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是文化享受的過程。當趙晨把一瓶酒中包含的文化、歷史積淀通過各種途徑展現給世人的時候,這大概就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吧!
“茅臺的味道就像用刀刻在你的腦海里一樣,怎么都忘不掉”正是這種刻骨銘心讓他對茅臺酒收藏情有獨鐘。
他收藏的茅臺數量連他自己都算不清,且每個種類都很全,從民國時期的“賴茅”到新中國成立后的“五星”、“飛天”、“葵花”等,幾乎沒有斷代。
他出版了中國藏酒界首部研究著作《茅臺酒收藏》,隨后又陸續出版了《趙晨說藏酒》、《茅臺酒收藏投資指南》,填補了國內收藏酒文化書籍的空白。
他就是資深茅臺酒收藏家、茅臺酒文化深入研究者、茅臺酒藝術博物館館長趙晨。
鐘情茅臺收藏
趙晨告訴記者,有三類人收藏茅臺酒。第一類,賣酒者,以酒為生者。第二類,淘酒者,四處淘酒,把藏酒當做顯示身份的標簽。第三類,愛酒者,有涵養、有文化,更有收藏愛好的成功人士,不但藏酒,更懂酒、懂酒文化。
趙晨就屬于第三類。
從小上私塾,熟讀四書五經,酷愛書法、繪畫,其作品曾多次在國外展出,趙晨的文化底蘊十足。
說起收藏,32歲的趙晨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包括古錢幣、郵票、書畫、瓷器、玉器及其他雜件。
開始收藏酒則是因為好奇。
1999年,趙晨和父親在家收拾屋子,“父親拿著都標有‘中國名酒’的兩瓶酒問我,這兩瓶酒都是中國名酒,它們有什么區別嗎?到底有多少中國名酒呢?”這個問題一下引起了趙晨的好奇心。以前聽說四大名酒,又聽說八大名酒,到底有多少中國名酒呢?帶著這個疑問,趙晨開始廣泛查資料,并逐漸對中國白酒產生了興趣,由此開始了他的“漫漫”藏酒旅程。
2004年,趙晨把中國55種優質酒和17種名酒都收藏齊了。而這個時候趙晨遇到了一個“瓶頸”:接下來要收藏什么酒?自己的藏酒之路不能就此結束了。
深思熟慮之后,趙晨把眼光投向了茅臺酒收藏。“從漢武帝‘甘美之’的贊譽,到清代大詩人鄭珍的‘酒冠黔人國’;從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震國威,再到開國大典國宴用酒……茅臺酒文化可謂博大精深。”這是吸引趙晨收藏茅臺酒的最重要的原因。
為了收藏茅臺,趙晨幾乎走遍了大江南北,遇到各種困難,也結識了不少朋友。
2006年,趙晨去貴州淘酒,聽說有位退休老干部家中有瓶老茅臺。趙晨登門拜訪,當老人拿出這瓶酒時,趙晨眼睛都亮了,竟是一瓶1956年的繁體“五星”。他將這酒的名稱、特點、背后的典故一一說來。老人很是感動:“年輕人能對茅臺酒文化如此熱愛,這酒送給你做研究,能把茅臺酒文化發揚光大,也算是它最好的歸宿。”
老人要將酒送給趙晨,但趙晨卻沒有接受。
“一瓶七八十年代的酒以前只要1000多,現在漲到三四萬,我說這酒肯定會漲,你以后肯定會后悔。所以,當時我給他雙倍的價錢,三萬元買下了這瓶酒,這也是對這個酒文化的一個尊重。現在這瓶酒已經漲到150萬。”趙晨回憶到。
收藏潛力大
當初剛開始收藏茅臺酒時,人們都覺得趙晨是玩物喪志,花幾萬元去買一瓶酒,簡直不可思議。
但當茅臺酒拍賣熱潮來了之后,一瓶茅臺可以拍到100多萬的時候,大家又不得不贊嘆趙晨有眼光。
趙晨告訴記者,其實這是茅臺酒從“地板價”到價值回歸的一個必然過程。
“什么叫‘地板價’,就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齊白石、張大干的畫賣幾十塊錢、幾百塊錢的時候,它叫‘地板價’。2009年之前,茅臺酒就處在‘地板價’的境地。”
當人們慢慢認識到茅臺酒的價值,它不僅僅能喝,還蘊含有更多的文化內涵的時候,它的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
現在,隨著藝術品市場整體的一個回調,茅臺酒的價格也有所回落,變得更加理性了。“100萬的東西變成60萬,價格是下了很多,但相比最初的地板價6000元,還是漲了很多倍,所以很多人會說,是不是漲的太快了。但我覺得‘地板價’是沒有被發現,‘天價’是炒的太高,現在的回落是真正理性的。”
對于茅臺酒收藏未來的市場表現,趙晨顯得相當有信心。
“有可能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以后,茅臺老酒的價格會以每年20%40%的速度增漲。因為茅臺酒廠規定每年的新茅臺酒都會提價10%,而且新的茅臺酒是可以生產的,它的產量是可以不斷增長的,茅臺酒在2001年的時候產量達到一萬噸,去年的時候超過三萬噸,漲了三倍。但老茅臺酒越來越少,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說新酒每年漲10%,老酒每年漲20%40%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同時,趙晨也告訴廣大的茅臺酒收藏愛好者,“物以稀為貴”,是收藏界的定律。作為高端投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陶瓶、白瓷瓶茅臺酒仍然是首選,其稀少的存世量和悠遠的年份,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將越發珍貴,升值率極高。
作為普通品種的投資,能夠擁有一瓶或數瓶諸如20世紀80年代的普通茅臺酒同樣可以跟隨市場走勢獲得價值收益。例如一些年份酒,就是一個很好的買入時機。
茅臺酒文化推手
“每個收藏家都有兩個夢想,而且這種夢想極其的相似,一是著書立說,一是建博物館。”趙晨說。
如今,這兩個夢想趙晨都實現了。
“著書其實就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換了一種形式來宣傳酒文化,是另一種表達對國酒文化尊重的方式。”
而之所以要著書,也是偶然。
在深圳機場候機的時候,趙晨發現書店的書架上介紹洋酒的書有十幾本,而關于中國白酒的書一本沒有。當時他非常氣惱。“中國是世界上制曲釀酒最早的國家,白酒的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而中國的藏酒之風也興起的較早,在北宋年間就首次出現了較大規模的收藏熱。但是僅跟洋酒相比,關于白酒收藏、投資的書籍少之又少。”趙晨說。
于是,一個迫切的想法占據了趙晨這個熱衷于傳播中國白酒文化的人的心——出書。
從第一本被業內奉為茅臺酒鑒賞寶典的《茅臺酒收藏》,到適合百姓閱讀的普及版茅臺藏酒書籍《趙晨說藏酒——茅臺篇》,再到最近新出的《茅臺酒收藏投資指南》,趙晨的出書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我試圖用最為通俗簡潔的方式來講述茅臺酒的歷史,但是茅臺酒的歷史文化深厚,很難用簡潔的語言去盡善盡美地表現,無論是誰去做,都會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我去做了,我只是想盡可能的為藏酒事業做點貢獻,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的弘揚,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趙晨說的很坦誠。
能出書,趙晨還要特別感謝一個人——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趙晨《茅臺酒收藏》就經季克良親自審閱,全面系統的修改,并在百忙中特意撰寫序言。
“季老當時的工作非常忙,但每當我有問題向他請教時,他都會耐心的替我解答。如果有問題他解答不了,他會立即打電話,詢問進廠時間比他還長的老師傅。季老一輩子就做一件事,一輩子就釀一瓶酒,他的精神感召著我,讓我一直堅持酒文化的傳播。”
除了出書,趙晨還籌備建立了國內首家茅臺酒博物館。博物館位于周恩來總理故居的對面,2000平米的館分為三個區域:實物展示區、會員交流區、酒文化研究中心。
酒文化研究中心,是對酒道、酒文化等各方面進行發掘研究的地方。“研究中心的人員組成,只有高學歷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那些真正熱愛酒文化,能夠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正正經經的做這件事情。能夠把酒文化傳播出去,使博物館能夠成為我們中國酒文化的發揚地。”
收藏是文化享受的過程。當趙晨把一瓶酒中包含的文化、歷史積淀通過各種途徑展現給世人的時候,這大概就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