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惡性腫瘤 發病率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R7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20-0047-03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環境、行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為了解金山區朱涇社區居民惡性腫瘤發病情況,我們對該社區居民2006-2010年惡性腫瘤發病資料進行了分析,為該社區腫瘤的綜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金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6-2010年的腫瘤報告資料,所有資料均經過電話或上門復核,并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開展腫瘤病例的結局隨訪及漏報調查,人口資料由該社區派出所提供。
1.2 方法
對該社區2006-2010年居民惡性腫瘤發病卡進行核實診斷后,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規則進行編碼,輸入上海市統一應用的惡性腫瘤監測系統,統計分析后制作年報表。根據腫瘤發病年報表,分析死亡患者的發病率、年齡發病率、標化發病率、構成比,標準人口采用WHO推薦的世界標準人口[1]。
2 結果
2.1 惡性腫瘤發病率、標化發病率
2006-2010年該社區男、女及合計惡性腫瘤發病率均高于標化發病率;男性發病率和標化發病率除2008年外有下降的趨勢;女性發病率和標化發病率呈增高的趨勢;男性發病率和標化發病率均高于女性(表1)。
2.2 不同年齡、性別發病率比較
男、女及合計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上升,男性在45歲以后上升明顯并高于女性;女性在35歲以后上升明顯,合計發病率在70歲~組為最高(表2)。
2.3 前6位惡性腫瘤發病率與構成比
男性居前6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胃癌、大腸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共占64.68%;女性居前6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乳腺癌、大腸癌、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共占53.71%;合計居前6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大腸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表3)
3 討論
本文分析結果顯示,金山區朱涇社區2006-2010年居民惡性腫瘤總的發病情況呈上升趨勢,2009年達到329.78/10萬,標化率為189.73/10萬。男、女及合計惡性腫瘤發病率均高于標化發病率,按世界標準化人口年齡調整后發病率明顯下降,隨著年齡的增大腫瘤的發病率上升,提示該社區人口老齡化是惡性腫瘤發病率上升的主導因素。男性發病率和標化發病率仍高于女性,在45歲以后年齡組的發病率均高于女性,可見男性暴露的危險因素仍然較多,因而對男性要加強腫瘤高危因素的預防控制。從年齡組的發病率可以看出,隨著年齡增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也在增高,男性45歲以后,女性35歲以后上升勢頭明顯,所以要強化中老年人群的腫瘤一級預防工作,降低腫瘤發病的機會。
朱逕鎮社區居民惡性腫瘤順位前列的主要是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與地域相近的金山工業區社區[2]惡性腫瘤發病情況相一致,由此可見,呼吸和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是預防的重點。本文中男性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占男性癌癥的26.08%。目前,肺癌的病因還不清楚,但是肺癌的高危因素[3]已經基本明確,吸煙是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煙霧顆粒和被污染的空氣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這可能是男性肺癌發病率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戒煙是預防肺癌的有效措施。女性肺癌的發病率位居第3位,這可能與婦女被動吸入二手煙有關。有資料顯示長期暴露于吸煙環境的人群,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40.00%-60.00%[4]。統計結果顯示,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已居女性發病的首位,與金山區2002-2006年的調查發病統計結果相一致[5],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當今社區的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更是必須要優先干預的疾病之一。而乳腺癌是一種與多種因素有關的疾病,它的發生是年齡、地域、生殖健康、遺傳、環境、心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5]。大腸癌分別躍居男、女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和第2位,這可能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改變,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導致的肥胖有關。
目前,惡性腫瘤的防治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晚期腫瘤不但治療困難,還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因而做好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而腫瘤的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群眾的參與。就肺癌防治而言,主要在于控煙、減少職業污染,保護環境、治理空氣污染。各級政府控煙的力度在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在增強,金山區健康促進委員會聯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企業、學校、醫院、機關開展無煙單位的創建工作,每個單位都成為了無煙單位,2010年上海市政府頒布了《公共場所控煙條例》,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對煙民也有了約束力,二手煙也逐漸在減少。社區也在加大對乳腺癌的防控力度,在學校、企業、社區開展乳腺癌早發現的健康知識講座,通過開展“向女性傾注關愛”、“乳腺保健示范點”、“乳腺癌自查”“乳腺自查模型現場演示乳腺癌自查方法”等措施,大大普及了乳腺癌的防治知識,增加了女性朋友的防癌意識;另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社區開展國家公共衛生重大項目即乳腺癌、大腸癌的篩查工作,鎮婦聯每兩年組織全鎮婦女開展一次婦科病普查,各個單位也組織職工健康體檢,這些措施都為疾病早期發現提供了保障。
惡性腫瘤是一種生活方式病,而且發病逐漸趨于年輕化,除了年齡、遺傳等不可改變的因素外,其他因素是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來避免的。如“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的生活理念,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油脂、煎炸食品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重視腫瘤的一級預防,從而降低人群腫瘤的發病率,提高居民的期望壽命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樹勤. 衛生統計學[M]. 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6: 59-60.
[2] 彭艷英, 張偉東, 楊水泉. 上海市金山區某社區2002-2004年惡性腫瘤發病情況[J]. 上海預防醫學, 2008, 20(3): 149-150.
[3] 饒克勤, 李連弟. 中國惡性腫瘤危險因素研究[M].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3: 75-102.
[4] 張令暉, 鄧美玉. 女性肺癌危險因素分析[J]. 臨床肺科雜志, 2007, 12(4): 392.
[5] 彭艷英, 夏曙梅, 王海燕. 上海市金山區乳腺癌發病情況及防治對策[J]. 上海預防醫學, 2010, 22(6): 342-344.
(收稿日期:201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