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很多朋友和同事講過,如果幾年之后一事無成,我把時間和金錢全賠了,也一點遺憾都沒有?!币粡埞派畔愕姆讲枳篮?,李永明清啄一口新泡的雀舌后說。
做生意多年來,李永明也算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爝^彩鈴業,混過娛樂圈,見過最奢靡的,也見識過身體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反抗。如今的李永明在經歷了身心的全面休整后,重新出發,義無反顧。
李永明正在搭建一個全方位的中醫平臺,讓人們通過課堂、網絡的方式有機會了解中醫、書法等經典體系,并希望從中啟迪人們的智慧。這被李永明譽為可以終身奮斗無怨無悔的事業。
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都經歷過像李永明那樣從物質主義到精神至上的過程,但是“想明白了”之后,自己想要從事的事業往往會與之前的有所相悖,在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同時,找到一條同樣可以創造價值并且更加良性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一件幸運的事。
“做有機食品的人,同時耕耘兩塊地——心地和土地。為什么做有機食品要有轉化期?不僅是土地的轉化期,也是心地的轉化期。你要在三年之內培養出自己的心地,要從一個非有機的心態,轉化為有機的心態。只有這樣,這件事才能做下去?!奔屏琳f,“我不光是在養地,我還在養我自己。最后會怎么樣?你會喜歡你的土地,你會躺上去享受這塊土地。”
如果說“逃離大城市”是人們無法完成固有價值觀的實現,從而發生的一種逃避的話,從“城市人”到“自然人”的轉變,是這些人從內心深處自發產生的一次革命,這種改變也因此更持久。
大隱隱于市?!俺鞘欣镎諛佑凶匀蝗耍匀蝗瞬皇钦f自然的外表,而是自然的心,追求自然的精神,這個題目是城市的一種反思,對生活方式,精神狀態,信仰的一種反思。”當歸中醫學堂李永明說。
尋找心靈的安實歸屬
多年前,李永明曾是紅遍中國的彩鈴行業從業者中的一員,這是一項生意屬性大過企業屬性的業務,而且要經常和運營商以及娛樂圈相處。那時候李的業務已經相當廣泛了,知名的唱片公司中,除了華納都和他的公司簽約合作,一年要支付的版權費就要幾千萬。
所以,李永明的生活是和娛樂圈同步的。一個星期不去酒吧K歌都不正常,每周至少吃兩次鮑魚,要么就是同樣昂貴的其他海鮮,而且還要喝好酒。請客吃飯一頓飯不花掉萬八千都不好意思。
雖然公司規模比現在大十余倍,但是李永明并不快樂,并且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亞健康癥狀。直到他接觸了中醫,治好了自己的病,也決心投身這個行業。同樣要混在圈子,但是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前幾天李永明和一位著名的中醫吃飯,對方請客,兩人一人吃一碗面,點兩個涼菜,人均就是三五十塊錢。晚上八點以后約中醫行業里的人見面都約不到了,因為他們要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一次,李約中醫名家徐文兵吃晚飯,未果,因為徐老師說:“晚飯耗不掉,我不來,中午可以。”
和李永明有異曲同工之處,曾經的臺灣音樂教父陳彼得也在自己60余歲時開辟了新的戰場。位于廣州市郊的麗江花園是一座寧靜的社區,陳彼得在一棟居民樓下不太醒目的角落,租下了12平方米的門面,開了一家叫77G的快餐店。他賣各種奶茶、臺式快餐以及成都擔擔面,看上去不是太協調的組合,全視店主人當天的心情而定。在娛樂圈混跡的時候,他的抑郁癥已經相當嚴重。去看醫生時,他覺得醫生也是瘋子。最終他靠游山玩水,走回大自然,吃自然食物,甚至偶爾斷食,讓自己清零,成功對付了自己的抑郁癥。讓自己重新變成自然人。
“人們對于人生選擇的改變,跟他如何來思考他的生活意義是密切相關的?!北本┐髮W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這樣解讀從“城市人”到自然人的轉變。城市建立在消費主義的基礎上,這種運作的模式,其實是讓人們怎么更好的、比較容易和方便的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消費實際就是工業化、現代化催生的產物,是企業獲得利潤的空間所必然推動的,這種推動奴役了人們的思維。
人們是被這種消費主義綁架、追尋社會價值觀所認同的東西,還是更關注自己內心的需求,是鑒定是否屬于“城市自然人”的重要分割點。目前身為小毛驢農場總經理助理的鐘芳,是美學、設計學雙料博士,回國后投身有機農業。她認為,“消費文化就是讓人去滿足一時的欲望,然后再創造新的欲望,然后再滿足的過程?!弊铋_始有一個小小的摩托羅拉就可以了,后來有了諾基亞,再后來我們有了蘋果,還不夠,還要有ipad,而且擁有了之后就拋棄以前的。
“中國這種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以至于消費文化也畸形地盛行著,人們活得太慌張了,但是我買那么多東西干嗎?”鐘芳反問道。
胡泳認為,西方的社會變遷中也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社會在大規模的變動的時候,大部分人隨波逐流,不由自主的,不允許你去思考,根本沒有辦法去選擇,只能是跟著走。
幾年前從北大剛剛博士畢業時,鐘芳的大部分同學都會遵循社會價值觀評判標準來給自己安排一個看得到的前程。這個群體中哪怕有人想要稍微試圖去掙脫一下,都是很難的。在鐘芳自己的理解里,“城市自然人”是沒有束縛、無邊無際的,并且是容納無限的可能性的。所以她選擇沖破“牢籠”,獲取精神自由。
按照自然規律運營企業
城市自然人不是歸隱,而是用更好的方式創造價值。
我們這個社會正在將貪婪和欲望發揮到極致。各種創業大賽都在講商業模式、講資本、講冒險、講斗志,把創業打造出一種特別血腥、悲壯的感覺。李永明說,反過來想想,你是否喜歡你的工作,是否喜歡自己的產品,回歸到自然狀態,可能更容易成功。
獲得心靈上的自由后,他們也在用更自然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這對有機農業這一行業來說顯得更為適用而且珍貴。吉云亮說,有機農業的操作規程的前三條里,鼓勵的就是間作輪作,比如一小片圓白菜地旁邊要種些別的蔬菜,隔著才能再種圓白菜,如果有蟲害至少可以保住另外一塊。在吉云亮的德潤屋從來沒有因病蟲害嚴重而導致大面積的損害,但是現在大多數的耕作者并不怎么用這種方式,而是使用殺蟲劑。
分享土地和事物給蟲子,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吉云亮總對他的同事們說,這里長的每一片葉子能全部賣掉嗎?賣的時候也總要扒下來一兩片吧,不要想著什么都能賣掉,那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分享。種一塊地,比如預計有100斤,出70斤就夠了。
因為德潤屋的良心耕種,現在很多人都想買這里出品的蔬菜,德潤屋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更有很多人捧著土地想邀請吉云亮他們去耕種。但是對吉云亮來說,他不想給大家壓力,“我做有機農業本來就是要將工作和生活結合在一起,我不希望有壓力,每天平穩的工作我覺得就夠了。”在德潤屋工作的員工都很持久,多的有四五年。
“我們到了這個年齡,總覺得得做自己心安理得的事,這個是我最大的變化。”近幾年李永明也曾有很多做更大生意的機會,但他從中得不到快樂和踏實,于是他堅決地放棄了。對于目前他所愿意奮斗一生的中醫行業,他的經營理念是,幫大家來選擇正確的東西,你最后賺的錢都是輔產品,如果把利潤當成主產品來做,最后遲早會摔倒,“怎么可能建百年,十年都活不下去,而一個真正成功的企業,必須要十年以上的積累,一代人的積累?!?/p>
他的信念正在形成一個正能量圈。李永明覺得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跟他共事,除了現有的當歸中醫學堂。他們還將開設中醫診所,很多中醫名家聽說都主動表示會支持他,現在診所還沒開,已經確定有二十個老師愿意出診,而且沒有一個拒絕他。李永明看過一篇文章,關于“快”和“慢”,“現在接觸中醫這個行業之后,我更加理解什么叫快,什么叫慢,在一定程度上慢本身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