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我國工業結構調整需要解決的問題,著重闡述銀行信貸在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并提出我國銀行信貸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為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和有效的政策支持。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 銀行信貸支持 調整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04-01
正值十二五規劃第二個年頭,我國工業的產業結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因此,改善產業間的比例,提高產業結構質量,都離不開銀行信貸為工業產業調整提供的強大資金支持。本文就我國銀行信貸支持工業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提出銀行信貸在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對策。
1 我國銀行信貸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分析
1.1 銀行信貸受經濟周期性波動影響過大
當經濟處于上升時期時,整個社會資金充裕,流動性過剩。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為獲取更多利潤,在一定程度上會放寬信貸條件。反之,在經濟下行周期,銀行通常將有限的貸款規模向長期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大型企業傾斜,難以繼續對小企業增加融資,導致工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大中小企業差距加大。
1.2 銀行信貸業務亟需創新以適應工業產業結構調整
針對生產結構不夠合理導致工業“大”而不“強”的狀況,我國工業結構調整正在向著提高創新能力,加強自主研發的方向發展。然而,銀行信貸業務在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項目上缺乏創新,未能有效跟進工業創新的步伐。2011年,我國制造業總量規模占全球的6%,而銀行信貸在支持工業創新上的投入資金僅有0.3%,這就加大了企業融資難度,滯緩了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
1.3 缺乏對中小工業企業的對口信貸服務
我國的大型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地區,也是我國信貸行業重點支持的對象。而大量中小工業企業沒有大型企業的強大資金支持,受經濟波動影響時,很難渡過風險。同時,有些中小工業企業為了融資,盲目借貸和重復建設,導致固定資產過快增長,最終因自身實力不夠而破產,致使大量貸款不能收回,損害銀行利益。
1.4 產業目標管理方式與金融信貸結構調整矛盾突出
我國的工業產業發展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問題依然存在和日益嚴重,而通常“三高”企業都是銀行信貸的大客戶,越是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越是需要增強環保力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而越需要在環保、節能減排項目方面加強資金投入。因此我國目標管理方式與金融信貸結構調整矛盾突出,需要尋求一條既降低環境污染,促進產業發展,又保證銀行信貸利益的三贏道路。
1.5 地方行政干預弱化了信貸政策的獨立性
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地區經濟發展目標,往往會通過行政干預,促成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金對大工業企業的規模投放,完成投資計劃。這在一定時期內會與信貸政策發生矛盾,導致信貸資金流向一些地方政府力推的工業企業或者“政績工程”,削弱了金融在支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效率。
2 完善我國銀行信貸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2.1 改進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目標考核管理
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以GDP增速為主要指標的目標考核管理對資源型城市已極不適合。地方政府應從科學、長遠發展的角度,制定符合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管理體系,避免低效率重復建設,營造金融資源科學配置的環境。
2.2 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 創建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
目前,中西部地區由于承接沿海一帶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轉移,需要發展大量的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管理咨詢機構、支付清算體系、金融后臺服務,以降低金融企業人的信息費用和交易成本。
2.3 建立貨幣信貸閘門 保障工業企業健康發展
我國工業企業眾多,銀行信貸業務量大,需要建立穩定的銀行信貸閘門,運用信貸規模和利率調控的松緊搭配組合,調整信貸供給??刂浦虚L期貸款過快增長,防止信貸資金流向部分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工業行業,這樣既能優勝劣汰,又能保證銀行的信貸利益,降低信貸風險。
2.4 大力發揮金融政策在工業結構調整中的積極作用
進一步加強貨幣信貸政策的導向性作用,發揮好再貼現、再貸款等政策工具的引導功能,通過信貸指引等窗口指導方式,確立支持重點。強化信貸政策執行效力,保持銀行貸款的產業模式與政府的產業政策基本一致。積極爭取差別化的金融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工業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債券融資。
2.5 構建靈活有效的退出機制 實現信貸結構調整
結合各地區實際,繼續限制對“三高”行業的信貸投放,有序淘汰落后產能,重點對一些排放不達標,資源消耗大的中小型企業實行信貸退出。同時結合當地經濟結構、信貸存量的實際,靈活選擇壓縮授信、期限調整、產品置換、轉換擔保方式等退出方式。此外,強化資產價格對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對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行業給予利率優惠,對產能過剩行業適當提高貸款利率,以市場方式來實現信貸資源的最優配置。
2.6 積極開展金融創新 支持工業產業優化升級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工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時期,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傳統產業的兼并重組和新興產業的崛起。一方面,銀行金融機構應積極跟蹤煤炭、鋼鐵等行業資源整合的情況,為企業提供相關貸款支持,推進優質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另一方面應加快新興產業的進入,通過風險溢價、創新金融服務等多種方式來控制新的產業貸款風險,實現信貸支持重點的主動轉移。
總之,根據我國銀行信貸支持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分析,提出配套方案和促進辦法,保障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向著多元化、技術化、集群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鄒東濤.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6:20-24.
[2]魏翔,潘云浩.論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政策選擇[J].市場周刊,2008(6):28-29.
[3]蔡紅艷,閻慶民.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發展[J].管理世界,2009(10):79-84.
[4]文遠華.中國經濟轉型時期信貸配合問題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