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房地產業持續走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以及物業管理內涵不斷提升,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大,對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目前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高校并不多,尤其是職業教育院校的物業管理專業更是少之又少,顯然不能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本文針對物業管理行業面臨的人才需求量大而供給量少的矛盾,探討在高職類院校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可行性及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 物業 管理 探析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47-01
1 高職院校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可行性分析
1.1 物業管理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房地產業持續走強、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以及物業管理內涵不斷提升,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大。
(1)房地產業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帶來物業管理市場超限量發展空間。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房地產開發建設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房地產開發經營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后續組成部分,物業管理必然也會隨之做大做強。另外,我們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那么必然會帶來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承載空間的擴大。由此,包括住宅在內的各種類型物業的需要必將處于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這將為物業管理行業發展提供極大的市場空間。
(2)日漸成熟的物業管理形成區域發展產業經濟圈。內地的物業管理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三十年地長足發展,無論是從從業人員規模、物業服務企業規模,還是從行業總產值來看,都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經濟規模。從全國物業管理發展總體狀況看,主要形成了以深圳為龍頭的珠三角物業管理產業區域經濟勃興圈、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物業管理產業區域經濟勃興圈以及以北京為龍頭的環渤海物業管理產業區域經濟勃興圈,并且這三大區域經濟圈的勃興加速推進了全國物業管理產業經濟的發展步伐。
(3)物業管理內涵的提升,使得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的進一步洗牌整合成為發展趨勢。隨著房地產投資規模、投資形式的不斷擴大和變化,傳統的物業管理已經不能滿足尤其是收益性物業的業主對于物業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而是迫切需要融物業管理、設備管理、資產管理和房地產組合投資管理于一體的物業經營管理,這對目前的物業服務企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能夠適應變化的企業將會在這一輪的洗牌整合中站穩腳跟。同樣,物業服務行業的洗牌必然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專業背景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1.2 物業管理的社會價值分析
首先,物業管理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必需品。隨著物業管理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的內涵與外延得以前所未有的提升,和上下游及相關行業的產業鏈已經聯通,與房地產業、商品零售業、信息產業、金融保險業、旅游業、物流業、家政服務業、教育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充分交融,構筑了合理的多鏈條式物業管理產業結構,從而前所未有地產生與放大了物業管理服務行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物業管理的價值在價值鏈中各環節的分配已越來越符合市場的客觀規律,物業管理企業已開始不斷地將自身推向價值鏈的上游。
另外,物業管理成為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經濟建設中占主導地位。無論是數字化社區還是云社區,都離不開物業管理服務企業的主導。
1.3 物業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
物業管理企業要在新一輪的洗牌整合中立足,其中十分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管理,需要一支專業化、復全型的物業經營管理隊伍。可以這樣說,21世紀物業管理市場競爭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對高水平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爭奪上。市場競爭中,誰擁了高水平的物業管理人才,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從近幾年人才市場的招聘情況盾,物業管理人員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可惜能滿足招聘單位要求者不多。目前此類單位求賢若渴,也說明物業管理專業人員的匱乏。
由此,物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變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正是主要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以應用技術操作為重點,關注前沿性技術的最新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教學內容,這樣的人才培養特點符合物業管理專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可行性。
2 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2.1 物業管理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確立
根據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需求,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主要定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價值鏈的后續部分,與房地產開發環節相分離,獨立實現物業功能與物業管理價值,以物業區域公共事務管理為根本,經營管理為提升,工程技術管理為基礎的公共管理的專業門類。
依據這樣的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方面主要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培養“懂管理、熟業務、知技術、會操作”的物業管理“崗位能手型”應用型人才,其中特別強調專業知識、管理能力、政策法規意識、溝通協調藝術等重點素質的培養和訓練。
2.2 建立開放的人才培養方案,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高職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教學內容,物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凸顯“開放式”特點。而這種“開放式”課程體系,使得物業管理專業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可能。
“訂單式培養”就是學校和企業之間商定培養合同,學校將企業特定需求納入教學目的,并為培養專門的特定人才而制定一整套教學計劃,使所培養的學生滿足企業的要求。企業在其中主要提供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內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可以參與學校教學過程,提供行業實戰教學與崗位對接培訓。“訂單教育”開辟了物業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新思路,為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時解物業服務企業之所急,也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培養成本;從學生角度看,提高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創造了學校、學生、企業三贏的局面。
2.3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可能存在的問題
實行“訂單式”培養,要求打通產學合作的途徑,實現校企互利雙贏。這對于有體制和隸屬關系天然優勢的民辦學校來講相對容易,但對于仍居大多數的公辦學校來說,要做到從“學校教育模式”到“企業教育模式”的轉變要困難得多。目前相當多的公辦高職院校與企業的聯動流于形式。
3 結語
物業管理行業現狀、發展趨勢、社會價值以及行業對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結合高職類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論證了在高職類院校開設物業管理專業的可行性。“訂單式”人才培養優勢明顯,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應積極尋找具有訂單需求的企業,與之建立合作關系,真正實現“學校、學生、企業”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