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原有經濟模式已明顯不再適應現代社會,舊工業建筑何去何從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改造和拆除是兩個主要途徑,從經濟和科學角度分析,改造無疑更有利于城市的歷史保留,同時避免了財力和物力的浪費。本文就天津市近年來舊工業建筑改造做一些討論。
關鍵詞:舊工業建筑 重生
中圖分類號:TN4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29-01
天津是一個有悠久工業歷史沉淀的城市,在近代一度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的轉型,越來越多的舊工業建筑被閑置了,本文將從國內外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案例對天津舊工業建筑的重生做一個論述,為以后天津其他舊工業建筑轉型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1 國內外舊工業建筑改造性再利用
在美國和歐洲以及中國其他城市,有很多改造廢棄工業建筑的成功例子。模式有兩種:功能轉換和創意提升。在這些工業發達國家,許多工業化時代的廠房都失去了其原有的生產功能,面臨著急需被注入新鮮的商業及文化藝術血液,賦以新的生命含義,使其變成新興的第三產業或者創意產業。
例如,歐洲傳統重工業區—— 德國魯爾工業區就經歷了這樣的興衰和重生。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后,大批的設計、藝術等人士聚集在此,他們沒有摧毀原有建筑,而是將大片衰落的產業基地保存,使其變成了魅力無窮的創意產業、公共休閑場所,工業廢區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功能。德國魯爾工業區整體性改造和開發將這個破敗的工業區神奇地轉變成了全新概念的現代生活空間,為世界各國樹立了杰出典范,提供了成功的寶貴經驗。
再如中國上海的皮帶機械廠,深圳的華僑城東部工業區等等,這些大量產業類建筑,因為有著特定的使用空間和堅固性等特點,經過了功能轉換再生模式的創新改造,同樣獲得了重生。
2 天津紡織機械廠改造
天津紡織機械廠始建于1946年7月,是我國最早研制和生產棉紡粗紗機、絡筒機的大型骨干企業。在20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為天津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隨著天津市工業布局調整,紡織工業東移,現有大部分廠房被閑置。2011年初,經河北區政府批準,紡織機械廠房以整體租賃閑置資源的形式發展新產業,這就意味著這片荒涼之地又開始要煥發新的活力了。
2.1 功能轉換
閑置多年的老廠房之前失去了效益價值,成為了紡機的“累贅”,也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這次以“低碳環保”為主題的產業園改造主要分示范區、交易展示區、孵化研發區三個功能區域。同時,園區將建筑節能、綠色產業等作為園區的主要產業方向,以此對低碳產業提供合理產業支撐。同樣的廠房,不同的產業結構,不同的經濟效益,通過功能的成功轉換,這些都達到了。
2.2 創意提升
創意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新興的社會需求上,創意產業是創造富有意義的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其價值體現在創造知識型資本,所以它的產業形態和活動方式,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產業。綠領產業園本著“環保,節能,低碳”原則,引入了中國綠色照明教育示范基地、新奧能源中心等多家創意企業入駐園區,創意產業取代了傳統的倉儲和加工業。
創意產業同時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一方面,以獨立的產業形態存在,并逐漸成為主導產業;另一方面,通過產業滲透的方式對傳統產業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綠領產業園,產業結構、從業人員、產值稅收的層級均得以提升,截止2011年底園區累計新增注冊額2.36億元,新增投資額8000萬元,新增稅收額1300萬元,真正意義上提升了經濟增長,實現了傳統產業向創意產業的成功轉型。
2.3 創意產業園誕生的主要優點
(1)創意產品呈現智能化、個性化特點。創意產業以創造力、個人智能、獨特技能為要素,以文化產品為載體,消費動機從滿足日常各種需求轉向對生活的體驗。創意產品的文化差異性,對創造高附加值的貢獻,遠遠超過產品質量的貢獻,甚至呈現邊際收益遞增的趨向。
改造后的產業園包含建筑節能、綠色照明、工業減排、生態家居、綠色能源等多家知名企業,他們從不同生活需求方面滿足了人們對生活的體驗,同時帶動產業鏈的聚合,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產業共生環境。
(2)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不僅因為創意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類型,更重要的是創意—— 藝術化的創新,作為生產要素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產業園區的宗旨是不僅要給企業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辦公、通訊與網絡等共享設施,還要提供政策、融資、法律和企業文化等多種創意服務,降低企業的風險和運營成本,謀劃多元方式,幫助企業把專利、發明、創意形成商品進入市場,擴大盈利。
(3)創意產業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在創意產業的藝術活動中不僅包含著藝術策劃、投資、生產等一系列的經濟活動,而且還包含中間環節。由此看出創意產業是關聯度很強的產業形態,可以提供大量的、嶄新的就業機會。僅到去年底,已經有69家企業,1200人入駐產業園。
(4)創意產業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創意產業對產業結構的升級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獨立的產業形態存在,并逐漸成為主導產業;另一方面,是通過產業滲透的方式對傳統產業加以改造,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長產業的生命周期,從而拉長了產業的價值鏈。
3 結語
天津紡織機械廠的重生標志著天津舊工業建筑的又一次創意成功轉型。近年來由于城市整體發展速度加快,城市舊工業建筑與城市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隨著人們對工業遺產重視程度逐漸提高,舊工業建筑的重生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從以上各個舊工業建筑的成功轉型,結合天津近年來產業園的創意重生,可見天津舊工業建筑的再利用模式已日益成熟,他們的成功轉型增強了城市歷史厚重感,傳承了城市歷史文脈,對天津日后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金為,周保衛.舊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新進展[J].工業建筑,2008(8).
[2]李利,秦柯.產業類舊建筑再利用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
[3]劉叢紅,潘磊.國外舊建筑適應性再利用研究及啟示[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4]趙立志,張曦沐.“創意產業”與舊工業建筑及其地段的再利用[J].建筑科學,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