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時常在想,離開網絡,我是誰?
從有電腦開始,就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沉溺于網絡。每天睜開雙眼,習慣性地將視野延伸,關注某位公眾人物的幕后緋聞,留意街頭巷尾的細碎言語……總是在把目光投向別人、投向周圍、投向自己以外的世界,一雙眼睛習慣急切地掠取生活中的美與丑,尋找那些能夠填滿生活空白的東西,然后侃侃而談——卻總是忘了,關注眼眸背后的自己。
不要抵賴,你其實和我沒有區別,都一樣太愛窺視別人、關注別人、議論別人、指點別人了,也一樣太愛用欣賞、陶醉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及其日新月異的變化了。我們在注視中迷亂,在陶醉中滿足,在議論中淺薄……這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忘了自己是誰,是個什么角色,周圍的世界和我們是一種怎樣的關系,我們到底應該做點什么。一句話,我們在和世界相處中迷失了自己。
大先生魯迅曾痛心疾首地指出:麻木的中國人民永遠以一種看客的姿態冷眼旁觀世事變遷。時至今日,我們何嘗又不是這樣,總是作為流言的種子,撒滿本已滿目瘡痍的土地,將他人的故事作為談資來娛樂我們的人生。
我們總是花時間去關注明星偶像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也許一邊吃飯嘴里還念叨著某某名人今天說了什么話,是不是有深意,是不是很雷人,是不是有什么八卦……你有沒有時間回想自己今天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有沒有做錯什么?
還是覺得,這些看八卦的時間,不如花在自己身上。
網絡時代成名快,很多人以為在微博上加了V的都是值得關注的,大V們說的話即便不都是至理名言也值得花點時間看看。未必。其實有很多大V們,善于說些似是而非的話,或者摘抄幾句名人名言,這么容易便欺騙了你那敏感的心。
真要尋得感觸,不如重新讀一遍《紅樓夢》。
一日不過24小時,睡覺吃飯已經用去10小時,剩余的8小時工作,你留給自己不過6小時空檔。然而大都會居之不易,路上交通就耗去2小時,若趕上你想出人頭地主動加班2小時,那么算算,你真正自由安排的時間也不過2小時。那么在這寶貴的2小時里,你在做什么?
或許最好的做法是,當我們的眼睛伸向遠方,仍能留一個余光關注自己。在他人的酸甜苦辣中體味自己生活中的那些點滴……這樣,我們不僅會對他人多一份理解與包容,也會對自己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認識自我是認識世界的最好方式,通過認識自我來認識他人和世界,遠比直接去認識世界可靠得多;反思自我是認識自我必不可少的前提,反思使我們清醒,使我們調整自己,從而以更好的姿態躍入人海,但反思自我決不是用現成的條條框框和虛假的道德規范來檢討自己、扼殺自己的生命活力,而是為了使自己更有力量,更具生命的活力和創造力。
每個人都需要真正的本領去生存。即使沒有外界的投射,也能夠面對自己,不空虛不寂寞不覺得無聊。關注你自己,比在博客或者微博上被關注更根本。既然喝粥吃飯都靠自己的雙手,不關注自己,怎么行呢?