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三個小案例,引出對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有效對話的幾點思考。從以下三方面:作為一名新教師,如何融入學生的思想,真正做到換位思考;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提升課堂效益進行具體的闡述。一旦老師掌握了與學生說話的技巧,對于課堂教學將帶來無限的力量。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對話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150-01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一篇教學隨想中提到了他所追求的課堂教學境界:舉重若輕,行云流水。任何脫離學生實際因而讓學生不知所云的“精彩講解”和“深刻分析”,都不過是教師“舉重若重”的自言自語。作為一名剛踏入工作崗位不到兩年的年輕教師,如何實現在專業性強的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有效的交流,值得探究和思考。
1 融入學生思想,回歸學生時代
有時候,老師的力量真的可以足夠強大,在課堂的教學中,應該拋開教師的身份,將自己放置于學生的地位,如果坐在下面的是“我”,面對講臺上的那個“我”,感受如何。
1.1 案例回放
《我的同桌叫“墻壁”》:直到現在,回想起這句話,依然覺得小杭同學是非常幽默的孩子。也因為這樣一個小插曲,讓小杭同學對會計專業課重新燃起了學習的興趣。在一次復習課上,我采用抽簽的方式進行“快問快答”,讓學生把同桌的姓名寫在紙上,如果沒有同桌,就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入盒中。在進行答題的過程中,我抽到了一張紙條,打開一看:呈現墻壁兩個字。我很想知道是誰在惡作劇,而“當事人”居然很勇敢:老師,我的同桌叫“墻壁”。“當事人”便是小杭同學。我示意他坐下,為了顯示老師的威嚴,我嚴肅的說:“請小杭同學以后聽清楚老師的要求,下次注意了?!闭n后,我將這個小插曲說給辦公室的老師聽,有位老師半開玩笑的說:他確實沒說錯,他一個人坐,旁邊當然是墻壁。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蛟S是做班主任的敏感吧,我覺得機會來了。在下次基礎會計課上,我特意在下課前五分鐘,鄭重其事向小杭同學道歉,并贈送了一枚書簽。這次事件過后,我驚喜的發現,小杭同學每到上我的課,變得精神了,眼睛變得有神,也慢慢開始積極回答問題了。
1.2 案例思考
每位老師都應該時刻意識到,不能對學生采取疏遠冷漠的態度。為了了解學生眼中的世界,我們需要發揮我們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只有真正的融入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行為做出合適的反應,才能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與學生的有效對話。
2 引入微笑規則,營造快樂課堂
古龍說過: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每一次在任課班級的自我介紹中,我都引用了古龍先生的話。我告訴學生,每天都要發自內心的開懷大笑,清脆的笑聲往往會帶來恍然大悟的神奇感受。會計是理論性比較強的專業,學生的潛意識認為會計課都是十分乏味枯燥的。如何打破學生慣性思維,打破沉悶的會計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知會計知識呢,我引入了微笑規則,致力打造快樂課堂,在會計學習的海洋中快樂泛舟。
2.1 案例回放
《掌聲在哪里》:小邵同學是一個十分內向的孩子。在第一年基礎會計的學習中,基礎沒有打牢,因此在學習財務會計過程中,顯得十分吃力。有時候她的答非所問,往往會引來其他同學的嘲笑。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比绾渭皶r的肯定,我思考了許久,并試行了一些方法。我發現每當一位同學回答正確之后,全班同學給予熱烈的掌聲和真誠的微笑,我能感覺到他的信心越來越大。在一次輪流回答問題的時候,她沒有回答出來,我隨即高喊一聲:掌聲在哪里?并向小邵同學投去鼓勵的眼神。大伙也很積極的配合我,有同學還大聲說:加油!在大家的鼓勵下,小邵同學說出了正確的答案,雖然有些不熟練,但對她來說,已是很大的進步。
2.2 案例思考
要改變課堂的面貌,我們應從自身做起,經常反省自覺對待學生的方式。通常,我們并不在意自己對學生是拒絕還是接受,然而,這一差別對學生來說,卻至關重要。學生只要在感覺良好的時候,才會積極的融入到課堂中。而要想產生好的效果,光靠老師一個人的調動顯得過于貧乏,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很重要。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應該積極主動的營造這樣一種良好的氛圍。微笑規則,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有過多的束縛感,不會因為害怕回答錯誤而拒絕表達自己的想法。
3 留下思考空間,提升課堂效益
課堂教學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學習、掌握知識變得很輕松。當然,這也是非常需要的。但如果當學生遇到困難之后能夠獨立的克服這些困難,那么他的智力才會得到發展。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而不是把現成的、加工好的灌輸給學生,作為一項腦力勞動任務讓他們去解決,對于提升課堂的效益很有好處。
3.1 案例回放
《開心之余要關注效益》:“開心的課堂氛圍固然重要,但作為一名教師,更要關注學生在這堂課中真正學到了什么,要關注效益性?!边@是一位會計元老在聽完我的公開課之后給我的評價。他肯定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也肯定了與學生很融洽的課堂交流,但與學生有效的課堂對話,不僅僅是情感上的交流,回歸到本源,在45分鐘的課堂之中,學生獲得了什么,更應該是老師所要關注事情。專家指出:在剛剛講完新教材以后,要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使教室里保持安靜,讓學生可以想一想教師講過的東西。
3.2 案例思考
這里的有效對話可以是一種作為,一種理念。對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一對一的溝通;對能夠很快的完成任務的好學生,應該事先就準備好補充題,使得即便是反應最快的學生也要認真的動一番腦筋。要使中堅力量的學生,從開始到結束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新教師應該重點考慮:我這節課,是否讓全體學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識。如何發揮題目的作用,真正做到使所有的學生都在獨立思考中取得成績。不至于好的學生在完成題目之后無所事事,也不至于讓后進生跟不上節奏,打擊了學習的自信心。掌握的同時,知識是否得到發展和深化,也是老師應該思考的,學生當堂所知道和理解的公式、會計分錄,還不能算是牢固的知識,只有在以后的實際會計實務操作過程中得到運用和發揮,才能變成牢固的、扎實的知識。課堂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布置課后作業,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很多學生不喜歡重復的勞動,往往會在接受老師作業的時候將自己的不良情緒表現出來。因此,課外作業的認真布置便是一名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課外作業應當是對知識的發展和深化,是學習能力的改善,也是課堂有效對話的延續。
引用劉墉先生一段話作為結尾:如今的教育太不一樣,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而且是人類史上最特殊的新時代,對于“新新人類”,要從他們的角度思考,才不至于把“新新人類”變為“舊舊人類”。課堂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陣地,真正融入學生之中,發揮集體的力量,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充分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對話,提高課堂的效益,需要不斷的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