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公修筑的東西二陂在哪里,葉縣史學研究者思想認識也不一致,本文經實地考察及大量史志資料為依據,認為西陂在葉縣高莊一帶,東陂北壩從寨底村到安莊西,東西有十里左右。
關鍵詞:葉公;東西二陂;水利工程
葉公姓沈名諸梁,字子高(公元前528-459年)。公元前505年封葉,史稱葉公。葉公尹葉時,勸農桑,筑東西二陂以灌民田,使數十萬畝農田得到灌溉,旱澇保收,人民安居樂業。公元前489年,63歲的孔子周游列國來到楚地拜訪葉公,葉公問政于孔子,子日:近者悅,遠者來。留下了這一千古佳話。其中,修筑東、西二陂這兩個灌溉水利工程是葉公治葉期間的一件突出作為。至今已兩千多年,仍為葉地的農業生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由于國家重視文化建設,文化事業得到進一步繁榮發展,地方文史研究方興未艾,葉公修筑的東西二陂在哪里?葉縣文學研究者思想認識上也不一致。為此,葉縣文化局組織了本地文史學者到方城山下、澧水兩岸進行實地踏勘。現結合有關史料記載和實地踏勘后的情況談一下我對東西二陂所處位置的認識。
葉縣是個擁有厚重歷史的古城,歷代縣志和《水經注》都對葉公所筑的東西二陂做過詳細記載,現今仍可作為考證東西二陂位置的可靠依據。
明·嘉靖《葉縣志》記載,東西二陂:據《水經注》,西堰(陂)水出方城山,東流蓄水為陂,方二里,東北注澧水。澧水又東注葉陂,即東陂。東陂最大,東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并沈諸梁所作,今名水城。
清·康熙《葉縣志》記載,東陂,在縣東南。澧水所注,東西十里,南北七里。西陂在縣西南,方二里。二陂皆春秋沈諸梁筑。
清·同治《葉縣志》記載,東西二陂:方城山有涌泉東流,蓄之為陂,方二里,即西陂也。陂水散流,經葉縣東南北人澧水;澧水又東注葉陂,即東陂也。東陂最大,東西十里,南北七里,引水以灌民田。二陂并葉公沈諸梁所作,今遺址尚存,名水城。
《水經注·汝水》:澧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縣南有方城山,山有涌泉北流,蓄之以為陂。故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東經葉城南,而東北注澧水。澧水又東注葉東陂,陂東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并諸梁之所堨也。
《水經注疏》卷二十—汝水:汝水又東,得澧水口,水出南陽雉縣,亦云,導源雉衡山即《山海經》云衡山也……澧水又東南,經唐城北,南人城,而西流出城。城蓋因山以即稱矣。澧水又屈而東南流,經葉故城北,《春秋·成公十五年》,許遷于葉者也。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強中國,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華夏,故號城為萬城,或作方字。澧水經其城東與燒車水合,水西出苦菜山,東流葉城南,而下注澧水。澧水又東,經葉公廟北。……澧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縣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謂楚國方城以為城者也。山有涌泉,北流,蓄之以為陂,陂塘方二里(熊會貞按:《方輿紀要》引志云,西陂方二里。本此說,在今葉縣西南)。陂水散流,又東,經葉城南,而東北,注澧水。澧水又東,注葉陂,陂,東西十里,南北七里。(會貞按:《方輿紀要》東陂在葉縣東,引志云,東西十里,南北七里,亦本此說:在今縣東南。)二陂諸梁之所堨也。陂水(會貞按:此陂水即澧水。)又東,經舞陽縣故城北。又經定陵城南,東與芹溝水合。其水導源葉縣,東經舞陽城北。又東,經定陵縣南,又東南流人澧。……澧水東經郾城故城南,左入汝。
經過對以上史料的綜合分析和實地踏勘,我認為西陂就在高莊水庫一帶。理由如下:(一)從葉故城方位上看,西陂位于葉故城西南;(二)塘方二里,與高莊水庫相仿;(三)西陂可蓄方城山之水,經葉故城東南,北注澧水。東陂在什么地方呢?東陂應在南水城。理由如下:
(一)東陂在葉故城的東南;(二)在南水城有清光緒石碑為證:南水城春秋葉公沈諸梁所筑……(三)東陂的東壩從寨底村往南到朱庵村南,南北有七里左右。東陂北壩從寨底到安莊西,東西有十里左右。由此看來,符合史書上東陂南北七里東西十里的記載。至于說,明清縣志記載的東西二陂就是現在的南北水城,從現實位置看只有南水城是—致的,北水城方位不—致。現在的南北水城和葉公修筑的東西二陂不是同一個時期的水利工程,應另當別論。
那么,為什么會有學者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呢,原因是《水經注》記載有—字之誤。《水經注》記載“澧水又東注葉陂……”這樣看來東陂是醴水所注,在2500年前,澧水水勢浩大,在過去沒有像今天孤石灘水庫大壩那樣水利工程攔截澧水,澧水是無法注入東陂的,可見《水經注》記載有誤。錯在什么地方呢,我認為澧水東注葉陂的“澧”字,應改為“陂”字。修改后的《水經注·汝水》為澧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縣南有方城山,山有涌泉東流,蓄之為陂。故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東經葉城南,而東北注澧水。陂水又東注葉東陂,陂東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并諸梁之所也。清末民初由楊守敬篡疏、熊會貞參疏《水經注疏))卷二十—汝水篇:“陂水(會貞按:此陂水即澧水)又東,經舞陽縣故城。”顯然,《水經注疏》也有舛誤的地方,把陂水改為澧水,上句的澧水又東,注葉陂。根據實地考察,應改為陂水又東,注葉陂。這樣東西二陂則無爭議。也符合當時葉公修筑二陂的設想和目的。
葉公修筑的東西二陂是我國歷史上較早的水利工程,他是變水害為水利構想者的實踐者。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和本世紀初葉縣人民重新修復了東西二陂,使葉公修筑的東西二陂至今仍在造福葉縣人民。
(作者簡介:董建磊(1973.5-),男,漢族,助理館員,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