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職業學校的車工實習中由于實習時間短學生學習水平優劣有差,如何在短期內讓學生學好車工,成為一名合格的車工一直困繞著我。利用實訓過程中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提升,改革教學模式來培養新一代的車工人才是我們當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務。
關鍵詞:車工實習 教學操作 平時成績 螺旋提升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152-01
1 理論和操作方面的提升
車工實習只是我們學校實訓課程的一類但它包括了理論與實踐,教與學,學與練幾個環節。而在這幾個環節中我們要有所側重,讓學生掌握車工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親手干一干。但是再干之前必須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方法,在目前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理論時間只占一天實習中的20%,而在這20%的時間里學生能否清楚明白的掌握我們則無從得知。因此在一個班級實習之前,帶班教師可以先與專業課教師進行溝通了解班級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情況,知識點的涵蓋情況。從而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知道哪些知識必須詳細講,哪些則可以簡單略過,這樣也可以大大提高我們教學的效率和時間。
在車工教學操作過程中我們一般分接觸感知、操作模仿、協調完善和熟練掌握四個階段。接觸感知具體就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演示使學生明白本次實習目的和內容,對掌握操作技能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操作模仿階段是指教師在分組或示范時按照正確的車工操作流程和動作規范要求進行一種實踐活動,如最起始的裝工件裝車刀,切端面切外圓。協調完善階段是學生把已掌握好的局部動作連接起來,在此階段中教師主要指導技能的完整性和每個動作的前后順序,如加工多個臺階軸時順序,熟練掌握是指反復訓練把尺寸做到相應的公差范圍內,并且加工過程中動作又快又熟練。在四個階段中教師著重注意學生在操作模仿階段的學習,這是學生掌握技能對否的關鍵點。在目前我們的教學管理中我們主要采用兩名教師分組示范訓練學生車工初級各個內容,但在實習中我們完全可以把前一或者前二甚至前三項內容一起有機的組合起來練習而不是把所有內容都過了一邊之后再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練習。在學生干的過程中,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逐一解釋,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 平時成績的考查與評定
在車工實習教學中,對學生的平時加工零件的成績進行系統的正確的考查與評定對學生工件的質量和尺寸控制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實習教師按照具體的、客觀的考核標準來檢驗實習教學的效果,另外通過成績的匯總可以直觀的讓實習教師知道班級學生的技能程度及出現集體錯誤之處以此來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進一步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方法。
2.1 考核要及時和普遍
目前在我校的實習方式主要是半天文化課與半天實習課交替進行。學生一天中既要完成文化課的教學布置任務,還要實習課的教學任務相對來說內容比較多,那么及時和普遍的檢查學生的工件成績考核匯總就可以及時得到信息的反饋,從而快速的了解學生目前對于某課題的掌握程度,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存在的缺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輕重程度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來彌補出現的問題。為此我們可以采取幾種方法來解決:(1)對于重要課題或綜合件等工件教師需重點考核打分。(2)對于一些簡單工件或基礎課題可以適當進行抽查考核。(3)學生可以進行自查,互評,教師有側重的抽查,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間的自覺性,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有目的的學習,復習。又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以上幾個方法在選擇時都必須參照及時性和普遍性的原則。對于學生的平時成句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記錄成績時我們主要采用:《車工日評價表》、《學生成績匯總表》、《學生綜合件考核表》等方式來評定,做到準確打分,指出扣分所在,激發學生爭勝的心理,爭取下次取得好的成績。
2.2 考核要客觀和標準
教師在給學生評定成績過程中要做到客觀、統一、標準。若是實習教師根據個人喜好,隨心所欲的給學生進行打分,那么平時成績既缺乏真實性也缺少標準的評定等級。而且教師也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損害自己在學生中的誠信,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學生對分數不重視,忽視實習的過程,所以在評定中必須給出一個統一的評定標準,如工件的尺寸大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工件的工藝步驟、學生操作時的安全規范等方面要求。防止教師因個人因素考核,也讓學生信服對于各自的分數加以重視。實習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實習工件的復雜程度及技術要求做出統一的評定標準后可以讓其他實習教師交叉批改,評定完成績后要做詳細的記錄和分析,把扣分嚴重的,普遍的問題調查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根據原因采用哪幾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向學生進行講評。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得分和失分的原因以免在下次操作中犯同樣的錯誤。
3 教學模式的應用
可以采用“螺旋提升式”教學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來安排教學內容,它強調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初步了解到全面掌握、前后結合等認知規律。它改常規教學的“簡單重復”為新教學模式的“階段式反復”。
在現在我們的教學中主要是完成初級車工的培養,要完成車外圓、車端面、車臺階、切槽、鏜孔、錐度、車三角螺紋七個課題的訓練內容。按照我們平時的教學方式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把一個課題練習熟練后再進入下個課題的方法來分段練習七個課題,到最后把所有內容整合于一起練習并考核。在這期間幾個課題基本都是單獨分開、互不影響。然而在這幾年教學中我發現事實并不是這樣在加工槽和孔時,我們同樣也要進行外圓,端面的車削。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訓練車外圓和端面、臺階然后再進入下個課題,還不如花短時間進行外圓、端面、臺階練習讓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后,馬上進入下面槽和錐等練習。因為在此其中我們同樣也可以練習車外圓、端面和臺階,這樣的話可以節省出之前的時間,并且訓練的外圓和端面的時間并沒有減少太多。當學生把七個課題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再回過頭來進行二階段所有課題重新訓練,就感覺輕而易舉比在單課題上反復訓練要來的效果好的多。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組織.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
[2]車工實習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