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中物理課堂來說,科學探究性教學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載體。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過程的特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帶來新的啟示。
關鍵詞:高中物理 探究教學 特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a)-0215-01
實現高中物理課堂功能的轉變,就要改變課堂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學會學習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的過程有哪些特征呢?結合課堂探究的實踐,我們認為,有以下一些特征。
1 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問題情境創設特征
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也是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質疑是經過比較分析后所提出的問題。質疑是思維的開始,也是思維活動繼續深入的動力因素。在具有創見性的質疑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具有獨到的見解,可以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提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前提條件,能否質疑則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物理演示實驗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經過精心設計后,在建立觀念和導出規律的課堂教學中,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成為一種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的誘發性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主動地觀察情境,結合探究體驗,獲取大量的有用信息,為最終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人教版物理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中教學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時有個演示實驗,即在玻璃管中放紅蠟塊,在紅蠟塊向上勻速運動的同時,向右勻速移動玻璃管。在黑板的背景前我們看到紅蠟塊是向右上方運動的,其運動軌跡可近似看作是直線。很多同學反映對實驗中紅蠟塊運動狀態的討論分析印象深刻。然而實驗過后,不少同學提出很多問題:實驗的研究對象是玻璃管還是紅蠟塊?紅蠟塊的“合運動”的軌跡為什么是直線?合運動是勻速的嗎?如何確定紅蠟塊的速度?玻璃管的作用是什么?能用別東西代替玻璃管來創設運動情境嗎?如果玻璃管傾斜,其它條件不變,如何確定紅蠟塊的運動軌跡?教科書中的操作,顯然不符合科學探究的要求。如果改變教材中一舉成功的做法,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在實驗前列出要解決的問題,此時自然引出一個實驗設計、實施、評價、反思等問題。其實,運動的合成分解和力的合成分解都是矢量的合成分解,遵循相同的規律,具有不確定性;坐標系的建立可以是任意的,教材中選水平和豎直方向建立坐標系的目的是為了使實驗結果的得出更簡便更清晰。順著這個思路展開過程組織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是學生主動參與設計的,目的明確,實驗后學生無論是對實驗所揭示的結論還是實驗的設計思想、操作過程均留下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可見,沒有質疑,就沒有新問題的產生,探究也就沒有開始的根據。質疑是創新的心理動力,是思維自主性、獨立性的體現,問題情境創設是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重要特征。
2 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開放性特征
從課堂探究的特點和探究程度我們可以發現,探究的不同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學生探究的開放程度。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發現問題,研究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關注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關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實施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間合作交流,思維活躍??梢?,開放性的教育環境是保證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前提,有了這種環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創造的新人。
3 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能力培養特征
探究式教學,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在設計研究方案時,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在研究某物理知識與技術、生產、生活的聯系時,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習知識是必要的,掌握各種必備的能力更是新世紀教育區別一切舊教育的分水嶺,我們應把握這一特點,培養高素質人才。
現成的已設計完整的實驗往往難能完全滿足探究教學的需要,以巧妙的手段設計實驗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物理模型和過程的想象。比如新課標的“做一做”欄目,其中的內容是擴展性的,不是基本教學內容,但它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平臺之一。同學可根據自己的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擇學習和開發。學生利用此欄目設計實驗,自主收集資料,建立、驗證假設,評價、反思、交流,就會知道怎樣獲取和加工有用信息,通過他們自己的獨立學習、思考,去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從而掌握探究策略并逐漸形成學習能力。具體可采用如下方法:(1)教師指明實驗目的。從弄清實驗原理、設計方案到器材選擇、裝備操作、信息數據的收集及處理、結論的得出等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適當指導。(2)組織學生討論各人的各種設計方案,優選幾種可行方案再共同決定最佳方案。(3)認真規范進行實驗操作。(4)表格的設計、數據記錄和處理。(5)實驗后再組織學生討論各方案的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誤差來源及減少誤差的方法。(6)有條件的可改進后重新進行實驗。(7)各種相關問題的討論。
4 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實踐探索特征
實踐是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靈魂。實施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加強課內外實踐中的合作交流等探索活動,讓學生圍繞研究的問題,在實驗、觀察、統計、讀書、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訪問、調查、分析現象、查找數據等大量實踐探索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深入了解事物的內在規律。探索過程中,既提高了實踐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實驗探究中的異?,F象是一種誘發性的刺激,引起學生興奮和疑惑。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藝術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內驅力、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教學分析過程轉化為學生自覺追尋和探求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過程。如果能營造融洽、寬松、平等的合作交流氣氛,則有助于互相啟發、互相激勵、思維共振、智力放大,激發科學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智慧。所以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異?,F象的鎖定和分析處理是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蔡敏.論教育評價的主體多元化[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2(1):21.
[2]蔡任湘.物理探究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1.
[3]陳毅.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