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高職院校通過“在企業設立實習基地、后置訂單、企業冠名班”的三步走推進“訂單培養”途徑。
關鍵詞:訂單培養 實習基地 后置訂單 冠名班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05-01
自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改革統招統分的辦學體制后,一些職業院校就開始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采取聯合辦學的形式以使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特色,并以此來推進學校的就業工作。其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以下簡稱訂單培養)就是一種新型的校企合作形式[1]。“訂單培養”是指院校針對用人單位需求,與用人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簽訂學生就業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設備等辦學條件方面合作,通過學校、企業兩個教學地點進行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研結合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2]。我院在多年開展“訂單培養”工作中探索出“設立實習基地、后置訂單、企業冠名班”的三步走推進途徑。
1 在企業設立實習基地,培育“訂單培養”合作企業
校外實習基地是職業院校學生鞏固理論知識、練就實踐能力、實現角色轉換、培養綜合職業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場所。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是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內容,也是校企合作實施“訂單培養”的基礎。
我院逐步建立起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已達152家,這些基地絕大多數已成為學生就業基地。其中,有45家已發展成為“訂單培養”的合作企業。例如:我院水產養殖技術專業1984年在全國首創的“養魚生產全過程實習”教學模式,在多年的實施中建立了27家校外實習基地,在此基礎上,現已與北京科力旺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利洋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工作。再如:我院制藥技術專業與黑龍江省珍寶島制藥有限公司的合作,2006年校企雙方就2004級學生最后一個學期的生產實習達成合作意向;2007年春季有39名學生在珍寶島藥業完成了畢業生產實習任務并有部分學生留在企業就業,其后兩年延續了這種合作。
2 后置訂單,建立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關系
這里所說的后置訂單是指在學生入校后至畢業前,由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協商,達成以到企業就業為主要內容的“訂單培養”協議,我院目前有三種形式。
(1)企業“后期介入”模式,即:企業在第5學期未來校招錄學生,通過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明確學生與企業的頂崗實習及就業關系,主要適用于“2.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2.5年,第6學期到校外實習基地實施實習與就業一體化就業模式。
(2)企業“中期介入”模式,企業在第3學期末或第4學期初來校招錄學生,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將到企業就業的學生,并于第5學期開始進入企業參加為期2個學期的企業學習。這種模式企業于第4學期開始即可參加學生的培養,主要適用于“2+1”式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2年,第5、6學期到校外實習基地學習。例如:我院2010級畜牧獸醫專業82名學生還有一年半畢業已被用人企業預約聘用;食品類專業與哈爾濱米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米旗店長班”,企業于第4學期到校為學生傳授店面經營管理方面的課程。
(3)企業“前期介入”模式,企業在第1學期或第2學期即來校招錄學生,通過學校、企業雙方協議或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協議明確“訂單培養“關系。這種模式企業可以提前參加學生培養,參加專業技術課程開發與教學實施。例如:食品類專業與哈爾濱米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米旗加工班”,學校、企業及學生于第1學期末即達成“訂單培養”協議,企業從第2學期開始,成立了米旗班大師教學團隊,承擔了校內《焙烤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教學。
3 確立企業冠名班,深化校企“訂單培養”
訂單班由企業提出,由學院組織招生,班級實行雙番號制,即在學院正常編番號的同時,并冠以企業名稱。如我院畜牧獸醫專業的“谷實班”、電子商務專業的“中惠班”、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智慧班”等。我院2009級7個專業與9家知名企業簽訂了訂單培養協議,招生388名學生均為企業冠名班。
企業冠名班是訂單培養效果最佳形式,訂單班的人才培養方案由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企業深度介入教學過程;學生更早地介入企業的多種活動。企業承諾接收訂單班絕大部分學生就業;訂單班的學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在所定的企業就業,也可選擇其他企業就業。同時,有的訂單企業對訂單班設置獎學金和助學金,如“中惠班”、“亞彎高星班”訂單企業即設置了助學金,又設置了獎學金。
參考文獻
[1] 易今科.論高職“訂單培養”的內涵與分類[J].職業教育研究,2009(6).
[2] 劉小芹.訂單式培養高技能人才應具備的基本條件[J].中國高等教育,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