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營銷是中藥企業整合各方資源、打造差異化營銷平臺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提升品牌美譽度、提升品牌價值、增進與目標人群的互動方面,效果尤其明顯。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歷來就與“善”、“德”、“良心”等公益性字眼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系,中藥企業的社會使命也決定了其在公益營銷方面的可行性和貼切性。
然而跟所有的營銷策略一樣,公益營銷也有著獨特的規律和基本操作原則。如果違背了這些基本原則,公益營銷就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有時甚至還將產生巨大的副作用。
面向終端市場的公益營銷本身就具有廣泛傳播的特點,要使這種傳播效果最大化,那么首先就要盡量考慮公益活動參與的廣泛性和受益者的代表性。
公益營銷的投入與產出并非總是呈正比例關系,但其影響力與受益者受益的多少是呈正比例的。將1億元投入1億人與將1億元投入100萬人所產生的影響,往往后者會更大。為什么有的企業投入上千萬元做某一領域的公益事業,其社會影響還不及有的企業投入幾萬元救助一個貧困兒童的影響力?這除了策劃水平的差距外,在針對性方面肯定亦有不足。
公益營銷的大忌是急功近利和活動過程中對企業(產品)的露骨宣傳。為了避免這種難堪,同時又能巧妙地起到提升企業(產品)品牌的作用,在選擇公益項目時,注意活動內容與品牌內涵的關聯性就顯得極為重要。比如云南白藥一般會重點選擇體育方面的公益項目,成都恩威會選擇婦女保健方面的一些項目,這與這些企業的產品特點是分不開的。
企業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政府或民間組織出面舉辦公益活動,永遠比以利潤為根本目標的企業出面舉辦公益活動所能得到的響應和影響大得多!因此,即使公益點是企業想出來的,所有的錢都是企業贊助的,具體活動是企業安排和組織的,企業也不應該以主辦者自居,而應該把政府或民間組織的相關單位推到前臺。要借助這些組織的公信力,把公益營銷的主題深深地鍥入目標消費者的心智之中。
中藥企業對慈善公益的理念總結上升為一種經營之道,把內涵真善美普世價值觀的公益活動融入營銷行為中,贏得了醫療界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認同,結果不只是提升了中藥企業的企業品牌價值,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醫藥專家群體紛紛向中藥企業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這種創新的營銷模式自然會收到超值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