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會計法的公布和施行,對于進一步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會計法 會計法實施 會計監督 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166-02
1 會計法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部基礎性法律
任何一個經濟組織的活動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會計,首先表現為單位內部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即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在處理經濟業務事項中,必然會涉及、影響有關方面的經濟利益。例如供銷關系、債權債務關系、信貸關系、分配關系、稅款征納關系、管理與被管理關系等等。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以及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成為會計關系。處理上述各種經濟關系,都需要用會計法律制度來規范。
會計是對特定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并通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參與預測和決策,實行監督,旨在實現最優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的基本職能是進行會計核算和實行會計監督,通過有效的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確認、計量和記錄經濟活動狀況,生成符合各經濟利益相關者需要的會計資料,供各經濟利益相關者決策之需。會計資料,不僅成為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改善經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防范經營風險、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且成為黨和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與社會管理的重要依據。
2 會計法的實施
會計法的實施就是指會計法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尤其在調整會計關系的過程中所得到的貫徹執行,包括執法和守法即適用和遵守兩個方面。這兩方面的活動皆受制于一個國家的文化環境,即主要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與專業人員素質諸文化要素對會計法的實施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如一個國家政治清明,法制健全、社會穩定,則會計法的實施就比較順利和有效;反之,會計法很可能就是一紙空文,即使實施亦是矛盾阻力百出,收效不大。如一個國家經濟實力雄厚,生產力水平高,資本市場發達,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則會計法的實施受政策性影響和集團利益干擾就少,對會計中立性和獨立性的法律保障就強;反之,會計法的實施受政策和集團利益的干擾就大,會計法的執法和守法都將受到影響。如一個國家的會計法執法人員和守法人員的自身文化素質包括會計專業素質和心理品德素質較高,則會計法將能得到較好的貫徹執行;反之,則會計法的適用和遵守都將大打折扣。
3 《會計法》的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事,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任何經濟活動都有既定的目標,都應依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會計監督是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評等具體方法,促使經濟活動按照既定的要求運行,已達到預期的目的。會計監督具有以下特點:首先,主要通過價值指標進行。會計監督的主要依據是會計核算經濟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提供的價值指標。由于單位的經濟活動一般都同時伴隨著價值運動,表現為價值量的增減和價值形態的轉化,因此,會計監督與其他監督相比,是一種更為有效的監督。其次,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包括事后監督、事中監督及事前監督。事后監督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及其相應核算資料進行審查,并據此糾正經濟活動過程中的偏差與失誤,促使有關部門合理組織經濟活動,使其按照預定的目標與要求進行,發揮控制經濟活動進程的作用;事前監督是在經濟活動開始前進行的監督,即審查未來的經濟活動是否符合有關法令、政策的規定,在經濟上是否可行。最后,監督依據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兩方面。合法性的依據是國家頒布的法令、法規;合理性的依據是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的前提是正確地進行會計核算,相關而可靠的會計資料是會計監督的依據;同時,也只有搞好會計監督,保證經濟業務按規定進行、達到預期的目的,才能真正發揮會計參與管理的作用。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企業制度下如何加強會計監督己成會計界熱衷討論的焦點。為了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監督己成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一項重要內容。
會計監督既是內部監督又是外部監督。所謂會計監督,是指會計工作人員依據《會計法》賦予的職權,將《會計法》規定的各項內容適用于具體的人和事,對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監察、督促,落實法律規定應依法辦理的業務內容。會計監督是實施《會計法》唯一具體、有效的執業環節。從其范圍說,它首先是內部監督但絕不僅限于內部監督,同時也具有外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性質。
4 《會計法》的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加強對會計核算行為的規范,歷來是《會計法》的重點。會計核算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反映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向有關各方提供會計信息。會計核算是會計的首要職能。任何經濟實體要進行經濟活動,都需要會計提供相關而可靠的消息,從而要求會計對過去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形成綜合反映各單位經濟活動情況的會計資料。
會計核算的基本特點包括:(1)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由于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只有以貨幣為度量單位,將經濟活動以貨幣化表達,并將其按一定程度進行加工處理生成會計數據,才能反映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會計核算以貨幣量度為主、以實物量度及勞動量為輔,從數量上綜合核算各單位的經濟活動狀況。(2)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完整性是指對所有的會計對象都要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不能有遺漏;連續性是指對會計對象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要連續進行,不能有中斷;系統性是指應采用科學的核算方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保證所提供的會計數據能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可以揭示客觀經濟活動的規律性。
通過會計核算,會計人員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后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提供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全貌。對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說,閱讀財務報表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解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對企業財務狀況等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財務報告還可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合理的預測。因此,會計信息使用者會要求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可靠,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信息使用者了解過去、把握現在并更好地預測未來。
會計核算包括四個環節: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確認是指通過一定的標準或方法來確定所發生的經濟活動是否應該或能夠進行會計處理;計量是指以貨幣為單位對已確定可以進行會計處理的經濟活動確定其應記錄的金額;記錄是指通過一定的會計專門方法按照上述確定的金額將發生的經濟活動在會計特有的載體上進行登記的工作;報告是指通過編制財務報告的形式向有關方面和人員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核算的具體方法包括: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上述七種會計核算方法的基本運作程序是:根據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和審核憑證,按照確定的會計科目設置賬戶,運用復式記賬的方法登記賬簿,按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財產清查,并根據賬簿資料編制會計報表。
參考文獻
[1]陳雄根.會計法中的會計法律責任及處罰問題[J].財會月刊,2002.
[2]蘭君.對法律責任的探討[J].集體經濟,2011(22).
[3]李書濤.關于會計法律責任的幾點思考[J].商業會計,2005.
[4]李雅娟.會計法律責任探討[J].太原大學學報,2007(12).
[5]鄭在柏.會計責任與會計法律責任若干問題研究[J].2002(11).
[6]吳荷青.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J].會計之友,2000(4).
[8]財政部會計司.單位負責人會計法必讀[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9]潘靜成.經濟法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0] 趙玉民.加強會計監督的措施[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2(10).
[11]湖州市財政局課題組.加強我市會計監督工作的對策建議[J].浙江財稅與會計,2003(2).
[12]周麗君.淺議會計監督及其運作要求[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7).
[13]顧建平.試論完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J].財會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