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泥硯是陶硯中的佼佼者。山西絳縣(古稱絳州)的澄泥硯,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甘肅的洮硯并稱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硯。
澄泥硯,始于唐代,興于宋代,曾作為貢品。宋代米芾說:“澄泥硯中有馨香。”據說,制作澄尼硯是提取汾河下游的泥,放在絹袋中,經漂冼淘澄,取沉淀的細泥,加工成硯坯,再用利刀修飾雕刻,然后人窯燒制而成。
澄泥硯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山西絳縣澄泥硯,其硯細膩堅實,滋潤似水,發墨不損毫,能與石質佳硯比,有鱔魚黃、蟹殼青、蝦頭紅、綠豆青、玫瑰紫、豆瓣砂、朱砂紅等品類。廣義的澄泥硯指澄潔細泥燒練所成之硯。如山東泗水縣柘溝鎮的柘硯,河北省饒陽一帶的滹陽硯,河南靈寶縣(古城虢州)的澄泥硯等。其中柘硯在宋代就很有名,此種硯有些還刻有“魯柘硯”的銘文。
宋代李之彥《硯譜》中記載:“虢州澄泥,唐人品硯為第一。”
據古《陜州志》記載:澄泥硯,唐宋皆貢,澤若美玉,擊若鐘磬,堅而不燥,撫之如童膚,儲墨不耗,積墨不腐,作書蟲不蛀。澄泥硯的最上品有鱔魚黃、綠豆青、玫瑰紫、豆瓣砂、朱砂紅等特殊的窯變工藝,使澄泥硯五彩繽紛。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唐之澄泥,硯品為第一,惜乎傳少。”清乾隆帝也贊其曰:“撫如石,呵生津”,視為國寶。1914年曾參展于巴拿馬博覽會,榮享盛譽。1999年6月,江澤民親自使用澄泥硯后給予了很高評價,澄泥硯已成為現代家庭和文人雅士觀賞、收藏、饋贈親友、陶情冶性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