同職業不同地位的人交流,才能夠真正理解語言表達的內涵,從而避免夸夸其談,不切實際。
其次,在課堂進行分組討論。當學生對某一題目掌握了大量的資料后,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研究,得出一個經得起推敲的結論。
討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的過程,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經過討論這一環節,可以聽取多方意見和建議,從而得出最接近真理的結論。而且討論過程本身也是語言交流的過程,只有語言表達準確,才能夠說服他人,這一過程必然會促使學生對自己的語言進行精心錘煉,對掌握的資料作深入研究,認真論證其科學性,為下一步做即興演講打好基礎。
第三,即興演講題目的選擇。題目的選擇要科學,要有深廣度,它可以是社會現象的評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的交流。但是題目的選擇要與之前所做工作相互聯系,讓學生明白到自己所做得努力沒有白費,它并不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做的簡單堆砌,知識很快就會被運用到實踐中。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論據,論述才能有理有據有說服力,即興演講才能有深度有信度而且有效率。學生的即興演講常常是流于表面,三言兩語,不痛不癢。有時因為不知該說些什么而使得語言表達拖沓,或是斷續,甚至連說話者自己都不知所云。只有在即興演講中讓學生能夠運用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把自己的所學運用到語言表達中,才能使語言表達內容充實,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而且學生明確知道自己要說什么,怎樣說才能更具有說服力,這樣的即興演講才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這種經過精心設計的即興演講,似乎已然變成了命題演講,其實不然。命題演講是提前給定題目,是根據題目找材料。而在課堂上的即興演講,是通過材料論證題目,使學生在演講過程中有話可講且講得有理。而且當學生對演講題目有深刻理解有詳實的資料時,才能有意愿有信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確切地說,這樣的即興演講,是根據掌握的資料來進行演講,與命題演講有著本質的不同。
當這一切環節做好,再進行即興演講練習,會收到極好的效果。因此,即興演講練習不能盲目冒進,有時一個月也未必能做一次成熟的即興演講訓練。我們追求的不是膚淺的課堂教學,不是知識點的傳聲筒,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做好即興演講的設計,對于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意義。這一設計過程,不是停留在語言表達訓練的基礎上。語言只是人類表達思想的物質外殼,真正精辟的語言表達還是要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實現,因此,教師口語課不僅僅要教會學生使用有著嚴密邏輯的語言形式,還要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實現語言表達的流暢與精彩。
(作者簡介:侯素馨(1975-),女,遼寧綏中人,內蒙古集寧師院學院中文系,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詩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